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我们当如何学习“被拒绝”与“去接纳”的功课?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3年06月14日 09:34 |
播放

肉体的伤痛或许还可以忍受,心灵的忧伤却很难承担。很多年轻人在职场中辞职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所做工作的辛苦,而是人际关系所带来的疲惫。而人际关系所带来的疲惫感,并不能直接判定自己的社交能力有问题,很有可能是自己并不适合这样的环境罢了。

用一个不是十分恰当的例子来说,就像大卫如果生活在扫罗身边那么不出意外的结果,就是大卫会死去,但是如果大卫生活在乌利亚的身边,那么乌利亚则会效忠大卫以至于死。可见在不同的人身边,自己的境遇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有一些人生活在人群中就会出现一种刺痛感——被拒绝。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当面对所爱之人的离弃时,自己就会感觉山崩地裂。这种拒绝让人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形象倒塌、自我信心破灭等负面情绪,最后甚至有些人心里面会产生一个声音:“我是不受欢迎,毫无价值的人”。

一个人长期陷入到这样的境况中是危险的,就如同身体生病需要医治一样,情绪出现了病态同样需要医治。正如经上曾说:“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

何为拒绝的刺痛感呢?创世纪中曾记载了约瑟的故事,里面说:“以色列原来爱约瑟过于爱他的众子,因为约瑟是他年老生的。他给约瑟作了一件彩衣。约瑟的哥哥们见父亲爱约瑟过于爱他们,就恨约瑟,不与他说和睦的话。”

约瑟因为得到父亲的偏爱,于是被兄长嫉妒,在平日的生活中语言上的攻击、在内心中的排除,甚至最后到了要将其杀害的地步,这就是约瑟所经历的拒绝,以至于被拒绝到至死的地步。

那何为拒绝呢?其实透过约瑟的例子就可以看见,拒绝就是对某人的排斥,不去理解和接纳对方,拒绝对方的想法、感受、完全的忽略和不理会。着也就是约瑟的哥哥们对约瑟所做的事情,而经历拒绝的人内心往往是非常痛苦的,就如约瑟一样,他会感觉自己被众人抛弃、感觉自己毫无价值。

当一个人经历被拒绝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往往就是胆怯和挫败感在心中发动。因为自己经历过不平等的对待,所以内心中渴望温暖,因为经历过恐惧,所以更加渴望安全。如果人在经历冰冷之后得到的接纳,那么他就会得到祝福,相反如果一个人始终得到的是被拒绝的经历,那么他内心中所产生的就是冰冷和麻木。

之前和一个姊妹交谈,这位姊妹说自己很清楚上帝爱自己,但是她却并不明白上帝的爱究竟是怎样的。我们曾和她形容说:“天父的爱要比肉身父亲的爱更加完美”,越是这样说,姊妹越是糊涂。因为她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从小的时候姊妹遭受的就是父母的冷眼,认为如果生个男孩就好了。

其实一个生活中充满拒绝经历的人,内心中往往会充满伤痛。与拒绝相对的一个词语就是接纳。接纳这个行为在约瑟的生命中也完全的体现了出来,虽然他哥哥们拒绝他、排挤他,甚至想要害他的性命,然而当约瑟做了埃及宰相之后,约瑟的哥哥们因为饥荒而求约瑟的时候,约瑟完全有机会报复他的哥哥们,甚至可以无理由的将其杀害,然而此刻的约瑟却并没有任何的苦毒和埋怨,相反他的心中充满了对上帝智慧的感叹。

当约瑟的兄弟们内心充满恐惧的时候,约瑟却对他们说:“不要害怕,我岂能代替神呢?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现在你们不要害怕,我必养活你们和你们的妇人孩子。”

当约瑟的兄弟们经历的约瑟的接纳,恐惧、忧愁、绝望之心也就不在他们里面了。由此可见,拒绝所带来的伤害,而接纳带来的则是生命的医治。其实这种接纳也正是我们在基督里面所经历的恩典,正如经上告诉我们“当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祂就为我们死了”。正是因为耶稣这种无条件的接纳,使我们生命里充满盼望和恩典。

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理当学习接纳的功课。

有很多人对于接纳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在心里有一个前提“当他如何如何,我才能接纳他”,在内心中设立了一个标准,当对方达不到这个标准的时候就不接纳对方。其实这是不应该有的态度,然而在教育子女方面我们却常常有这样的反应“当孩子学习好我才接纳他”“当他听话,我才接纳他”......其实,这样的接纳并不是上帝启示的,上帝启示的接纳,乃是一种无条件的接纳,正如基督接纳我们并不是因为我们完全祂才接纳我们,而是祂以自己的恩赐与怜悯怜恤了软弱的人。

经上曾说:“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原是向审判夸胜”。

被拒绝的人往往会陷入到矛盾、灰心和痛苦中,而接纳则会带给人希望与机会,愿我们在地上能将基督的接纳与祝福带到每一个人的生命中。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