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5日
微信

一直奔跑,不放弃:从操练身体到操练敬虔

作者: 自由撰稿人 王元皓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4月13日 20:02 |
播放

我曾是那个一听到“运动”就皱眉的人。小时候体育课是我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每次跑步测试,我都是那个掉在队伍最后、气喘吁吁的人。长大后,运动对我而言依然只是旁观者的乐趣——我会羡慕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人,也会在电视机前欣赏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但要让我亲身投入其中,总觉得是一件麻烦且痛苦的事。然而,生活的转折往往始于一次不得不做的改变。

后来,我因身体状况不得不开始运动。最初只是勉强配合,想着应付过去就好,但没想到,运动的过程让我对身体、对坚持、甚至对信仰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某天,我在圣书中读到:“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这句话让我思考,若运动对身体尚且有益,那操练敬虔对生命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信仰的成长,难道不也是一场长期的操练吗?从抗拒运动到学会坚持,从勉强敬虔到真正渴慕上帝,这段旅程让我明白:操练身体与操练敬虔,原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就这样,我笨拙地踏上了奔跑之路。从被迫坚持到主动热爱,从厌恶流汗到享受心跳加速的畅快,运动不仅重塑了我的身体,更意外地成了我与信仰对话的隐秘道场。

坚持运动三年,我依然没有练成健身博主口中的“完美身材”,但镜中的自己早已不是那个厌恶运动的宅男了。肌肉的线条或许会消退,但奔跑中磨砺的意志、祷告中沉淀的信心,却成了生命里永不褪色的印记。

一、当健身成为一场灵性试炼

健身文化往往强调“自我塑造”(Self-improvement),然而基督信仰则强调“神的塑造”(God’s transformation)。我们健身,是为了让自己更健康、更有活力,但如果这仅仅是为了外在的成就,我们很容易陷入骄傲或焦虑——担心身材不够好、力量不够强。但如果我们将健身视为一种“管理神所赐的身体”,那么它就超越了自我的层面,而成为一种敬拜。

扎稳根基,才能承载重量

第一次走进健身房,我像个手足无措的闯入者。哑铃区此起彼伏的撞击声、器械上滴落的汗水、镜子里紧绷的肌肉线条,都让我心生畏惧。教练指着卧推架对我说:“试试这个,但别贪重量,先学会‘躺平’。”我愣了——健身不就是要挑战自己的极限吗?躺平算什么?可当我真正躺下,才发现卧推的难点不是推起重量,而是如何让肩胛骨紧贴凳子、腰部微微拱起、双脚稳稳扎根地面。稍一松懈,杠铃就会像失控的巨石压向胸口。

信仰的旅程也是如此。许多基督徒初信时,总想着追求“属灵深度”,热衷于探讨神学、默想奥秘,却忽略了信仰最基本的核心——爱神爱人。正如卧推要求扎实的基础,否则再大的重量都会压垮自己,信仰的操练也需要先在基本功上扎根。像书上所言:“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信仰不能急功近利,急于窥见终点。所以只有信仰的根基稳固,才能真正承载更大的重量。

痛,是成长的勋章

去年冬天的一次练腿日,我至今难忘。那天我挑战了个人最佳深蹲重量,蹲到第三组时,股四头肌的烧灼感像火舌舔舐每一寸肌肉,耳边嗡嗡作响,眼前发黑。放下杠铃的瞬间,我直接跪倒在地,汗水滴在橡胶垫上,喉咙里泛起的酸水让我冲到洗手间干呕。教练递来温水时说:“恭喜,你今天‘杀死’了自己一次。”

这种“杀死自己”的体验,让我回忆起一次灵修营的经历。那晚,导师让我们写下最不愿面对的罪,有人颤抖着写下“嫉妒”,有人痛哭承认“谎言”。当我写下“软弱”时,仿佛被人撕开面具,羞耻感如潮水涌来。可导师却说:“你们感觉到痛吗?痛就对了。伤口暴露在光中,才能被治愈。”正如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那种练完腿后连坐下都要扶墙的窘迫,其实是肌肉纤维在微观撕裂后等待重建的信号。没有撕裂,就没有生长;没有直面脆弱的勇气,就没有灵命的突破。信仰中的试炼从不温柔,它像硬拉时掌心磨出的老茧,像深蹲时膝盖承受的压力,疼痛的背后,是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淬炼。无论是举起杠铃还是背起十字架,真正的力量,永远诞生于破碎与重建的循环中。

二、从“身材焦虑”到全人自由

身材焦虑并不是女性群体的专属名词,男性同样深受其影响。许多男性在意自己的体态是否强壮、是否符合社会对自信与精英形象的期待。在职场上,身材匀称的人往往更受认可,而身形偏胖或过瘦者则可能面临隐形偏见。

与食物和解,与自我对话

食物对人的影响远不止填饱肚子那么简单,它承载着欲望、情绪,甚至与我们的身份认同息息相关。有人用美食慰藉焦虑,有人借大吃大喝逃避现实,而对我来说,食物曾是一种试炼——它考验着我的节制,也塑造着我的心智。

刚开始选择健康饮食,不放纵食欲时,我的身体极不适应。曾经习惯了高油、高糖、高盐的食物,忽然要改吃清淡的水煮菜、适量的蛋白质,甚至连夜宵都要戒掉,这无疑是一种折磨。饥饿感、对甜食的渴望、不时冒出的“就吃一口不会怎么样”的念头,让我反复挣扎。这种感觉,就像健身初期的肌肉撕裂感,每一个深蹲、每一次卧推,都会带来酸痛和疲惫,让人想要放弃。

可身体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也更有韧性。忍耐几周后,我的味觉变得敏锐,开始品尝到天然食物的原始甘甜,甚至感觉油腻的食物令人不适;肌肉的疼痛逐渐消退,每一次举起更重的杠铃,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坚持运动健身,克制自己不去吃垃圾食品和不健康的食物,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这几年来,我一直都在坚持这么做,而它带来的变化,比单纯的身材管理更深远。

如今,我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精力充沛,精神也更加专注。我不再像过去那样,把健康饮食当作一种自我压抑,而是学会了与食物和解,真正去聆听身体的需求,而非迎合欲望。饮食的节制,不是剥夺快乐,而是一种对自我的尊重——它让我学会自律、学会分辨身体真正的需要,也让我明白,人生的满足感从来不该建立在放纵之上,而是来自内在的平衡与掌控。

美丽,是爱和节制的果实

社交媒体上,“与素颜和解”“反身材焦虑”等标签铺天盖地,可刷着那些精修照片下的“自嘲式文案”,我嗅到了一丝悖论:一边喊着“拒绝容貌羞辱”,一边偷偷收藏“7天瘦腿教程”;一边点赞“微胖才是真性感”,一边在试衣间对着腰间赘肉叹气。这种“虚伪的接纳”,像极了“心怀二意的人”,在世俗标准与自我安慰间摇摆不定。

真正的自由,从承认“改变需要代价”开始。去年夏天,我在教会遇到一位产后恢复的姐妹。她拒绝“反正当妈了不用讲究”的论调,也远离“一个月速成辣妈”的营销陷阱,只坚持每天清晨推婴儿车快走40分钟,三餐吃够蛋白质和蔬菜。半年后,她依然有小腹赘肉,但抱起孩子时手臂线条紧实有力,笑容里透着不被体重秤绑架的舒展。她说:“美丽不是‘看起来完美’,而是活出上帝赋予的生命力——就像葡萄枝子连接于葡萄树,结不结果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常在主的爱里。”

强壮乃少年人的荣耀,但没说非要有六块腹肌才算荣耀。我们错把他人眼中的标准当作上帝眼中的美好,却忘了祂看中的是“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这个世界总想让我们相信“美丽是秤上的数字或镜中的倒影”,但信仰却告诉我:真正的美丽,是灵魂透出的光,照在节制而自由的躯体上。就像健身时,我不再为了“显瘦”而拒绝碳水,而是为长跑储备能量;信仰中,我不再为“完美人设”压抑情绪,而是在祷告中诚实倾诉。当身体从“展柜”回归“圣殿”,当美丽从“执念”化为“果实”,那份全人的自由,远比马甲线更耀眼。

三、奔跑中的默想:与造物主同行

信仰的本质是一场无声的跋涉,每一步都在叩问:“我是否真的相信祂在掌权?”起初,我们凭热情向前,但现实的起伏、生命的重担、灵魂的疲惫不断考验着坚持的力量。关键不在于道路如何变化,而在于我们是否仍愿意信靠那双看不见却始终扶持的手。

疲惫不等于失败,沉默亦非停滞。最艰难的时刻往往最接近恩典的源头。风雨或不可避,但奔跑教会我们如何稳住步伐;终点或未可见,但每一步的坚持,已在时间中镌刻信仰的轨迹。唯有超越人力的恩典,使人重新得力,如鹰展翅,不困倦

于是,奔跑不再只是奔跑,而成为一种与造物主同行的见证。当脚步终于与信仰的韵律一致,我们才发现,所谓终点,并不是某个遥远的瞬间,而是每一个甘愿被塑造的当下。恩典从不只是一个目标,而是流淌在每一次前行的步伐里,透过渺小的器皿流淌——当我们甘愿成为管道,最平凡的脚步也能踩出恩典的轨迹。

操练敬虔,是一次旷野的长跑

信仰之路,远比马拉松更漫长。我们并非独自奔跑,而是与历世历代的信徒一同前行。在教会中,我看到年迈的姊妹颤巍巍地翻开圣经,嘴唇轻颤地背诵主祷文;看到年轻的信徒在疑惑中坚持聚会,试图用微弱的信心渡过内心的风暴。我也曾软弱,在试炼中怀疑自己的坚持是否有意义,然而每当我回到神的话语,就如同在旷野中找到了水泉。

终点不在脚下,而在永恒

世俗的成功学教会我们设定里程碑,信仰却呼召我们“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

我曾陷入“属灵成就焦虑”:为读经进度落后自责,因祷告不够热切羞愧,甚至嫉妒那些能流畅背诵许多经文的弟兄姐妹。直到一次退修会上,导师让我们用泥土捏出“信仰的模样”。有人捏出十字架,有人塑造成熟的麦穗,而我手中的泥团始终不成形。导师却说:“你知道吗?上帝最喜欢的器皿,正是这块看似无用的泥——因为祂的荣耀能在裂缝中透光。”

这颠覆了我对“属灵成长”的认知。就像保罗的同工一生路加所记录的那个在殿中默默祷告的税吏,他的“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远比法利赛人的长篇大论更蒙神悦纳。我开始学习“无用”的信仰,比如在小组查经时不急于发表见解,而是安静咀嚼一句经文。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向别人“证明”自己信仰的深度,而在自我的持续领受。

信仰最深的奥秘,或许在于它拒绝被量化。我们总想用读经次数丈量虔诚,用祷告时长计算亲密,却忘了那位在旋风中对约伯说话的上帝,更渴望我们在困惑中依然持守真理的倔强。信仰的操练,关键在于日复一日的坚守,更在于群体的同行。就像马拉松选手会彼此鼓励,我们也需要属灵的同伴,在软弱时彼此扶持,在跌倒时彼此搀扶。

亲爱的朋友,这个世界总想用“躺平”诱惑你,用焦虑绑架你,但请记住:你的身体是战场,也是圣殿;你的脚步是锻炼,也是敬拜。无论此刻的你是在健身房咬牙硬拉,还是在人生路上负重前行,都请一直动起来,奔跑起来,别放弃——因为那召你的,必与你同行到底。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Jenny Hill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