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心的三个点

作者: 谨心 | 来源:基督时报蒙允转载 | 2019年10月18日 08:17 |

前篇《人为什么会自卑》

大部分人的自卑都跟早年在原生家庭的消极经历有很大的关系。那时我们缺乏独立的思考力和判断力,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父母和他人对我们的否定,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造成了我们的低自尊。但是,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建立起自信。

一、与原生家庭分离

我们要在精神上、情感上、经济上离开父母,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慢慢融入到这个社会,才不会再继续活在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否定中。如果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还要靠父母支持照顾,那就是把自己生活的主动权交给了父母,放弃了自己的力量。当你的力量来源于外界,而不是自己时,你又如何相信自己呢?

“没办法,我只能让父母来照顾我帮助我......”那没办法,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就只能继续自卑下去了。

我从读大学开始,在物理上离开了那个对我充满否定的家庭环境。没有人再老来说我内向读死书了。后来我工作后,在经济上完全不依靠父母,也没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对我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小。

二、要对事物(尤其是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和见解

具体来说就是要有自己的的一套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思维体系和价值体系,并且这套体系在实际的生活中经过验证是切实可行与现实相符的。

有人经常挑剔我的刺。如果我还像过去一样觉得自己要让所有人满意才行,就会觉得自己又没做好,真是糟透了。而正确的认知是,没有任何人能把所有事都做得完美无缺,谁都会犯错。而这些人心胸狭窄,内心空虚,平时又无所事事,所以喜欢惹是生非来找存在感。对我吹毛求疵的只是借题发挥而已,无需care。

我以前听到的都是内向不好,没有外向的人混的好。但我后来慢慢发现很多内向的人也很优秀,身边一些领导也是内向的人。我也认识到内向的优势,比如观察敏锐、善于分析、思想深邃、执行力强。

能够辩证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懂得扬长避短,不把精力和注意力浪费在自己不擅长、对自己不重要的领域和情境里,就不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自卑感。

抑郁症的人,大部分对世界没有清晰正确的认识,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无法接纳现实世界。带着对事物的错误认知行事为人,不知道什么当为、什么不当为、合适当为,自然会屡屡出错受挫。于是更加自卑,然后逃避退缩,更无法正确认识世界,陷入恶循环中......

那如何才能有正确的认知和见解呢?

简单说来就是学习+实践。多读书,多看不同的世界,多接触不同的人,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多思考!!

三、提升自己的实力

一个人自信的程度跟其自身的能力是正相关的。之所以感到不自信,大部分情况是不知道如何解决面对的问题。而自信的时候,往往是准备充分,觉得自己稳操胜券十拿九稳。

自信来源于熟悉。当你做一件很熟悉的时候,你肯定会胸有成竹信心满满。而做不熟悉的事情时,就会忐忑不安。人性就是恐惧未知的事物。

我在游泳池游泳就一点都不害怕,因为游过很多次,对游泳池的水很熟悉。但我在海里游泳,心里就会发憷,因为对海的水况不了解。而一些不会游泳的人,即使在游泳池的浅水区,有救生人员,也一样会害怕,因为不具备游泳的技能。

我们为什么害怕当众讲话?因为这种机会很少,所以不熟悉,怕说错话,怕出丑,怕被别人嘲笑。但如果平时生活中跟别人聊一个熟悉的话题,就会侃侃而谈,别人也不会觉得你自卑。

我今年参加演讲的时候,一开始稿子背得不熟,也很紧张。后来反复背,紧张感也随着熟练程度而减少了。经过两次演讲,我发现自己还不错,自信心也随之大增。这以后,我当众讲话、跟领导说话时,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畏畏缩缩的了。

虽然我以前很自卑,但我学习一直都很努力,因为我觉得既然别人不喜欢我的性格,那学习好就是我唯一能被人肯定的一点。虽然过度追求学习拔尖也引起了我抑郁,但儿时的努力还是为我现在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成为我自信的一部分来源。

以前我害怕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矛盾冲突。后来我积极勇敢地面对,主动向有经验的人学习请教,改变了自己处境,提升了自己处理冲突的能力,让我自信了很多,不再害怕人际关系。

良好的外在形象也会让你更自信。因为这是个看脸的世界,没有人有义务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30岁以后,良好的外在形象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因为背后蕴藏着一个人高度的自律和对美好生活的极致追求。我以前130斤满脸长痘时,也很不自信。后来我花了很多时间精力金钱减肥塑身,调理身体,提升自己的形象气质,也大大增强了自信。

所以,不要过多地去寻找消除自卑建立自信的鸡汤式的方法技巧,而是着眼于提高自己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你必然会感觉到对自我的接纳度和认可度不断提高,就会越来越自信。


原文刊载于“谨心与郁共舞”微信公众号,本平台蒙允转载,不拥有版权。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