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玛3:7-11
许多教会常常不敢教导奉献,如若要教导奉献便要邀请其他的同工进行教导,好以避嫌。这暴露了我们对奉献的认识是多么可怜,害怕关于奉献的教导使人离开信仰。其实,奉献便是给所有人一同参与教会的侍奉的机会,并且奉献本身是蒙福的一种方式:越奉献,越蒙福。今天便与弟兄姐妹奉献十一奉献的真理,从圣经看十一奉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一、人岂可夺取神之物呢
全书虽短,但是却连续出现了三次使者一词,不断强调先知玛拉基的作为上帝的代言人的职分所在。玛拉基书的宗旨在于唤醒归回故地后麻木的宗教信仰,祭司倦怠,百姓杂婚,什一奉献被忽略。先知就此力陈敬畏的实质—敬畏神不只是外在的礼仪,更有内心的顺服;敬畏神也不只是有事工的参与,更有家庭的平衡;敬畏神也不是部分的献上,而是全心的奉献。先知也要以强烈的方式回应以色列人的麻木和不作为,告知弥赛亚必然会来到,并且会带来审判!
1、十一奉献的缘起
最早的有明确的十一奉献是开始于亚伯拉罕,亚伯拉罕战胜了四王之后将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献给麦基洗德,就是至高神的祭司(创14:20)。先知称那些未曾遵循十一奉献的百姓“夺取神的物”,这是非常严肃的指控。并且上帝在与百姓辩论的时候,将十一奉献称为当纳,意即是作为神子民理所应当的义务(利27:30-33;民18:20-32;申14:22-29)。整合旧约可知,十一奉献上来的经费大多用以以下三种开支:①圣殿或会堂的修缮;②利未人的生活开支;③城中经济上比较困乏的百姓。
2、十一奉献的意义
首先我们必须确认,上帝并没有任何的缺乏,我们的奉献不是为了补足上帝的缺乏,因为金子银子都属于这一位创造者。上帝之所以要求我们奉献,①是给予我们与神同工的机会,我们可以借着奉献参与到侍奉之中;②借此可以学习彼此相爱;③并且借着十一奉献表达上帝在自己的财产上的所有权,即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完全来自于上帝,而不是我们自己的能力。
二、次序颠倒带来的结果
经济贫困从来不是不奉献的理由,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经济贫困,便不奉献,说明我们对奉献本身的认识便十分欠缺。此时归回耶路撒冷的人以色列人未必就十分富有,所有的事物否是百废待兴,但是作者仍旧不断的强调奉献的重要性。因为奉献很能表达我们是如何对待上帝的态度:
1、玛拉基书的背景
书中未曾交代具体的写作时间,从内证可以确知的是圣殿已经建成(1:7-10),那时治理犹大的是属于波斯官员,而不是尼希米(1:8),玛拉基所处理的罪与尼希米的罪类似。不排除玛拉基和尼希米二人同处一时代的可能性,大约是在主前433年。就此我们能够确定先知是在怎样的环境之中教导奉献的。玛拉基书关于奉献的教导很是值得当代教会反思。当百姓回归至耶路撒冷的之后,他们专心于自己的房屋,而忘记了神的殿,以至于圣殿荒凉,祭司利未人没有办法投入到圣殿的侍奉之中。因此他们没有活在神的赐福之中: “因你们通国的人,都夺取我的供物,咒诅就临到你们身上”(玛3:9)。当次序颠倒,百姓便陷入愁苦之中,所得的赶不上自己所种的。但是当百姓恢复当纳的奉献之时,上帝便会重新赐福给他们: “万军之耶和华说,我必为你们斥责蝗虫(蝗虫原文作吞噬者),不容它毁坏你们的土产。你们田间的葡萄树在未熟之先,也不掉果子”(玛3:11)。
2、圣经奉献的例证
圣经之中关于奉献有着明确的教导,切不可将残缺的献给上帝。正如作者所言:“你们将瞎眼的献为祭物,这不为恶吗?将瘸腿的,有病的献上,这不为恶吗?你献给你的省长,他岂喜悦你,岂能看你的情面吗?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玛1:8)。”圣经中有不少奉献的例证,为了更好的说明奉献的重要性,笔者将从新旧约之后各选其一作为例子分享:
旧约中的例证:摩西呼吁百姓参与到会幕的建造之中,百姓们热心参与。他们心中受感动并且感谢乐意。前者是他们可以针对教会中的实际需要来奉献,就像那些有智慧的妇女们亲手织线。所有的奉献都是力所能及的。后者是他们对奉献的态度,便是甘心乐意。圣经形容百姓奉献的热诚高涨,以至于摩西再三强调不用奉献。
在四福音中也有一个奉献的例子,就是寡妇的奉献,耶稣喜悦寡妇的奉献过于财主的奉献。因为奉献本身就很能说明我们对上帝的心态。财主奉献是自己多余的钱财,而寡妇则倾尽所有,完全的奉献。因为对于寡妇而言,将所有的奉献,就是完全仰赖上帝而活。由此可见,奉献是表达我们的所属,将自己只是视为金钱的管理者,而不是拥有者。
奉献很难够说明我们在意的究竟是什么。维克托在《生命的意义》一书中提及有宗教信仰的人更懂得奉献和关心他们。因为他们更在乎的是永恒的生命,便不会注重今世的生活。就如最近疯转朋友圈的慈善大咖查克。他是DFS免税店创始人,一生至少奉献慈善560亿美元,但是他从来不愿意因此被人纪念。我们虽然不知道他的信仰如何,但是他却是一个有永恒观念的人。这观念可见与他说的话:“上帝那里没有银行,每个人都是赤裸裸的诞生,最后有孑然而去,没有人能带走自己一生苦苦经营的财富和盛名”。
三、十一乃是蒙福的途径
我们今天是否应该继续做十一奉献呢?似乎在新约中关于奉献的教导,只是说甘心乐意,而不是十分之一的基础数额。有些学者对此也有意义,在反对十一奉献之中,麦康维尔是其中的代表者,他认为今日基督徒无需十一奉献,理由如下:①十一的奉献是旧约祭祀的一部分,不可以直接转移到教会。②耶稣从来没有要求人们纳十一奉献,强调追求神旨意的心(太23:23-24,何6:6)。③十一奉献的作用是帮助社会中的弱者和穷人,而这功能被现代的税制替代了。④十一奉献对于贫困者来说非常的困难,甚至是雪上加霜。⑤所以新约捐献的原则是慷慨且按着自己的能力(林后8:2-3、徒11:29)。当然我并不认为他的理由有足够的说明力,因为在今日教会中的需求与旧约会幕的需求是一样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次耶稣之所以没有教导十一奉献,是因为在当时本身就是一个人尽皆知的概念,只是耶稣更强调要甘心乐意。在第三要点之中,笔者将整合圣经中关于奉献的教导,思考奉献的原则:
1、奉献不是拿出来,而是存进去
试问如果当今银行的存款利息有多少?对此我们不是太知道,但是我们确了解存入天国的利息是如何。其实圣经亦教导发财之道,就是奉献将会赢得上帝更多的赐福。作者对奉献的教导十分的激动人心,因为上帝必然会大大的赐福与奉献者。“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玛3:10)”当然神并不是鼓励我们在此可以试探神,而是论说到奉献将会得到上帝更大的赐福的必然性。作者形容这种至天而来的赐福,似将天上的窗户敞开,如同大雨一般倾倒在奉献者身上,甚至是无处可容。怪不得许多人不仅坚守十一的奉献,甚至是十二、十三……十五的奉献。
2、奉献不是为补赎,而是因感恩
最后笔者要提醒大家一种务必要小心的奉献,就是借着奉献来补赎自己的亏缺。这种补赎心理不仅不能叫你得到平安,更是叫你内心被恐惧所充满,因为你试图将自己的得救建立在自己的行为上,马丁路德改教的动因便是因为他有感于当时天主教徒的赎罪券所带来的欺骗。我曾经认识这样一位姐妹,她聚会少得可怜,一年见不到几次,但是她的奉献却非常大。当我去询问她时,她便不好意思的告知我们自己就是因为聚会去的少,才更多的奉献的。我便建议姐妹,先不要奉献,先认真参与聚会敬拜神,才奉献。因为上帝始终要的不是你的钱财,而是你整个人,你的内心。诚如巴刻所言:“基督教的教义是恩典,而基督徒的行为是感恩。信徒所做的,并不是为了得称为义,而是他因信被称为义之后,就会以感恩的心,努力不懈为主作工”。奉献是因为感恩,不是因为奉献可以使自己得救,或成为义人。
金钱有时最能表现我们内心,「因为财宝在哪里,心就在那里」(路12:34)。我们只会在我们所爱的事情上,才会花费自己的金钱。当我们奉献给神的时候,便是表现我们将神视为自己生命中的满足,财富只是侍奉的一种途径。总而言之,不是我们给了神十分之一,而是神给了我们十分之九。作为一个成熟的基督徒,应该在十一奉献之中不断的操练自己。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