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特写】清迈之行:亚洲一隅的世界宣教培训基地

作者: 王璐德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6年09月20日 23:59 |
播放

说起泰国,很多国人第一想起来的就是《泰囧》。

另外,就是最近几年火起来的泰国旅游的那些推介热点:曼谷人妖、芭提雅独家、普吉岛沙滩.....

但对我来说,泰国最能激起我好奇之心的是清迈。

这个好奇心大约34年前听一个在泰国做跨文化宣教的中国弟兄分享时说的一句话就种下了。他说:“清迈,是全世界宣教机构最多的地方。学习跨文化宣教,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就是清迈。”

有幸,今年夏季去了一趟泰国曼谷,结束后又特意辗转去了一趟清迈。

虽然只有短短2天,但清迈的特殊性、尤其在宣教培训和支持方面的特殊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飞机在清迈上空,即将降落。(图:基督时报/王璐德)

清迈成为宣教士集中地的诸多原因

首先,说起为何清迈成了世界各地诸多宣教机构和宣教士的集中地,就很值得一听。当地不少牧者同工都跟笔者分享到,清迈气候好、交通方便、物价便宜这三方面。

的确,很多国人提到泰国常常第一时间先想到曼谷。但其实历史上,清迈曾长期作为泰王国的首都,直至今天清迈仍是仅次于该国首都曼谷的泰国第二大城市,也是泰国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从地理位置来看的话,这里位于南亚的中心,从这里去南亚任何一个地方,不超过3个小时就能飞机直达。

并且,清迈风景秀丽,遍植花草,尤以玫瑰花最为著名,有“北国玫瑰”的雅称。这里天然环境优美,平均海拔300米,是泰国的高原城市,气候凉爽,是著名的避暑胜地。这里,东部和西部都有著名的山脉,中部则为宾河流域,森林面积占到土地的73%

我前一晚到达清迈,第二天清晨不到5点窗外已经各种鸟虫的鸣叫,这种情形对我而言,已经有10多年未有经历了,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小时候在中国乡村的感觉。来到清迈,最开始一个感觉就是好像回到了“乡村”一般休闲清丽,充满自然气息,而同时生活、购物和住宿等又是现代化的设施。

同时,物价、房屋和作为大城市的曼谷比较起来便宜许多,在这里生活的经济压力小许多。

再加上泰国执行开放的宗教自由政策,欢迎任何宗教都来到这里发展。

另外清迈之所以成为宣教培训一个重要的基地跟过去数十年来福音派的宣教策略有很大的关系。上个世纪,宣教学泰斗拉尔夫.温德博士(Dr. Ralph D. Winter)于洛桑运动1974年第一届大会上提出“未得之民”的观念,由此打开了世界宣教的新时代,而10/40之窗是1989年第二届洛桑大会上鲍乐森(Luis Bush)在此基础上又引用的一个新概念:北纬10度到40度这个区域里面有着最多的未得之民。这个区域主要是中东、亚洲和非洲,而亚洲可以说是拥有未得之民人口最多的地区,特别是南亚这里有着超过50%的未得之民,包括佛教、印度教、穆斯林等。


清迈当地著名的风景。(图:pixabay.com)

由此,南亚变成了宣教最重要的战略地之一。而清迈由于之前说过的交通、气候、物价、宗教政策等综合原因,特别是泰国作为东南亚佛教的中心,清迈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地点,在这里可以直接接触和了解佛教以及其他宗教与文化。由此,逐渐聚集了许多前来亚洲做跨文化宣教的宣教士。之前很多是来自美国等西方的宣教士,近10多年来因为韩国教会在宣教上的复兴,已经成为全球按照人口平均派遣宣教士最多的国家,因此这里也是陆续韩国宣教士增多,成为主力。

问起当地多位牧者同工有多少个宣教士和机构,都表示不是很清楚具体的数字,但至少宣教士几千名、宣教机构近百家是有的。笔者在后来拜访的当地一家当地一家为宣教士的子女们创立的学校“恩典国际学校”(Grace International School)的官网上看到,17年前他们创办这个学校的时候清迈有2500名宣教士,并且每年也有增长的潜力。

一家很特别的学校:恩典国际学校


恩典国际学校旧校园,如今已迁址。(图:基督时报/王璐德)

清迈各种有利条件的聚集,催生了宣教士和宣教机构在此的聚集。而宣教士和宣教机构的聚集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有益于宣教的事工。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这家恩典国际学校。

说起来,这样的学校在全世界都可谓寥寥无几。学校的一位员工说,她知道在德国、台湾和菲律宾有这样的学校。

之所以创办这所学校,是因为创办人基恩-福尔茨(Gene Foltz)和妻子、孩子在清迈服事多年,看到很多宣教士家庭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痛苦:因为在当地给孩子找不到合适的教育,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服事地回到母国。

于是就联合了来自12家宣教机构的代表共同创办了这所宝贵的学校。1999年前刚刚开始时,就已经有176个学生,如今服事着来自350个宣教士家庭的550多个孩子,现在他们在重建校园希望可以服事到超过500多个宣教士家庭的1000个学生,“我们目前的容纳能力已经到达最大,但需要更大。”

目前这里大约90%的学生都是宣教士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在周边24个国家服事。一般都是孩子的父母一方陪着他们在这里生活和上学,另一方则在他们的工场宣教,定期回来与家人团聚。

学校的老师也全部是志愿性的,他们自己确定神的呼召,自己筹款、立约来这里免费服事一年,有的人在这里一呆3,4年,甚至10年的也有。

因为老师们的付出和学校的各种节省,所以宣教士的孩子们在这里只要有很低的学费也可以享受到与国际化接轨的教育。

恩典学校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三的所有课程,因此不少孩子在这里高三毕业后回到自己的母国可以直接上大学,他们的父母也一直没有后顾之忧在宣教前线服事。

看到学校的存在,我心中有很多感动:宣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它不仅需要很多宣教士的委身和付出,背后还需要各种扶持、帮助和关怀宣教士的事工,需要各种有恩赐的人配搭合作才能支持起前线宣教,就仿佛打仗一样,不仅比的是前线士兵的勇气,还有后方各种力量的雄厚与配给。

近年来,中国教会开始也来越关注世界宣教,一些教会也开始呼召宣教士。笔者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教会也会走过先发展宣教士——教会供应——其他宣教配搭事工等这样的路线,在这样的过程中,更多的学习普世教会的经验,相信会少走很多弯路。

一位宣教士的分享:宣教也是个技术活儿

在清迈,也真实见到一些就在宣教路上的宣教士。
R是在当地接待我的一位跨文化宣教士,来自西方。他跟我分享了很多他的经验。

他首先很严肃地说到,虽然泰国尤其是清迈生活很舒服,一到泰国那种度假的氛围就全来了,特别对于西方人来说这里可谓价廉物美,一直会想买买买,所以有句话说“泰国,是宣教士的坟墓”,不少人来到这里心变得安逸了,所以很难再回去做宣教了。所以,他特别强调说,宣教士永远或者说绝对不能丢掉自己的呼召,一直要带着警醒的心生活。

他也在宣教士培训看到,很多是老的宣教士坚持了下来,这些老宣教士内心有种信念就是“我还活着,所以我就要回去,死就要死在宣教地。”

他还谈到,宣教培训可不仅仅只是圣经、神学和外语。其中很关键的是文化,要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所以,笔者刚到当地,他第一句话问的不是我打算去哪个教会看一看,而是你打算去清迈哪里去玩一玩、看一看,他还特别推荐了他觉得来清迈一定要去看的东西,尤其把去看大象骑大象列在第一位。R说之前他从来没见过大象,来到泰国第一次骑大象时惊呆了,现在他也是每年都会带宣教士去骑大象,去清迈各地看一看了解当地真实的文化,否则你对这个地方什么都不了解,也很难开展服事,而且他会带领中国人会去当地华语、泰语和英文教会都看一看,藉着这个可以感受到一种多文化的氛围,这对中国人很有帮助。

说起文化,笔者也是感觉到清迈之所以成为培养跨文化宣教很合适的一个地方,其中还有一个就是这里有太多种的文化,尤其是和西方文化太不一样,所以在这里你会第一时间感受到南亚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氛围。我出生和成长在中国,我一直以为亚洲我很了解,可是这次真正到了泰国之后感受最深的之一就是原来亚洲是这个模样的啊,文化、宗教、民族等等都如此多元,甚至连这样的植物和动物的颜色都如此的五光十色,而如果不出来不真实地看一看,是很难真正的理解和明白的,唯有真实地走出来、看一看、想一想,我们很多狭窄的、固执的、片面的想法才会自然而然的消失和被更新。


清迈当地的蝴蝶园,各种漂亮的蝴蝶和草本植物。(图:基督时报/王璐德)


骑大象是清迈的主要旅游项目之一,这里可以看到许多种热带的动物(图:基督时报/王璐德)


这里可以看到许多种热带的动物(图:基督时报/王璐德)


清迈当地有名的夜市(图:基督时报/王璐德)

当然,他也谈到,泰国的文化中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尤其是人妖和泰拳。“一个是人妖、一个是泰拳,我认为这是两个极端,但是他们都有两个一样的东西:一个是做手术把你变成一个很娘的人,要么就是你拼命的练非常的男人,他们都基本上都没法活到60岁,因为神创造那个身体不是为了受到那样的改造,你身体的压力会很大。拼命的整自己身体,或者拼命的练,付出那么大,寿命减少那么多,好像自我毁灭。这些都是可以挣钱的。”R说到,这些看上去是文化,背后其实是有邪灵的影响,这是关乎属灵的事情,所以尤其要小心。

R还谈到他曾经在亚洲一个国家宣教时得了肺病,非常严重,肺部都是积水,他都以为自己要死在那里了。当时他最深刻地一个认识就是:宣教不是仅仅培训圣经、神学等等,还要有身体训练。所以,他所在是宣教培训中包含体育,甚至还有防身。

他还在清迈养鸡种菜以降低开销,R开玩笑说,多年前如果他在大学时有人告诉他:“你将来会在泰国一个小地方,养鸡、种菜、伺候这些东西”,他会直接说“你在诅咒我”,然而,今天的他会告诉你,这些都是宣教士真实需要的。

还有各种修东西也需要学,比如修车。他分享说,有个宣教士曾经在高原地带时遇到暴风雪,如果他不会换轮胎的话,那么最多他可以坚持2个小时,之后就死在那里了。

这些技巧太重要了

短短1个多小时的分享,R意犹未尽。他最希望的是中国的教会可以更多地站起来,承担起普世宣教的大使命,他相信中国教会如果很好得摆上自己,好好学习跨文化宣教,会在神的国度中做出深远的贡献。

R的分享也打开了笔者一个对于宣教新的眼光:宣教并非只在纸上、只是在理念中、只是在呼召中,宣教在在踏踏实实的生活中,在真真实实的牺牲中,同时尤其不能缺少兢兢业业、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学习、破碎和更新,否则宣教只能论为纸上谈兵,或者白白吃苦而不见果效。

笔者手记:

清迈2天虽然很短,如同惊鸿一瞥,然而却意味隽永。伴随着中国的开放、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提升,以及中国教会的继续成长,会有越来越多的基督徒走出国门,其中会有踏上宣教之路的人,无论如何,宣教之路不好走,我们盼望上帝与我们同行。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