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多数人把眼光定睛在万圣夜,孩子们期待着被装扮挨家挨户去要糖果;大人们则期待着把自己的孩子打扮起来,在朋友圈里晒一晒;还有些年轻人赶着时髦装扮着自己,想要成为万圣夜晚会当中最靓的仔……
然而,却很少有人留意,甚至是知道10月31日是基督教值得纪念一下的宗教改革日。
500多年前的10月31日,一位来自德国的34岁年轻人带着愤慨在诸圣节的前一日将自己所写的拉丁文的《九十五条论纲》贴在教会的门上,其中列出了强烈反对赎罪券的95条论点,而他的这些论点随后被翻译成德文传遍了德国,甚至整个欧洲,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便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也是新教形成的开端。而这位34岁的年轻人便是马丁·路德。
当然,在马丁·路德之前已经有一些改革运动,这包括约翰·威克里夫、扬·胡斯等改革先驱。虽然宗教改革的促成因素也是多元而又复杂的,但大多数人仍认为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的那一篇《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西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和三十年战争的结束。
宗教改革前,在欧洲天主教不仅控制了人民的思想,就连世俗王权都要仰仗君权神授的规定。不仅如此,天主教当时已经陷入了腐败,出卖圣职、出售赎罪券敛财,有的神职人员甚至未反馈定包养情妇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而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的举动,无疑是解开了天主教腐败的那块遮羞布,将原本对教廷不满的德国人民在心中无法表达而出的郁结、不满和仇恨诉诸于纸上,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德国,甚至全欧洲。
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不仅是在宗教层面上带来了改变与更新,更在社会层面上带来了不少的好处。宗教改革打破天主教的垄断,衍生出来不同的新教教派,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致使民族国家形成,国家与宗教结合加强了民族意识和国家凝聚力。
宗教改革也开创了宗教的宽容时代,无形中为欧洲带来了自由、宽容的气息,也为欧洲的科学、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同时,教产还俗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和崛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每年的10月31日被定为是宗教改革日,为的是纪念马丁·路德所开启的基督教宗教改革。
参考资料:
讲座: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陈浩武
书籍:《民族的重建:波兰、乌克兰、立陶宛、白俄罗斯》斯奈德·蒂莫西(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