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历史钩沉: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爱与慈善

作者: 沈寻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07月12日 09:40 |
播放

“慈善”一直是基督教思想的核心。《中国大百科全书》里解释“慈善事业”说:“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以金钱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又说:“(慈善事业)是最悠久的社会传统之一,它借由金钱的捐助和其他服务,来提升人类的福祉,出于对人类的热爱,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所做的努力。”

在耶稣基督降世以前,世界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酷而淡漠的,一位名叫马蒂诺的学者在翻遍历史文件后说总结说,古代并没有留下任何有组织之慈善事业的痕迹,而是当基督和圣经家喻户晓后,慈善事业才开始盛行。

古代文明的巅峰——罗马,最早的慈善“慷慨”,也与早期基督徒实行的“博爱”有着相反的意义。罗马人的“慷慨”意味着施舍以便取悦接受人,接受人会在将来回报给予人。在异教习俗中,人们是庙宇祭祀的观众,他们被动地观看祭司们的表演。有些观众会丢些小钱给某些神或女神,或者捐钱竖一个塑像。当时流行的罗马文化,普遍认为时间精力不应花费在那些不能为罗马的威武与国家的强大增添光彩的人身上,而一些学者也认为与弱者、穷人、受压迫者交往时耻辱,因此,向穷人、病人、垂死之人光施善行在异教中并不常见。

而早期基督徒实行“博爱”,施舍以便缓解接受人经济或身体压力,不求任何回报。《圣经》路加福音里记载,耶稣讲了一个关于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当祭司或利未人都不愿意停下来照顾这被强盗丢弃的陌生人时,唯有好心的撒玛利亚人去帮助了他。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这个教导里耶稣基督告诉了人们,穷人当被视如耶稣基督自己。

在《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一书中提到,早期基督徒自愿地、毫不勉强地建立一个共同的基金会,在每月固定的日子或随时往里捐钱。这笔基金用来帮助寡妇、身体残疾者、贫困孤儿、病人、为基督教信仰深陷牢狱者,以及需要帮助的传道人;为穷人提供葬礼费用,有时还出资赎买奴隶。

耶稣鼓励人们要对穷人慷慨:“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太19:21)”,耶稣基督在顾念穷人、帮助穷人的事上,立下了最好的榜样。因着基督的爱与教导,基督徒在做慈善上与异教徒不同的是,基督徒帮助并施舍给每一个需要的人。圣保罗对腓立比教会的忠告清楚地表明:“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2:4)”,当向众人行善,基督徒、异教徒一视同仁。

《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也多处讲述了耶稣对人的怜悯,尤其是对病人的特别怜悯。例如:耶稣“就怜悯他们,治好了他们的病人(太14:14)”。早期基督徒听从耶稣的教导,关爱弱者、病人、受压迫者和垂死之人,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心,并且在罗马社会里营救了很多弃儿,在自己家里养育他们。当条件允许时,基督徒开始创办孤儿院、育婴堂、养老院,自觉自愿地去照料病人和生命垂危的人,喂养穷苦人和饥寒交迫的人。

在《浅谈基督教对慈善事业的贡献》一文中提到,一代代的历史学家证实了,早期教会在帮助穷人的事上留下了一笔辉煌的记录,而基督徒们的“慷慨”也为着慈善事业在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经过数个世纪,基督徒们对帮助穷人的事迹已形成一个持续不变的见证,影响着社会与人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接受基督教信仰后,完全赞助教会,扶持穷人、孤儿和寡妇。

在今天,基督教在慈善事业上的影响依旧存在,许多的慈善事业机构都是在基督爱的鼓励下产生,被誉为“贫民圣人”的特蕾莎修女,也是由于受到基督爱的激励,在世界各地帮助穷苦、贫困的人。

《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一书也写了基督教的慈善精神对我国的影响,“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教会在我国的社会服务工作也涉及这些领域,他们在反对妇女缠脚、倡导女子教育、反对吸食鸦片、提倡戒毒、兴办高等教育、出版介绍新知识书刊等领域的工作十分突出,社会改良的贡献卓著,受到众多赞扬。”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