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父母们,当按照圣经的真理来教导孩子

作者: 志献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7月11日 08:55 |

“爸爸再也没有妈妈了……”还记得在奶奶去世的那一天,父亲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当时父亲哭的画面就像遗失了心爱玩具的孩子,哭的真实而又悲凉,当时年少的我却不明白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感让一个男人哭的这般心碎,但是父亲那孤独落寞的身影却久久的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上学、工作、侍奉的原因常年离家在外的时候,我逐渐懂得家庭对我的重要。就如同一个在外受了伤的孩子,他可以回家告诉爸妈自己受到委屈一样,因为有父母在,无论在外受了多少伤痛,都能回到家中重新得到爱的供应。有父母所搭建的避风港在,所以我就没有害怕前面的艰难,因为知道自己即使满盘皆输,依然可以回到爸妈面前做他们的儿子,他们也会将一切好的东西给我,我非常感恩上帝给我的家庭。

其实喊一声“爸妈”,那不仅仅一个人称代词,更是依靠和内心中的安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路,父母去人生只剩来路”,渐渐的我懂了父亲说过的那句“爸爸再也没有妈妈了”里面预表了多少心酸和无助。

然而又有多少,父母虽然健在,但是儿女却成为了“孤儿”的画面呢?

最近在辅导一个青少年的家庭,在没有开始对这个青少年家庭进行单独辅导之前接触这个青少年的时候,心中就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比如:为什么这个孩子就不喜欢洗澡?为什么这个孩子衣服总是脏的?为什么这个孩子总是喜欢一个人呆着……

但是当逐渐通过辅导走进这个孩子的内心才发现另外一个世界。

在辅导过程中,中间有一个环节是陪伴这个青少年去买鞋。在买鞋的过程,我问他说:“你喜欢爸爸陪你买东西,还是妈妈陪你买东西呢?”这个少年很平和的对我说:“我妈从来没带我买过东西,我现在穿的鞋还是,我爸去年过年时候在网上给我买的。”听着他说的话,看着他穿的鞋,我渐渐明白为什么他会一年四季都穿同一双鞋,因为没有人认真给他买衣服,也没有人教导他如何去配搭衣服。

在他平静的面容之下,我不知道到在这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或许很多事比我想想的更复杂……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问他说:“你最喜欢吃妈妈做的那道菜呢?”时间仿佛一下子定格了,他想了很久告诉我他想不起来。后来他慢慢的说,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吃到妈妈做的饭了,从他八岁的时候开始就已经自己学习做饭,每天晚上放学也是自己在做饭吃,有的时候妈妈下班回来,他妈妈也让他做饭个自己吃……说了很多,后来他俏皮的对我说:“志献哥你多大开始做饭,你妈妈给你做饭吃么?”

我不知道要怎么回答这个孩子,很多家庭对待八岁的孩子都是捧在手中怕冻着,含在口中怕化了。我不能体会八岁的他是怎样拿着菜刀切菜,又是怎样在灶台前炒菜;也不能理解,一个孩子从小没有早饭吃,还要在学校上一上午课的状态;更不能理解,一个孩子因为母亲早餐给他买了一次包子而兴奋不已的状态……

看着眼前的这个少年人,我深深发现自己的无力和无能,虽然做青少年工作近十年的时间,但是却发现,依然有太多的少年人在野兽吼叫之地生活,他们的孤独不被人知道,他们的伤痛不被人理解。很多人都会因为他们的行为不好、成绩不好而责备他们,但是却没有看见他们背后所经历的伤痛,指责他们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帮助他们的人却很少。

其实少年人需要的不是正确的教导,他们更需要的是陪伴他们面对每一件事情的人。

拉着少年人的手,我不知道要说什么。我问他说:“你爱你的爸爸还是你的妈妈呢?”他平静的眼神中,流露出来意思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仇恨,他说他恨自己父亲;对于他的母亲,在他的表述中更多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怜惜。

或许如果换做是我,我可能也会和他有相同的态度吧。面对一个常年不回家,一旦回家就向妻子要钱还有家暴倾向的父亲,一个孩子怎么能爱的上来?面对一个整天生活在抱怨中,用工作麻痹自己神经不顾及孩子的母亲,一个孩子又怎么能去爱的了呢?

就像这个少年人说,小的时候他听的最多的就是父母之间吵架,有的时候他半夜为了躲避父母的争吵情愿到同学家住,也不愿住在家中。说到这里,这个少年人深沉的说:“他们如果真的在乎我,就不会让我有家难回。”

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有着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忧伤,有着本不该属于他的压力,他不知道哪里是他的归宿,也不到他可以信任谁。他担心母亲可以与父亲离婚,会不会有一天母亲也会抛弃自己。他担心自己无法被同学接纳,会排斥自己……

一个少年人的痛苦,究竟是谁的责任?我不知道这个孩子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流了多少泪,也不知道他独自经历了多少次饥饿,甚至还不知道他想过多少次自杀。但是我知道,他只是一个孩子,一个本应该天真烂漫充满盼望的孩子,他不应该因为父母的不称职承担心灵的重担,他不应该为大人的无知而承受肉体的痛苦,他更不应该被一个破碎的婚姻毁掉了本应美好的童年。

而像这样的孩子又何止他一个呢?

孩子在哭泣,谁在忧伤?是上帝的心不得安慰,是耶稣的心在忧伤。圣经说:“儿女是耶和华是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上帝把他所爱的孩子很信任的交给作为父母的人去照管,但是有太多家庭将这么一个神圣的托付和使命搞砸了,让太多的孩子以为原生家庭而导致他的一生失去了祝福,更是让上帝的心不得安慰。

一声“爸爸、妈妈”,不仅仅是一个称谓,更是一份责任,更需要一份担当。按着神的心意做父母,按着圣经的真理教导儿女,在今天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千万不要等到父母在孩子面前完全失去影响力的时候再后悔,到那个时候很多事情都晚了。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