作家吴殿彬所著长篇纪实文学《红苹果》全书共43万字,记叙了自1871年美国传教士引进西洋苹果以来150年的烟台苹果发展史,2021年2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书共分六部,十八章,其中第一部为“西果落户”,介绍了近现代烟台苹果的由来。在西洋苹果落户之前,烟台的苹果和中国其他地方的苹果一样,品种非常古老,果子又面又小,跟今天苹果的甜脆口味完全不同。自从1871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思在烟台成功引种西洋苹果以后,烟台才成为全国文明的水果之乡,直到今天。
对此,吴殿彬说:“今天,我们依然不能忘记西果落户烟台这个源头,否则,烟台苹果便成了没有背景的‘忘恩负义之徒’。”
1871年,美国传教士倪维思和妻子海伦乘船来到了烟台。传教之余,他买下十余亩的土地,用来进行果树栽培。原来,倪维思小时候和祖父一起生活的时候就学习过果树栽培技术,成为传教士以后还曾经为自己学习了园艺却用不上而感到惋惜。对此,倪维思说:“上帝是多么的爱我,我童年时候学习的园艺技术,上帝今天要使用它了......”来到山东后,他发现山东的气候、土壤等与美国他的家乡纽约很相似,烟台与纽约同处于北纬37度线,而所产水果却远不如美国,于是倪维思就萌生了改良烟台本地果树的念头。他将美国的西洋苹果移植到烟台,然后以嫁接、育苗等方法培育,使之成为具有特别香味的新品种。结果,他栽培的苹果树异常成功,苹果质量甚至超越了他的家乡纽约的苹果,之后附近州县的人民竞相推广,很快就成为烟台重要的产业之一。这便是后来享誉国内外的“烟台苹果”。烟台成为中国近现代苹果的发源地。100多年以后的20世纪80年代,红富士等现代优质苹果也是从烟台开始往全国大规模推广。烟台,在近现代中国苹果产业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殿彬,高级记者、作家、诗人、摄影家。省市两级作协、摄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诗歌学会会员。曾任烟台科技信息报总编辑、烟台晚报副总编辑、现任烟台苹果协会文化顾问、中央数字电视摄影频道烟台工作站名誉站长等职。曾获“中国时事报道全国十佳总编辑”、“新华社全国十佳通讯员”称号;出版过理论著作《新闻采写精谭》和人物传记《举起这杯葡萄酒》等多部文学作品。先后获得省以上新闻、文学、摄影等奖80多项。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