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信徒认为圣经这本书有着神奇的功效,能在生活中发挥神奇的驱邪功能。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圣经是神的话语,神的话语有着神奇的能力,因此这本记录神话语的书,就显然也同样具备了神奇的能力。正是在这种逻辑下,我们可以在一些僵尸片中看到,在驱除僵尸的时候,圣经和佛教道教的法器一同出现的桥段。然而这不仅是在电视剧中能看到的场景,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如此。
前几年的时候,曾接到一个信徒的诉苦。她的丈夫在上海打工,生病住院了,她带着一万块钱去医院照顾丈夫。结果她的的钱在火车站偷了。因此她打电话的原因不是钱被偷了,而是她把钱放在圣经里,为什么还是被偷了。她怀疑上帝的能力不够,震慑不了小偷,保护不了她的钱。
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一个舍友也是一个基督徒,他睡觉的时候喜欢把圣经放在枕边。有一次我开玩笑地对他说,你够虔诚的,睡觉还读圣经。他笑着说把圣经放在枕边,可以驱除恶魔,晚上睡觉不做噩梦。更离谱的时候,他还喜欢把钱放在圣经里,圣经就这样放在枕边。当然宿舍也没人偷钱,但是这种放钱在圣经里的心理,就是把圣经看成一个保护神。
在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在我们的宗教史上,佛经和佛像是怎样具备无上法力而成为众人崇拜对象的过程。佛教在汉初进入中国之后,并没有受到太厉害的打压,这一方面是因为佛教在起初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佛教在刚进入的时候,也是附会在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之上。但是经过东汉末年大瘟疫以及魏晋时期大瘟疫所带来的社会失序,传统本土宗教和儒家文化的秩序崩溃,佛教便成为对当时困境最有解释力的替代品,而逐渐产生影响,甚至影响了整个精英阶层。魏晋哲学中的“有”“无”之论,地狱和报应说等等今天的传统观念都是在那个时代受佛教影响形成。佛教影响大的时候,本土文化精英就开始有所反应,因此那个时代,崇佛与抑佛是同时存在的。到了南北朝时期,文化上的争论,开始被政治上的武力灭佛代替。因此面对佛寺被毁,佛像被砸,佛教就推出了自己的保护措施。那就是编造各种神奇故事,赋予佛像和佛教器物神奇法力。在流传后世的《搜神记》、《法苑珠林》中记录了很多因为毁坏佛像,地方官惨遭报应的故事。《法苑珠林》中记载了一个叫宋刘玲的故事,因相信道士之言,回家焚毁佛经佛像。到了晚上,他就倒地不起,像被人打了一般,不省人事,只有一息尚存。而那个告诉他毁佛的道士,也体内发疽而死。
正是在道教以及皇权武力灭佛的过程中,佛教为了自身的安全而编造的故事,加强了佛像等偶像的神奇能力,久而久之,这些佛像,乃至佛珠、佛经本身也就具备了法力,被人们所崇拜。这在一开始是一种自我保护,恐吓那些毁佛的人,但是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一种文化。正是从这种文化心理开始,宗教的圣物也便开始了具备法力的传统。
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宗教能一直平安,而没有被皇权武力压制过,任何宗教一旦成立,便少不了与皇权产生冲突,因此面临灭顶之灾。那么为了自身安全,也为了强调自身的神圣合法性,编造宗教圣物具备神奇法力的故事,也就在所难免。这一方面是恐吓那些毁坏宗教的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信徒增加信心,加强该宗教在信徒心中的认同和神圣性。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万物有灵论也就如此得以加强。
在这样的文化心理背景下,基督教进来之后,同样不能免俗,圣经乃至其他与基督教有关的东西,同样也具备了神奇效力。有些地方的农村,会把教堂看成具备神圣法力的地方。有的人生病或者精神问题,在村子的巫婆神汉那里没有效力之后,会把他带到教堂里。他们认为教堂是上帝的居所,因此带到教堂之后,附在身上的魔鬼就会害怕远离。还有的人会在村里拿着圣经,高举圣经喝退魔鬼,用来治病。但是教堂之外就是魔鬼的不法之地吗?上帝只在教堂里吗?这些显然不再考虑范围。
出于对圣经崇拜的心理,还有的人是不敢慢待圣经,把圣经存放高处,供奉起来。更有甚者,会把圣经直接拿来防身,就像我们在文章开头看到的,把钱放在圣经里防盗,把圣经放在枕边驱赶噩梦。当然从心里暗示的心理学角度,也许圣经有这些神奇功效,但是这和圣经是否具备法力没有关系。
在基督教历史上,固然有对圣经神圣化的内容,但是基督教的神学本身就排斥对圣经的崇拜。因为圣经一旦被当做神奇法力来崇拜,被当做偶像来崇拜,就没有必要对圣经的内容进行神学思考。有魔法的是这本叫做圣经的书,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在意这本书的内容呢。因为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神学思考,反而没有法力。在僵尸片中,有魔力的是佛珠佛经,而不是神学。
因此,把圣经当成具有魔法的偶像来崇拜的结果,必然是思考的停滞,也必然不再需要神学,不再需要人自身积极主动见证上帝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基督教能发展一种文明,而巫术和迷信不能。他只能让一个文明停滞。
耶稣说:“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 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上帝口里所出的是有生命的话,这话创造了世界,创造了历史,而不是一本僵死的被作为偶像的书。
欢迎透过邮箱与作者联系交流:lidaonansir@163.com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