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从一次回乡所见看:城市化中传统农村的瓦解与重建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12月04日 08:36 |

笔者的老家位于苏北的一个乡村,在笔者生活的这个村庄中,传统的社会架构是精英与村民。传统的精英分为三种人,一种是掌握行政权力的村长和生产队长,一种是主持婚丧嫁娶的大老知,还有一种就是主持婚丧嫁娶宴席的大厨。这三种人主持着村庄的传统结构,他们掌握着村庄的资源调配。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兴起,村庄架构被重新洗牌,这三种传统精英在村庄社会架构中,突然失去话语权,他们的彻底消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村长在农业税没有废除之前,在村庄中具有极大的威望,因为他们是在村庄收税的代理人,是权力的代表,所以谁家收多少税,交多少粮食他们具有决定的权力,谁家可以晚交,谁家不能晚交等等。其次就是在计划生育严厉时期,他们还担负着全村生育的监督角色,谁家偷生了孩子,他是否举报,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看他和这个村民的关系,所以村长在村中扮演的是公权力的角色,而这些权力就是催粮要款、结扎上环。在普遍靠天吃饭的种田人那里,经济收入之低,决定了村民们对极小利益的争夺和维护,这其中村长处于关键的角色。

但是随着农业税的废除,计划生育二胎的放开,村长所担任的传统角色也不复存在,随着农民进城打工,收入提高,不再斤斤计较于小利益,所以村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争前恐后地巴结村长。现在村长所剩下的权力就是低保户的鉴定和申报,这些对于特定贫困户来说很关键,但对与普通户来说,并不重要,当然也有些不符合政策的人会送些东西,希望把自己评为低保,领些补助。但是这和过去的村长风光相比,实在相去甚远。


图1正在建设的一小区工地

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就是子女成家,一旦子女成家,父母就会松一口气,用农村的话说就是一辈子“办完事了”,意味着自己一生已经没有负担了,自己的孩子已经成家就要为自己负责,老人可以卸下重担了。子女成家后,老人开始享清福,开始在吃穿用上有所改善,注重生活享受。所以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就是婚丧嫁娶的典礼仪式,而这其中仪式能否办的风光精彩,还是被人诟病,全靠仪式的主持者扮演祭司角色的大老知,大老知如果诚心办事,典礼仪式不仅风光还可以省钱。因为没人愿意得罪大老知,以至于陷入自己的婚丧嫁娶典礼无人主持的尴尬,所以大老知还起着招揽众人的责任,如果你的典礼无人参加,或者很少有人参加,那么这户人家也是极其失败而被人议论的,所以这个时候大老知一般会提前知会,本家族的人一般会给大老知面子,按照约定参加典礼,哪怕之前有矛盾纠纷只要不是血海深仇的也会不计前嫌来参加。婚丧嫁娶时的烟酒物资,大老知如果诚心办事也会节省很多,如果开罪大老知,可能会带来极大浪费。

随着城市化进程,收入提高,婚礼仪式也带来极大变化,一般有条件者,会像城市的婚礼一样,选择在镇上饭店举行,就不再需要大老知,而是需要专业司仪;再或者在村里举行,但是婚礼有司仪主持,大老知的功用基本去掉一半;经济收入增加,没人会在乎多买几条香烟和糖果,所以也就不需要大老知刻意节省。所以这个时候,大老知的风光也就大不如从前。笔者的婚礼主持者大老知都是笔者小时候一直担任大老知的人,到笔者婚礼的时候,他们基本都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地。


图2农村的楼房


图3一个农村家庭的客厅

婚丧嫁娶的典礼如此重要,其实对于参加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吃大席,就是吃饭。在过去的农村,物质财富并不发达,所以一年中能改善伙食的唯一机会就是去参加婚丧嫁娶典礼的大席。吃大席这几乎是一个家庭全年期盼的盛事,所以直到今天,吃大席的人无论年幼年老还保持着带塑料袋的习惯,把吃剩的,或者好吃的装进袋子里回家慢慢享用。

既然大席这么重要,那么做大席的厨师也就重要了。一般每个村子都有自己固定的大厨,一般不会到外村找厨师,因为大厨和大老知是一体的,得罪大厨,大老知也会心存芥蒂。大厨还掌握着酒席的质量和花费成本,如果得罪大厨,那么你的酒席可能花费成本很高,味道却很差,而被人诟病。因为大厨不是职业的,有事的时候就去做饭,没事在家种田,所以不存在市场竞争,他们可以我行我素。所以大厨在村子里也是人们巴结的对象。

现在典礼中大席基本市场化,产生包席的专业团队。一顿饭几桌大席,每桌多少钱的标准,谈好了,包席团队把所有的器具和工人全部带到,办完典礼,点钱两清走人,所以对于办典礼的事主来说,这样反倒清爽,不欠人情,大席味道的好坏还可以评价。

这样包席形成市场,有了竞争机制,不论是价钱还是味道都在不段改进。笔者的婚礼使用的是外村的厨师,因为笔者老小,以后再无请本村厨师的机会,所以放心使用外村厨师。厨师是笔者的熟人,专业包席厨师,所以做的饭菜味道精美,就连本村具有四十年经验的厨师也不无惊叹其厨艺。有一道菜所有人吃的都说是油炸豆腐,实际却是茄子所做。

专业包席市场的出现,让本村的厨师变得不再重要,与包席的专业厨师相比,他们反而显得落后,所以他们也就不再处于村庄生活的中心。


图4停满小汽车的镇商业广场

村庄道路大大改善,水泥路已经修到家门口,电动车的普及,让农村和城镇之间没有距离,基本十分钟开到镇上已经不是问题;道路改善还带来另一个现象,就是村庄汽车的增加,现在基本年轻人结婚除了楼房外,小汽车成为标配,这样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距离大为缩短,带来的另一个现象就是许多孩子被送到县城甚至市里的私立小学读书,从小接受城市教育,对于这一代孩子来说,农村不过是他们上学路上的记忆而已。

传统社会中一些职业,比如巫师,风水师,算卦先生,在今天已经无人想起,除非家里有人去世会去看个坟墓的风水而请风水师之外,他们并不处于人们的生活中心,甚至也不处于边缘,只能位于边缘的边缘。村民的生活日渐世俗化和理性化,宗教并不是年轻人需要的。在笔者的村庄,基督教从来没有得到村民的关注,因为基督教排在萨满巫师和风水师以及算命先生之后,当一个人发生不幸,这些专业人员都不能产生效力的时候,他们才会找到当地基督徒祷告,求耶稣这位大神仙显灵。在日渐世俗化的农村结构中,宗教基本处于边缘的边缘。


图5镇上的购物网站连锁店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的传统结构已经瓦解,重组正在进行。这种重组日渐靠近城市,不断往世俗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