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经历上帝恩典的人,当然这并不是指我获得多少物质的祝福,而是说我认识了永恒的上帝,并且蒙祂呼召得以服事祂。
年少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保罗在教牧书信中,经常以“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为开始,如今明白这不仅仅是一种身份的自证,更是一个伟大的宣告。
如今的我呢?也可以称为服事上帝的人,当然这不是自我标榜,而是因为我清楚了上帝的呼召,并且在走过的路上,清楚的看见了上帝的同在。
服事上帝其实并不是一条简单容易的路。
爱上帝很容易,因为当遇见耶稣,看到祂在十字架上面的舍命悬挂,就很容易产生爱上帝的想法。爱很容易,因为爱的情绪产生,并不需要付上任何代价,但是服事上帝本身却并不容易,因为服事的道路上需要真真切切付上代价才可以。
服事上帝需要付上代价,我想首先就是要面对亲情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对于非基督徒而言,一个人去见证福音、去参加教会的活动,他们往往会认为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甚至会有各样的声音传出:“这么大的年纪不好好赚钱,每天做些没用的”“不好好的照顾家,总往外跑”......
类似的声音会不绝于耳,当然这种声音绝不仅仅于亲戚中间,如果父母不认识上帝的话,这样挑战会更严重。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难道我们就不服事上帝了吗?难道我们就不传福音、不建立教会、不完成上帝的托付了吗?绝非如此,对于一个服事上帝的人而言,最应该专注的就是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当然,我们并不是冷血的人,相反我们是有血有肉、有情感、充满爱的一群人,我们应当为亲近的人祷告,但是却不应当以此成为拦阻我们事奉的障碍。
对于服事上帝的人,另外需要付上的就是忠心的代价。殷勤不可懒惰,其实这不仅仅是职场中的弟兄姐妹需要学习的功课,对于事奉中的弟兄姐妹更要学习这样的功课。
不得不说,这几年心中真的有太多悲凉的地方。并不是因为教会荒凉而心中悲伤,而是因为太多主的工人在安逸中开始堕落。
就像主人离开之后,把家的管理权交给了仆人,而这些仆人在主人离开之后并没有殷勤的搭理家业,而反过来掏空主人现有的家业放纵吃喝,然后还自欺欺人的说:“主人会负责的”。试问,这样的仆人结果最终会怎样呢?
对于大陆地区,其实很多教会都已经过了开拓的阶段,而逐步进入到了稳定的牧养阶段。随着福音工作的交接,最开始开荒的同工早已经退居幕后,而新生的一代领袖逐渐在教会中担任主要工作。
而问题就出现在部分新生一代的领袖上。他们没有开垦,却想获得收获;没有谦卑付出,却想获得尊重。于是“同工”就逐渐从一个名称,变成了一个“职务”。当一个人想要服事神,成为“同工”之后,好像也就相应的获得了这个身份所赋予的某些特权。这些特权包括群羊管理的权限、经济使用的权力、事工开展的权力等等,更可怕的是,在很多教会中严重缺少监督的部门,就导致一些人“同工”在进入这个职务之后,就开始变相的放纵自己。
就像有基层的弟兄姐妹说:“为什么现在同工吃的用的都那么好?”是啊,进口的水果、名牌的衣服,在如今教会的同工身上都稀松平常。一些人美其名曰没有要教会发放的生活费,但是却变相的用教会所赋予的权力将金钱花在自己的身上,这又该如何评价呢?
“火腿肠喂狗”“刚做熟的排骨喂狗”这在外邦人的生命中发生其实并不足为奇,但是在基督徒的生命中发生,就很明显是浪费上帝的恩典,因为还有那么多缺衣少食的人需要被顾念。如果我说这样的事情是一些年长的传道人做的事,你又作何感受?
“忠心”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要付上极高的代价。
有很多人说今日福音难传,教会人数增长量低,其实某些时候我觉得这样不失为一件好事。因为这样能让一些人产生悔改的意识,不至于让更多来到上帝面前的人收到伤害。
对于服事上帝的人,另外需要面对的就是负面的声音。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话是不错的,因为人性从未改变,及时在服事上帝的人中间这话也真实可信。这并不意味着上帝不可信,而是因为人性的恶和丑陋并没有因为身份发生变化。
对于服事上帝的人,其实不可避免的就是同路人的论断和定罪。不能否认我们个人会在一定程度上有软弱和失败的地方,但是我们也不能轻看人的恶,恶意的打压、欺骗、伤害都是真实存在的。
当人推崇权力不顾念上帝旨意的时候,就会通过权术操控人,而这时候需要我们服事上帝之人认真回到上帝的呼召中。
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清楚“自己服事的是谁,自己蒙谁的呼召”。
每个人都不喜欢孤独,我们都喜欢结伴而行。但是众人的目标真的是我们的目标吗?众人的标准真的又是我们的标准吗?这只有清楚目标的人才能知道。
至此,我们还没说个人的软弱、仇敌的攻击、私欲的牵引......如果把这些综合因素加上,更能看见服事上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上帝既然呼召了我们,自然也会给我们相应胜过能力,因为祂呼召的人,祂必负责到底!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