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历史钩沉】林巧稚:怀着基督的爱去做这些事

作者: 姚颂恕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01月30日 09:25 |

“当你怀着基督的爱去做这些事,就不会觉得每天的工作琐碎、无聊、没出息了。”这是万婴之母林巧稚年少接受福音之时的告白,并被她践行一生,无论大事小事,一直持守到她离世。

在林巧稚六十年的医务生涯中,林巧稚除了做研究和带学生外,还亲自接生了五万多位婴儿。很多父母以“林”字给孩子命名,例如“念林”“爱林”“敬林”“仰林”等等,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万婴之母、中国现代妇产科学主要奠基人、生命天使……众多美名和名誉加身的林巧稚将自己定位为不自欺欺人的虔诚基督徒和一名医生。

1980年,林巧稚因患脑血栓入院治疗,住院期间,林巧稚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我是一名医生,经历了太多的生死。我不怕死,《圣经》上说:‘我必往祂那里去。'

19011223日,林巧稚出生在福建省思明县鼓浪屿的一个教员家庭,1906年,林巧稚的母亲因患子宫颈癌去世。此后,父亲林良英担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其父是位虔诚的基督徒,在林巧稚小的时候,就经常带她上教堂,给她讲《圣经》故事。神的话语抚慰了这颗受伤的心灵,更深深地扎根其中。

林巧稚5岁时,进入英国长老会开办的怀德幼稚园。10岁进入厦门女子师范学校。在此,她遇到了恩师——玛丽·卡琳小姐(Miss Mary Carling)。卡琳不仅教学严谨,更将耶稣基督“爱人如己”等教导传授给她的学生。卡琳成为林巧稚的良师益友,她给林推荐了圣女小德兰的《心灵小史》以及圣方济各祷文,林巧稚认识到基督徒用爱所作的哪怕只是些平凡的琐事,同样能够成就非凡的事业,因为他(她)见证了神的荣耀并彰显了祂的爱。林巧稚因此确立了人生的方向、道德观和价值观。

高中毕业后,林巧稚想成为一名医生,像使徒保罗的同工路加一样,一面传福音拯救人的灵魂,一面医病救人,解除人肉体上的痛苦。不久,她从卡琳小姐那里得知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全国招收25名学生的消息,于是她决定前往应试。20岁的林巧稚如愿以偿地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读书。

经过8年的刻苦学习,在大哥的鼎力支持下,林巧稚终于在19296月毕业。学校为表彰她的优异成绩、热心公益以及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行,授予她最高荣誉奖“海文奖”。毕业后,她为北京协和医院所聘用,成为该院第一位女住院医生。1932-1939年间,林巧稚被协和医院派往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伦敦妇产科医院和美国芝加哥学习。1940年,林巧稚回国后,她成为协和医院首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关闭协和医院。林巧稚坚持留在北京,在东堂子胡同 10 号开设妇科门诊,为各阶层妇女看病,并经常对那些贫穷人给予优惠或免费治疗,甚至有时骑上毛驴到农村去为穷人看病。1946年,林巧稚受聘兼任北大医学院妇产科主任。1948年重返协和医院任职,直到去世。

文革期间,协和医院被改名为“反帝医院”,林巧稚被剥夺了主任医生的职务,成为一个每天推着四轮小车给病人打针、送药、洗便盆的老护士。“当你怀着基督的爱去做这些事,就不会觉得每天的工作琐碎、无聊、没出息了。”这句话是她当年培训护士时常说的话,她自己在这样的时候也这样做了。

文革后期,在林巧稚的主持与参与下,全国各地农村建立了医疗卫生网,培训了大批的农村“赤脚医生”和接生员。大大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林巧稚此后仍抱病参与编写《妇科肿瘤学》《家庭育儿百科》和《农村妇幼常识》等书。

她的一生还有许多被人传颂的事迹。在50年中后期,很多知识分子纷纷入党,她却坚持自己的基督信仰,对周恩来说,一个诚实的人不能欺骗组织,也不能欺骗自己。她是虔诚的基督徒,入党恐怕不便。

此外,她一生未婚,她的一个学生认为她是被逼的,因为老协和的管理者坚信,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贤妻良母和职业女性两种角色。林巧稚的聘书这样写到:“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事实上林巧稚非常看不惯女孩必须依附丈夫的旧观念,或许她也向往婚姻,但是她所立下的使命让她舍弃了妻子与母亲的身份。

林巧稚曾经富有,但钱财对她来讲除了救助所需的人,别无他用。在她的晚年,感到自己的生命可能随时发生意外时,她拿出3万元准备捐给协和医院的幼儿园,希望孩子们能得到更好的照顾,也想给医院的女同志减轻一点生活负担。那是1974年,3万元已是一笔巨款,她不好意思直接捐送,又怕让医院的领导难堪,于是就在遗嘱里写着:“我是否可以把这笔款项送给医院的幼儿园和托儿所,作为福利之用?这是我的小小心愿,盼能满足。”她把遗嘱交给妇产科的党支部书记,请她代为保管,等自己归天以后再打开、执行。

她还找来学生连利娟、宋鸿钊,把自己自1948年以来所积累下来的癌症追踪资料全部交给了他们。

1983422日,林巧稚在北京病逝。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