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3日
微信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苏格兰传教士、短跑名将李爱锐被评为中国著名抗日英烈

作者: 舒念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9月03日 08:51 |
播放

8月29日,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公布,苏格兰传教士、英国短跑名将、援华国际友人李爱锐名列其上。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华英烈网公布了《退役军人事务部关于公布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的公告》,其中有43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包括援华国际友人。自2014年,中国先后公布了四批共294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1128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

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马飞雄在8月31日记者招待会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第四批名录还原展现了“国际友人的抗战壮举”,说:“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献出宝贵生命。”

李爱锐,全名埃里克·亨利·利迪尔(Eric Henry Liddell),1902年出生于中国天津,英国短跑名将、基督新教传教士,也是第一位出生于中国的奥运会冠军。

1902年,李爱锐出生于天津英租界,其父亲是在中国传教的英国伦敦会的传教士李德修。6岁时和哥哥回到英国读书,从小就展现出了极强的运动天赋,当选过学校校年度最佳运动员,亦是学校的板球和橄榄球队长,其短跑成绩惊人,被当时的媒体誉为未来能够实现英国奥运会100米短跑零金牌的突破。

1923年,李爱锐在英国业余田径比赛上获得100米短跑和200米短跑两个项目的冠军,在英格兰还赢得了400米跑的冠军。当时一家报纸评价他说:“他总是怀着必胜的信念,没有一个对手可以超越他,而他总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1924年,李爱锐参加了巴黎夏季奥运会男子100米的比赛项目,但比赛日程安排在了主日举行,而因其虔诚的信仰——主日应该是敬拜上帝的,他没有参赛,顺带还放弃了主日举行的4x100米接力赛。

他的选择引起了当时英国民众的激愤,尤其是新闻界,甚至有人高喊“他是祖国的叛徒”。政界人士劝说他应该效忠于国王和国家,而李爱锐则认为最应该效忠的是上帝。

李爱锐改为练习没有人看好的400米跑。之所以说没有人看好他跑400米项目,是因为李爱锐本人擅长的是短跑而非400米这种中距离考验一定耐力的项目。但经过几个星期的刻苦训练,他在自己所不擅长的400米项目一举多得奥运金牌,还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此外,他也在200米项目中获得了铜牌。

1925年,李爱锐顺利从爱丁堡大学毕业。作为奥运会冠军的他,是英国的国民英雄,在自己本国内他可以获得非常良好的职位和丰厚的报酬。但是,因为信仰的缘故,他选择放弃自己大好的前程,回到自己父母所事奉的国家、自己的出生地——中国天津,在那里跟随父母的脚步,成为一名传教士。

1925年7月3日,李爱锐踏上了去往中国的旅程。格拉斯哥一家报纸在送行文章中配了一首短诗表达了其赞赏之情:
“他去中国跑另一个赛程
像奥林匹克一样
勇往直前而且坚定
如果终点一时还难以知明
以他特有的速度,我们裁判他必胜!”

来到中国后,李爱锐在教会学校新学书院(现天津市第十七中学)担任高中化学和体育,还负责管理一所主日学,并因其体育界的声望,他受英租界工部局的邀请,参与天津民园体育场的改造工程。他以伦敦斯坦福桥运动场(现切尔西主场)为参照,设计、规划出一个标准化的运动场,同时还对包括跑道结构、灯光设备、看台层次等改建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先进水平的建议。民园体育场最终以全新的面貌出现成为当时亚洲范围内首屈一指的综合性体育场,也是拥有最好运动跑道的体育场之一。

1928年,李爱锐在大连举行的一次国际运动会上,摘取了200米和400米赛跑桂冠。1929年11月, 英租界在天津民园体育场举办了万国田径赛,李爱锐击败了当时5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德国赛跑名将奥托·费尔莎,夺得金牌。这是李爱锐平生获得的最后一块金牌。

1932年,李爱锐被苏格兰公理会按立为牧师。1934年,他与加拿大籍女护士弗劳伦丝·麦肯齐结婚。1936年柏林奥运会,李爱锐被聘为中国代表团的总教官,指导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的训练。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李爱锐只身奔赴前线——当时日军占领区河北农村衡水市枣强县肖张镇,从事救济和接济等重要工作。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李爱锐匆忙将其妻女送回加拿大避难,便回到中国继续援助中国。

1942年3月,李爱锐和其他内地会传教士一起被关押在潍县集中营(现山东潍坊乐道院)。在集中营中,李爱锐仍然坚持布道,甚至还为抓捕他的日军祷告。他还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为集中营的儿童教课,带领他们做体育锻炼,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他为“飞毛腿叔叔”。英美等国曾向日本提出以500名战俘交换集中营里的侨民,李爱锐亦在当时的名单中。但身体每况愈下的他却将逃生的机会让给了一位孕妇,选择留在集中营继续帮助他人。

1945年2月21日,距日本投降仅有半年的时间,李爱锐因脑瘤在集中营里安息主怀,享年43岁。临终前,一直照顾他的护士安妮听到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彻底的奉献。”战后,李爱锐被《泰晤士报》评价道:“苏格兰失去一个伟大的儿子,他在一生中每一时刻,都使大家以他为荣。”而那位照顾他直至他去世的护士安妮因受其影响,战后再次踏入中国传教。

1988年,李爱锐的墓碑在山东潍坊举行了揭幕仪式,上面镌刻着:“他们应可振翅高飞,为展翼的雄鹰;他们应可竞跑向前,永远不言疲劳。”

1991年6月9日,山东潍坊市政府组织中外来宾在潍坊广文中学举行李爱锐纪念碑揭幕仪式。

1991年6月,李爱锐的三个女儿将其获得的最后一块金牌以及另一枚银盾,赠送给其父曾经任教过的学校——天津第十七中学,作为永久的纪念。如今,这块金牌陈列在该中学二楼展厅的一个玻璃盒里,同时展出的还有李爱锐所翻译的中文书《基督徒生活纪律》。

2005年8月17日,为纪念潍县集中营解放60周年,潍坊市政府在乐道广场举行向李爱锐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他被《苏格兰人报》评为苏格兰史上最受欢迎运动员。

2024年7月23日下午,为纪念李爱锐1924年巴黎奥运会夺冠100周年,天津市体育博物馆内“守望·情洒津沽的奥运冠军李爱锐”永久展区揭幕。

2025年7月16日,为缅怀英国奥运冠军李爱锐,跨越山海“山海同行,奔赴和平”的接力跑活动在潍坊与天津成功举行。来自英国艾森学院的11名师生代表与潍坊跑友、天津跑友在潍坊、天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接力跑活动。

2025年8月,入选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李爱锐的传奇故事被多次改编,其奥运冠军的故事被改编到电影《烈火战车》中,影片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等四项奖项。2016年,他的事迹再次被改编为中国电影《终极胜利》。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