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基督徒就该消极、安于现状?——说一说保罗一段常被误用的教导

作者: 严以勒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5月02日 18:31 |

在传统教会里,似乎有一种安于现状的文化。如果有基督徒想要换工作,教会里会有人说“不要轻举妄动”;当有的年轻传道人由于某些原因想去社会上找工作,教会里会有人说“不要放下神给你的位分”,等等。也就是说,在一些教会里,有一种安分守己、缺乏锐意进取的氛围,对于任何突破和前进似乎都非常排斥,表现得很“保守主义”。

当然,他们也是有自己的圣经依据的。这就引入本文要探讨的一处经文,出自保罗书信,可能也是被误用的常见经文之一:

弟兄们,你们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仍要在神面前守住这身份。”(林前7:24)

这处经文来自哥林多前书,貌似这封保罗书信里有不少容易被误解误用的地方。

乍一看这节经文的字面意思,保罗的立场似乎相当“保守”,他教导基督徒要安于现状,不要随便做出改动。

但光看这一节经文远不够,必须要看上下文,还要了解当时的处境,这在解经学上叫“上文下理”,避免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树林。

这节经文所在的段落单元至少可以追溯到上面的第18节及以下:

有人已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废割礼;有人未受割礼蒙召呢,就不要受割礼。受割礼算不得什么,不受割礼也算不得什么,只要守神的诫命就是了。各人蒙召的时候是什么身份,仍要守住这身份。你是作奴仆蒙召的吗?不要因此忧虑。若能以自由,就求自由更好。因为作奴仆蒙召于主的,就是主所释放的人;作自由之人蒙召的,就是基督的奴仆。你们是重价买来的,不要作人的奴仆。”(林前7:18-23)

这里所说的“蒙召”,当然是指信主的时候。古罗马时代的哥林多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有犹太人(受割礼的),也有外邦人(未受割礼的),有自由民(作自由之人),也有奴隶(作奴仆)。因此,表现在教会信徒构成上,也有这四类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犹太人和外邦人、自由民和奴隶之间肯定有一些张力。

面对如此复杂多元的文化,哥林多教会要维系合一,确实不容易。而保罗在这里提到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有这四种身份,他的建议是每一个信徒不要急于改变现状,也不要为此而忧虑,而是要有更高的属灵视野,在神的眼里,受不受割礼并不重要(林前7:19);那些做奴隶而信主的,在主看来就是“主所释放的人”(林前7:22)。因此,从这里看,保罗的这个教导是一个针对哥林多教会的很务实的建议,是有很强烈的时代性的。

很不幸的是,保罗的这一教导后来被有些基督徒拿来为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和不公义的现状做辩护。比如,在17世纪英国内战期间,有人(保皇党)以此经文攻击领导清教军队的克伦威尔,并说一个全心全意敬畏神的人,一定是要忠心顺服英王的。

更为过分的是,在美国内战期间,有南方的教会和基督徒为维护当时的奴隶制而声辩,也是拿出保罗的此类教导。当时美国南方有份报纸如此大言不惭地宣称:“难道我们不能祈求让大批的奴隶归向基督,因而成为更好的属世奴仆,同时顺从地负天上主人的轭吗?”

上述这种辩护全然不顾保罗书信某些教导的特定历史背景,以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表面上看起来很属灵,其实除了解经错误,更是为服务于一方既得利益(英国的保皇党利益、美国南方的奴隶主利益)罢了。

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在注解保罗的这处经文时,反对那种教条僵化的解读:“看起来这些话是在传递如下思想:每个人都被他的呼召束缚,因此绝对不应该放弃呼召。但是,若裁缝没有自由从事其他行业,或是商人没有自由转行务农,就会造成难题。我的回应是,这并不是使徒的意思。保罗所责备的,乃是一个人不能心平气和地留在现况中的焦躁态度。”

在今天教会里有些人看来,基督徒的人生越消极越属灵,越消极越和世界分别为圣,越消极越靠近天堂。曾经听有个牧者如此说:基督徒干嘛要追求卓越?这个世界要过去了,能活着有饭吃就要感谢主了。显然,保罗再一次被误用了。就算是保罗,其实他也暗示做奴隶并不太好,可以追求自由。“你是作奴仆蒙召的吗?不要因此忧虑。若能以自由,就求自由更好。”(林前7:21)在古罗马帝国,社会阶层并不是完全固化的,一个奴隶也是有一些上升的渠道的。保罗也没有断然否定奴隶信徒做出改变的前景。

其实,耶稣有很多关于积极进取的教导,比如吩咐他的门徒要多结果子,最有名的莫过于按才受托的比喻(太25:14-30、路19:11-27),神把恩赐和其他资源赋予给我们,是要我们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在地上见证和荣耀祂的名。而那个把一千两银子埋在地下的仆人受到了严厉责备,被主斥为“又恶又懒的仆人”(太24:26),这是不是对那些安于现状、消极对待人生的基督徒是一种警戒呢?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