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从愚公移山的理念谈天国的成长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5月26日 10:58 |

太行山是一个很高很大的山,它矗立在那里,挡住了愚公一家出门的道路。愚公之愚就在于他不会走捷径,凡事只知道脚踏实地的苦干。愚公决定把山搬走,于是他动员全家,肩挑手抬地清除这座障碍。聪明的邻居见到了就嘲笑他们,山这么大,什么时候才能搬走,还是别费那个劲了,享受岁月静好的生活不好吗?但是愚公没有放弃,依然搬着山。愚公给出的理由是,山虽然很大,但是不会增加,而自己的子孙后代无穷,一定会把这座山搬走。

愚公坚持下去的理由中,有两个东西至关重要,其一是山不会变大,只能在他们的努力之下,虽然这种努力比较原始,逐渐变小,趋于零;其二就是子孙后代的代际传递。传递什么理念,显然是第一个理念,山不会增大,这是他们搬走大山的信心基础。

愚公移山的理念,就是文化记忆与传递。这是一个群体逐渐变得强大,一个文化不断发展的根基所在。

我们的每一代人,都会从上一代人那里遗传一些理念,而上一代又会从他们的上一代那里留下东西,这些遗留下来不断积累的经验,就是文化,文化不断在积累中发展,就是成长。

每个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基因的控制,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密码,它主导着这个植物的生长,然而如果一切植物只是基因的延续和复制,那么我们今天丰富多姿的植物世界又从何而来?尽管基因突变是一种新植物产生的突破口,但是把植物品种的丰富归完全归因于基因突变,显然并不能说明问题。

一个小岛上,因为植被丰富,可以提供丰富的食物,因此吸引了一种鸟,不远千里飞到这个岛上安家落户。但是因为食物过于丰富,慢慢地这些鸟就失去了飞翔的功能,尽管翅膀还在,就像家里养的鸭子一样,已经无法起飞。

环境总是缓慢地改变一个物种,这种改变通过记忆不断遗传给下一代,直到一个新物种的产生。

人类自开始茹毛饮血,血腥相杀,到后来的和平相处,再到今天我们的文明世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记忆积累。我们为了避免那些祖先们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文明法则,而在我们的文化深处留下了记忆,从而我们设定并认同了新的规则来避免那些野蛮复兴。尽管野蛮不断出现,但是他们再也没有成为历史的主流。

因此,一个文明需要成长,正如天国需要成长一样。

天国的公义与善,如果只在苦难里才能被我们想起,那么我们对待天国的方式就有点像”临时抱佛脚“。如果我们只在苦难中在不公义中才想起天国,而在岁月静好中又很快忘记苦难的经历,那么这样的天国只能像天上的馅饼一样突然掉下来。

天国在哪里?耶稣说天国在心里。因此,如果我们心中没有天国,那么天国又如何建造与成长呢?天国的成长就像荠菜的种子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成长的过程。

这就是耶稣说的,天国是努力的人进去的。

这努力,就是我们把这种实现天国的公义传递下去。不忘记我们曾经的苦难所积累的记忆。犹太人经历过几百年的为奴时代,经历过四十年的旷野路程,经历过被掳掠的民族记忆,这些苦难的记忆在他们那里不断汇集,最终带来的是文化的成长。今天的犹太人也许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民族,他们对文化的重视,正是因为他们明白书本里有着历史记忆的参照,能让他们获取智慧。

正如疫情后经历过苦难的2020年的武汉、2021年的西安和2022年的上海,当时经历的一切都不应该仅仅成为将来茶余饭后调侃的谈资。更不能因为生活恢复正常,就把曾经的苦难抛之脑后。忘记历史,就是历史的罪人。正是因为我们对苦难的记忆,才让努力有了方向。忘记曾经的苦难,我们只能原地踏步。

天国不是一下子掉下来的,而是在我们心里不断成长的。

当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之后,黑人等有色人种的地位并未有明显的改善,他们依然生活在一个“隔离”的社会里。但是相对于奴隶来说,他们的地位有了提升。为了有色人种的平等地位,美国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马丁路德金领导的运动就是平权运动,这种平权运动中的有色人种,并未把自己看成低人一等的劣等民族,他们像愚公一样,不断地提出平等权利诉求,并不断努力,最终促成法律的修改。尽管在平权的道路上,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是他们每一代人都接过上一代的理念,正如愚公的子子孙孙接过搬移大山的理念一样。

1940年代希特勒领导的纳粹主义,在历史上制造了血腥残忍的大屠杀,给人们带来无尽的苦难。他的军队几乎所向披靡地攻城略地。但是纳粹最终还是被正义击败。为了避免纳粹的再一次产生,人类社会制定了新的防范机制。这种机制在几十年后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时发挥了它的作用。

身处岁月静好的时代中,我们不可忘记曾经的苦难记忆,这些记忆正是天国大厦的砖块。不要忘记过去,这样我们才能避免将来苦难的重复。

天国已经降临我们中间,只不过她需要我们的努力,让她在我们心里不断长大。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