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微信

90后服事者坦言自己如何应对内心深处的贪婪?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5月07日 14:52 |
播放

这段时间,我曾无数次询问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很诚实地说,我一个传道人,也曾无数次的翻看《韦斯敏斯德》,也清楚的记得里面记着说:“人的主要目的就是荣耀神,永远以他为乐。”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依然会迷茫、会彷徨。

这种迷茫就仿佛自己原本极其清楚地按照导航在开车,但是猛然间发现,那些没有按照导航行驶的人、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他们反而更早的到达目的地。于是自己心里反复挣扎,也在考虑是否要遵守交通规则。

这就是我此时最真实的心境。我清楚的知道“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重这个,就是轻那个”,也清楚的知道“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里面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着周围的同学他们逐渐获得社会地位和丰厚的经济回报的时候,自己内心中也充满了不自觉地羡慕。

我将这种羡慕,深深地压制在心底,所以我在服事的过程中,依然可以轻看世界。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我一人独处的时候,我却深深看见了心中那种贪婪的景象。这种贪婪、贪恋,仿佛一个黑色的漩涡不断在我里面吞吃着一些属灵美好的品质。

想到《霍比特人》中的矮人王——索林,他为了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一路披荆斩棘,如《孤山之歌》所说:“翻过远方寒冷的迷雾山脉,直至幽深古老的地窖山洞,我们必须在破晓前出发,去找寻久已忘去的黄金......”他为了理想在努力。

但是直到得到了史矛革所守护的无尽宝藏的时候,索林完全地变了。索林可以分割一部分给帮助过自己的长河镇村民,也可以用这笔财产解决矮人与精灵之间的矛盾。但是因为索林和他祖辈一样迷恋黄金,所以没有去做。

正如他的同伴说:“你戴着金冠,冠冕堂皇地坐在这宏伟的殿堂,却显得比以往都要渺小。”

人失去勇敢、善良、纯全的美好品格,也许并不需要多大的事情,其实只要被一点点贪欲辖制,就足以让人失却一切美好的品质。

所以,在深夜中,我也看见自己内心中,也住着一个被贪欲所束缚的自己。他努力挣脱,但是却力量微薄;他努力抗拒,但是却无力自救。深渊仿佛正在一点点的将他吞噬......

光在哪里?希望又在哪里?

直到我对自己绝望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上帝亲自启示给人的《十条诫命》中的第一条:“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也想到耶稣曾对律法师所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我曾以为敬拜上帝,这是一种宗教的束缚,是一种上帝的辖制。但是当我自己被欲望吞噬的时候,我猛然发现,唯有真实地敬拜上帝,才能抵挡心中无尽的贪婪。

何为敬拜?有人说:“唱诗歌是敬拜上帝,祷告也是敬拜上帝。”这是不错的。也有人说,服事、生活、学习,都是敬拜上帝的一种形式,这一切都不错。

但对我而言,我更认为,真实的敬拜乃是:让上帝成为自己生命中的首位,同时将自己生命的主权交给他。

这也就意味着,真实敬拜上帝的人,会将自己所有的目光、依靠,完全地转向上帝自己,不会以自己的追求作为生命的动力。试想一下:“一个无限靠近光的人,身边岂能有黑暗呢?”如果身边依然有阴影的出现,或许只能说明自己还不够靠近光明。

所以耶稣对律法师说的时候谈到“尽心,尽性,尽意”,可见“心、性、意”要付出全部的努力、百分之百的代价,才能完成爱上帝的这一目标,才能达到真实敬拜的目的。

大多数人往往不懂得敬拜上帝,我自然也是不懂得。

但是,当我看到书上谈到“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故事时,我才略微的明白敬拜的一瞥。书上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

这句话是上帝的呼召,圣书中没有清楚地记载亚伯拉罕心里的变化,但是结果是亚伯拉罕的确举刀要将以撒献给上帝。

曾经我觉得上帝太过于残忍,非要在人的情感层面造成父子分离的悲剧。但是,时至今日我才明白,上帝这是对亚伯拉罕的爱,因为上帝太清楚亚伯拉罕此时的心态,正如上帝的呼召中所清楚陈明的——他并没有仅仅称这个孩子为“以撒”,而是称他为“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在此显出,亚伯拉罕对儿子的慈爱已变成了爱恋。从前亚伯拉罕的生命意义在于靠上帝的话语,但现在却变成了倚靠以撒的爱和他的幸福。

所以,上帝要借着环境让亚伯拉罕完全的相信上帝,同时用全部的心去敬拜上帝自己,如此,亚伯拉罕才能在上帝的里面获得真实的自由。

我逐渐明白,并不是上帝需要人的敬拜,乃是人需要敬拜上帝。当人将自己全然献上敬拜上帝的时候,才能活出自己生命应该有的样子。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Ben White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