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从打破玉瓶的故事谈符合教义的冷漠是好还是不好?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6月15日 09:59 |

打破玉瓶,对我们来说是个很有名的故事: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极贵的香膏来,趁耶稣坐席的时候,浇在他的头上。门徒看见就很不喜悦,说:“何用这样的枉费呢!这香膏可以卖许多钱,周济穷人。”耶稣看出他们的意思,就说:“为什么难为这女人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她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做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纪念。”

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一种矛盾——矛盾的双方是女人对耶稣之爱的表达,与门徒对女人表达的审视与判断。

在耶稣看来,女人拿的膏虽然珍贵,虽然可以卖很多钱,但是她内心对自己的爱以及对爱的表达则更珍贵,更有价值。女人对耶稣爱的表达,是发自肺腑的,这种爱是无法用价钱来衡量的。

而在门徒们看来,他们代表着传统的道德主义,这些香膏卖了可以周济很多穷人,这样涂抹到耶稣身上实在是浪费。

门徒的想法符合道德,女人的行为却符合人性。

但是符合道德的并不一定是符合耶稣教导的。在耶稣心里爱更重要,而门徒心里道德更重要,出于道德律法的考量,把这些香膏卖掉,周济的穷人数量越多,卖香膏这件行为就越符合道德。因此,在道德律法主义那里,爱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一旦用金钱和价格来衡量爱,那么就远离了耶稣。

在另一处经文中,耶稣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神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你们倒说:‘无论何人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供献,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这就是你们藉着遗传,废了 神的诫命。”孝敬父母的道德律法,与孝敬父母的情感内涵和爱,这中间的错位同样是一种矛盾。是否遵守孝敬父母的律法,给了吃的和用的之后就是孝敬呢?耶稣在被问及律法中最大的诫命时回答,“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 神。“道德律法只是外在的要求,不是内在的本质,道德的本质是爱。

如果说门徒们面对着膏耶稣的女人和只遵守孝敬律法的行为是一种符合道德律法的冷漠,那么我们生活中同样存在符合教义的冷漠。

当我们把教义当成一种标准,当成信仰的核心去遵守,那么我们可能就会心安理得地做着一种符合教义的冷漠。

与朋友吃饭,面对一个上错了菜的新服务员,坚持去去向老板告发,在你看来这是履行了基督徒不能容忍错误的教义。但是你丝毫没有考虑你的行为可能导致这个员工失去这份工作,甚至从此给她留下阴影。

面对牧师的一切要求,皆去服从,不论对错。也许在他看来这是遵守了顺服掌权的教义,顺服牧者的教义,却不曾考虑这些要求是否符合耶稣教导。

面对一个深爱自己的伴侣,却严词拒绝,丝毫不考虑对方对你的爱以及你自己的感受,只因为”信与不信的不能同负一轭“的教义。当用教义来衡量幸福的时候,就相当于用金钱来衡量爱心。幸福除了内心的感受之外,并无一种教义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就能获得幸福。

当我们给一切事情固定在教义的律法上,用教义来衡量一个事情的时候,教义就变成了一种冷漠。在教义之外还有爱,教义的核心要表达的是爱,不是一个强硬的标准。就如耶稣所说,尽心尽性地去爱。

当一群文士和法利赛人抓着一个据说是行淫被捉的女人,找到耶稣的时候,他们自认为自己站在道德的一边。他们从道德律法,从犹太教义的角度来看,这个女人行淫被抓了,然而,她是被强迫的吗还是有着自己难言之隐呢?她是故意的还是受害者?这些都不在这群人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们考虑的是她违背了律法。符合教义的冷漠有时更可怕,因为它让人冷漠得心安理得,冷漠得义正严词。

法利赛人把律法制定的那么详细繁琐,生活的一切无不包含在内,正是其律法的无所不包,我们才看到犹太人是多么渴望超越律法的耶稣,因为他们受到律法的捆绑已经太久了。

律法之下的犹太人病了不能就医,饿了不能吃饭,一旦得了被律法视为不洁的疾病,比如血漏,就要被社会隔离,从你所熟知的环境中拉出去,你变成大家的敌人,大家避之唯恐不及,害怕你的不洁会感染他们。

当律法教义成为一种规条,那些掌管这些律法教义的人,就会心安理得地执行,他们好像完全忘记了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机器,因为他们变成了一个机器。

合乎教义的冷漠,与合乎法律的恶一样,它让人不会去反思,反而认为自己是对的。因此,回到耶稣那里,回到爱的本质,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也要用心灵和诚实对待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人。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