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热点之一乃医患矛盾,百年前西方传教士在近代中国所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对今日中国之医学发展有何启示?2017年10月25日,基督教与近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乐乎新楼举行,与会者包括50余名中外新老学者、教授参加会议。
Prof. Connie Shemo施康妮教授在开幕式后发表了题为《传教士是否为中国带来了“现代”医学?》(Did Missionaries Bring “Modern” Medicine to China?)的主题演讲。研讨会共发表35篇相关论文,发言人来自海内外、全国各地,非信徒学者、基督徒学者、天主徒学者不同角度的思想互相碰撞,学者们用严谨的学术态度,令过去与现代、基督信仰与中国医疗相遇,探讨昨日之宣教士对今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之启事。
现场学者们所论述的内容包括宣教士的属灵生命、医疗服务之心灵关怀、医学教育、医学伦理、建筑设计、中西医、医院历史、医疗宣教、医药事业、抗战医疗等。现场发表的论文包括《医疗传教士雒魏林的属灵生命》(作者:俞强)《山东藤县基督教麻疯院述论》(作者:王德龙)《简析基督教医疗服务中的心灵关怀》(作者:刘诗伯)《教会大学医学教育与近代中国医学伦理建设》(作者:李强)等。
与会人员包括学者包括著名学者李灵博士(美国洛杉矶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中心总干事、美国《中国基督教研究》杂志主编),也有诸多大学在读的硕士生。李灵博士在闭幕式上表示,此次研讨会虽无名家大师,但是为青年学者提供了平台。本次研讨会不在人多,在于希望参与的人能够认真对待。
李灵博士还说,本次研讨会没有做出具体的主题,但是这反而令各位学者发挥了自己所真正擅长的领域,使这次的研讨会内容丰富多彩。
本次研讨会开幕式在上午9:00举行,上海大学历史系、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肖清和做主持人,美国洛杉矶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中心总干事、美国《中国基督教研究》杂志主编李灵博士和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勇安教授做致欢迎词。
上午9:10-9:50,施康妮教授做主题演讲,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刘义做主持人。研讨会其他内容分三节,每一节分别有6位左右的学者在乐乎新楼的思源厅和上善厅做论文发表演讲,并分别有提问与回应环节。
下午16:30-17:00,大会准时在思源厅做总结并举行闭幕式。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中国基督教研究》副主编俞强做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袁朝晖,李灵博士,和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刘义做发言。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