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基督教与现代中国道德建构学术研讨会”北京落幕 数十位学者探讨基督教的道德建设现实意义

作者: 李美善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11月10日 13:06 |
播放

11月7日至8日,“基督教与现代中国道德建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与会者既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北美多个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授老师,也有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专家学者、神学院的老师。大约30位代表会聚一堂,从不同的学术角度和视角对基督教与现代中国道德建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

研讨会共有八场,每天各四场。八场的主题框架依次是:“基督教与现代中国道德建设”、“基督教神学与伦理”、“宗教与伦理”、“文化对话与道德建构”、“宽容的力量:爱的平凡与伟大”、“基督教与近代道德变迁”、“基督教与当代道德建构”、“再思基督教与现代中国道德建构”。除了一、三、五、八场是为时1个小时的单名讲员报告之外,二、四、六、七场都是为时两个小时的大场,每场有五名讲员围绕主题不同的侧面进行分享。每场报告结束后,还有提问、反馈和交流的时间。


研讨会现场。图:主办方提供。

共24名讲员在本次研讨会中发言。如潘益兴以《伦理道德因素对人类资本形成和发挥的影响研究》为题报告,梁卫霞以《基督教德性伦理学及其对现代中国道德建构的意义》为题发言,黄芸的报告题目是《庄耶会通与中国处境下的护教神学》,孙毅则探讨了《基督宗教和社会和解》这个话题。

孙毅在报告中提到基督教中的“修复式正义”(也就是“饶恕”)在一个诚信缺失、社会冲突和民众暴力情绪充斥的社会情境中所能起到的社会和解作用。他举例说,北京有教会发扬爱心,探访慰问长期漂流北京的访民群体,他们的生活境况一如他们的情绪,都是很糟糕的。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受到感动,来到教会,慢慢地认识了神、接受了福音。结果不少人就开始愿意放弃上访,回家好好过日子了。“一位9年的上访者在来到教会半年之后,放弃上访回家去了。这就是基督教信仰中和解的力量,一个与神和解、与己和解的人也容易与他人来到和解,”孙毅说。

孙毅引述一位神学家Volf的话说,“基督教饶恕与简单的妥协和宽容不同,它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它表达了一种决心要把邪恶指出来,加以批评和厌弃;第二层是,它表达了同样的决心要尽一切所能在处理邪恶后,与施害者重建适当的关系;第三是决心不让所发生的恶行继续决定自己的为人。因此,真实的饶恕使“惩处性正义”上升为“修复性正义”,是一个不仅在个人领域,也是在公共领域里有价值去推展的理念。”

何光沪在其后的反馈环节,再次补充基督教饶恕与世俗价值观中宽容的不同。“一般人说饶恕,就是我虽然不喜欢你,但是容忍你的存在,不干涉你,让你自生自灭。基督教的饶恕则更进了一步,”他说。


部分与会代表照片。图:主办方提供。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Christianity and China Research Center(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宗教与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