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基督徒如何践行彼此相爱?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7月29日 09:43 |
播放

主耶稣曾说:“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其实这一句话中表明了真实的彼此相爱,乃是因为爱神的缘故而去爱人,同时真实的相爱并不见得是多么大的事情,而在细微之处同样可以表明对人的爱。

真实的相爱必然是需要建立在真实和诚实之上,否则爱也就是枉然。同样是给别人一杯水,但是不同的人给予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会给人如沐春风的舒适,有些人却会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怜悯,虽然同样一杯水,但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都是所谓的彼此相爱。

正所谓“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一样,当一个人遇到贫寒的时候,有人敲锣打鼓然后把食物带给需要者,被帮助者一面受着更多人的嘲笑和鄙夷,同时主动帮助者受着他人的称赞,所以这样帮助的行为也已经变质了。而有些人帮助穷乏人,会默默的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帮助对方,在乎对方的感受和尊严,会让对方有一种舒服的感受。正如耶稣所说真实的奉献谈到“左手所做的不要让右手知道”,真实的意图乃是不让人以一种显扬名声的态度做事情,而是低调、谦卑的对待事情。

由此可见,真实的彼此相爱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上的表达,更重要的则是心态的相爱,能以一种尊重、理解、诚实的态度对待他人,并以一种敬畏上帝的心态为基础,这样的相爱才是真实被上帝喜悦的。

谈到敬畏上帝的态度,乃是心存畏惧感处理事情,而不是以诡诈待人。再以遇见穷乏人为例,有的人可能也是以谦卑和低调做事,但是拿出的食物和东西,是自己家中最不喜欢、甚至已经变质的食物给对方;而有的人则是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给对方。这里同样是拿出,但是意义却有很大的不同,第一种依然是以一种居高临下施舍的态度对待,第二种则是以一种服侍对方的态度对待。而其本质则是当事人,是否是以敬畏上帝为前提。

试想,当耶稣摔倒在地上需要基督徒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那同样,当人遇见耶稣的门徒,又当如何做呢?必然是应当以敬畏上帝的缘故,在自己所能的情况下尽力做好。因为这不仅招待一个基督徒,乃是接待耶稣基督。

正如《马太福音》二十五记载:义人就回答说,主阿,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圣经中真实的向我们表明,真实的彼此相爱,必然以敬畏上帝为基础,同时以谦卑、低调为行事原则,然后在真实中发现对方的需要,并付诸于实际。

当然我们也不得不说作为基督徒我们理当有的彼此相爱的行为。

首先就是要学习顾念穷乏的弟兄姐妹。圣经中曾讲述过一个关于“好撒玛利亚妇人的故事”,里面谈到的就是在一个被强盗伤害的人倒在路上,然后有宗教人士路过,只是看了看,但是担心自己沾染污秽然后离开了,而只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不仅帮助了他,同时还积极花了很多钱在其中。

有人问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但是耶稣却以实际的案例告诉门徒说“你要主动成为他人的邻舍”,也就是说“要成为有需要之人的帮助者”。我们成为宗教的追随者很容易,我们在庙堂之高慷慨淋漓的演讲,展示出超人的品格很容易,但是我们能在低位出俯就有需要的人,这却是生命实际。所以,当教会中如果有孤儿寡母或者是在疾病中的人,我们理当帮助和探访,这种探访绝不仅仅是一种宗教的仪式和形式,更重要的是能感受对方的感受、体会对方的体会,这样的帮助才能深入对方的心。

其次就是要学习接待教会的弟兄姐妹。这种接待不仅仅是邀请对方到自己家吃饭、做客,更重要的是当对方没有地方住的时候,我们能伸出援助之手。特别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人因为求职的原因然后到另一座陌生的城市,如果在这里教会的弟兄姐妹能给这些年轻人一些接待,让他能感受到圣徒的彼此相爱,并且帮助他很好的过渡眼前的艰难,这样就很容易让他对信仰有新的认识。当然反之,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弟兄姐妹不管不顾,甚至一通关怀的电话都没用,试问,相爱又在何处体现呢?

当然,彼此相爱绝不仅仅是是肉体上的关注,同样也需要属灵生命的帮助。能体会到弟兄姐妹属灵生命的软弱、能在意弟兄姐妹属灵生命的状态,并能用爱心积极的劝勉,这更是我们彼此相爱的明证。

诚然,彼此相爱的行为可以列举出来的还有很多很多,但总意则是:耶稣怎样爱我们,我们理当如何彼此相爱。所以当我们有一颗奉献的心志时,必然能做好彼此相爱的事情。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