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信心行传:中国内地会在华差传探析(1865-1926)》出版

作者: 郑欣荣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9月22日 10:40 |

回顾中国传教史,最不可忽略的团体之一就是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CIM)。这个由英国人戴德生牧师于1865年创办的超宗派的跨国家的基督教差会组织,在随后超过半个多世纪的服事中,为福音在中国内地的基层民众中扎根和生存下来影响很远。

在数十年的传教过程中,内地会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信心故事和牺牲精神,尤其是戴德生的一句名言“假使我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使我有千条性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更是成为千古绝唱之一。

今年8月1日,一本《《信心行传:中国内地会在华差传探析(1865-1926)》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第1版,让人们可以回顾那段宝贵的历史。

该书是一本英文作品《THE ACTS in FAITH:The Study of China Inland Mission and Its Missionary Endeavor in China(1865-1926)》,是作者林美政2009年出版的著作。

此书探讨了19世纪中后叶来华的英国籍基督新教传教士戴德生早期在华的宗教传播经历,他基于个人差传理念筹建中国内地会的经过,以及中国内地会从清季创立之后对中国内地所进行的教务拓展和传教事业的建立。

整本书的历史脉络是以戴德生决定投入中国差传的预备期为研究始点,以民国十五年(1926)中国内地会总主任何斯德致函申明退出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为探析止点。全书文献征引丰富,资料考订精详,对戴德生及其一手创立的中国内地会的前尘往事进行了详细的爬罗剔抉、勾稽索隐,勾勒出这一民元前后在华最大的基督新教传教机构的来龙去脉,还原了其教务全貌。

出版方表示,书中所展现的内地会各阶段的教务拓展实貌,深信将有助于提升基督宗教入华史、差传学、宗教与文化(特指教案而言)、近现代中国等研究领域的内涵与层次。

作者林美政,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校区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中正大学历史学系暨研究所(嘉义民雄),目前任教于台湾东华大学历史学系(花莲寿丰)。多年投入基督宗教在华传播史研究,有多本该主题的著作出版。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自序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戴德生早年事迹及中国内地会之筹建(1832—1865) 
第一节戴德生的家世与童年时代(1832~1849) 
第二节戴德生的青年时代(1850~1853) 
第三节戴德生早期在华传教活动(1854~1860) 
第四节戴德生与中国内地会的筹建(1860~1865)
第三章初创时期的中国内地会(1866—1874) 
第一节浙江教务的开拓 
一宁波 
二奉化 
三绍兴 
四杭州 
五台州 
六温州 

第二节华中教务的开拓 
一江苏 
二安徽 
三江西 

第三节初创时期的民教冲突 
一萧山教案 
二扬州教案 
三镇江教案 
四安庆教案 

第四节初创时期会务综析

第四章茁壮时期的中国内地会(1875~1890) 

第一节华南教务的开展 
一浙江 
二云南 
三贵州、广西 

第二节华中教务的开展 
一江苏 
二安徽 
三江西 
四湖北、湖南 
五四川 

第三节华北教务的开展 
一河南 
二山西 
三陕西、甘肃 
四山东、直隶 

第四节茁壮时期会务综析

第五章转型时期的中国内地会(1891—1926) 

第一节华南教务的推行 
一浙江 
二云南 
三贵州 

第二节华中教务的推行 
一江苏 
二安徽 
三江西 
四湖北、湖南 
五四川 

第三节华北教务的推行 
一河南 
二山西 
三陕西 
四甘肃 
五直隶 
六山东 

第四节转型时期会务综析

第六章结论
信心行传:中国内地会在华差传探析(1865~1926) 

附录 

附录一中国内地会中国助手中文译名对照表 
附录二中国内地会传教士名录中英对照表 
附录三中国内地会布道所开拓时间表(清季至1926年) 
附录四中国内地会经费收入一览表 
附录五基督新教各传教团体代号名称对照表 
附录六同治八年(1869)基督新教各传教团体在华事业发展表 
附录七光绪十二年(1886)基督新教各传教团体在华事业发展表 
附录八光绪二十四年(1898)基督新教各传教团体在华事业发展表 
附录九光绪三十一年(1905)基督新教各传教团体在华事业发展表 
附录十民国十年(1921)中国内地会在各省教务实力表 
附录十一中国内地会布道所地理名词对照表 

参考书目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