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基督徒信仰以后 还可以追求世俗的人脉关系吗?

作者: 大漠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4月06日 09:20 |
播放

一个基督信仰团体是不讲究所谓人脉的,因为基督信仰是属于超越凡俗的属灵群体,看重的是内在灵性的清纯和洁净。但信仰团体里的成员都是人,进来的人依然都是灵性上的罪人,一个完人也没有。所以,与世俗基本都是一个模样的,心灵和意识也都是混浊不堪的。没有走进教会的时候,以为这里一定是一潭清水,等进去了才恍然大惊,知道基本与世俗无二,也是一片混浊泥龌之地。世俗上有的各种罪恶教会同样存在,世俗上有狐狸的奸猾、狼的狠毒、虎的凶恶、老鼠的挖洞、猫的偷腥等在教会里也是一个不少。

自然,在这个信仰群体里追求人脉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的。所谓人脉就是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一个人无论身处任何一个群体,没有不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人脉的。不管在什么地方,哪怕在虚拟的网络和微信群里,人脉好就有了自豪,有了自信,有了快乐,有了趣味,活着就滋润,就有说有笑,就飘飘然然。假如再能够一呼百应,进入人脉的极致,那么在这个微信群或者某个团体里,就成了领袖级别的人物了。那感觉不仅仅是一个爽,简直不亚于坐南朝北的一代君王了,既可以沾沾自喜威风八面,又可气吞山河。

细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既是人之常情,又符合自然规律。更何况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有了好的人脉就有了资源和资本。公众号人脉好,点击率就会攀高,赞赏的人就会多,腰包也会鼓起来;快手流量高,不但打赏的人多,各类商家自会找上门来,让你代销商品,虽然不能大富,但在做人的档次上自然又上了一个台阶。如果稍不留神成了某个团体的领袖,那就是说话也会变得居高临下,谈吐不凡起来。

在当下的教会里,有两种追求人脉的倾向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是一些信徒借疫情停止聚会之机各自为政,私下建立自己的微信群,在群里以信仰的名义张扬自我,并将一些与圣经真理明显不符的讲道或视频传播给大家。当然,不能说在传播异端,只能说是因为建群者与讲道者的认知与分辨水平的局限所致。参与进群的,也都是为了求得人脉,怕得罪群主勉强附和一下而加入的。

另一个就是在讲道的牧者中,为了让大家都愿意听他讲道,追求人脉自然顺理成章,也容易被人理解。但是,若想人脉好就必须迎合信众中喜好的一面,弄一些哗众取宠的资料或者博人眼球的事例,也要在声色的抑扬顿挫的表演上下一番功夫。否则信众能够听进去的人极少,人脉自然不会太高。久而久之,人脉上去了,讲章质量却因此大打折扣。最关键的是让那些没有人脉或者人脉低弱,但讲章质量确实优秀的牧者失去了神的讲坛。教会的讲道自然成为了一种形式,所谓基督信仰也变成一座空中楼阁,有名无实。

如此说来,教会与世俗基本是没有区别了,教会也像其他团体一样,不过是一个以信仰为名的组织而已。如果再读过教会历史的人,就会更加确信教会的历史与俗世的历史是没有一丝一毫差异的。

其实不然,正是在我们寻觅不到教会与世俗差异的时候,却有一双我们看不见的巨手,悄然矫正着我们歪斜的灵性,阻止我们的罪性向深度进展和膨胀,不断净化我们的心思意念,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教会与世俗的不同便异峰突起地耸然矗立起来。

所以我们看到了教会阳光的一面,看到了这是一个彼此相爱的群体。与世俗不同的是,这种爱不是由信徒发射出来的,而是源于教会的元首基督。基督是头,信徒皆为肢体,我们一切爱心的表现都是来源于基督这个头。如此,基督教所讲的爱与世俗上的爱是迥然相异的,是在本质上根本不同的。

但是,我们往往为了迎合世俗,也是为了福传的方便,把这种爱与世俗伦理或者道德上的爱混淆并论了。实际上,道德与伦理上的爱是私心的,而教会讲的爱是公心的。道德伦理上的爱是狭窄的,教会讲的爱是宽广的。从信仰层面说,一个是源于神,一个是源于人。

来源于神的爱与我们与生俱来的罪性,在教会中是同时并存的,而且是互相碰撞与激荡,以摩擦性的形式存在的。应该说,恰是爱与罪构成了教会中救赎与反救赎的空间。一部教会历史,也是救赎与反救赎的历史。

所以,不要轻易相信那种只要进入教会受洗就必然得救的观点。应该相信的是耶稣说的那句话:“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7:21)”
否则,就会出现耶稣基督说的那种令我们悲哀悔恨的场景:“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名行许多异能吗?(太7:23)”
对此,耶稣却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因此,遵行天父旨意的人就是被神喜悦的人。那么,天父的旨意在哪里呢?一个是祷告或作梦时我们感知到的神的话,但这种机遇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唯有那些如同摩西、亚伯拉罕、大卫、保罗等被神特殊恩待,并被神赋予特殊使命的人才会得到。虽然我们看见很多见证里都有这样的事例,但都是经不住推敲的假见证。所谓天父的旨意,就是神所说的话,而且包罗万象,都清晰地记载在圣经中。简单地说,按照圣经的话去做,就是在遵行天父的旨意,就是被神喜悦的。

在信仰层面,人脉与被神的喜悦之比,显然被神的喜悦才是我们应该极力追求的。人脉再好,哪怕是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哪怕是在信众中的威望堪比日月,但并不一定是被神喜悦的人。可是在追求人脉与追求神的喜悦的选择上,我们往往在嘴上说追求被神的喜悦,但在实际行为上更侧重于追求人脉。宽泛地说,虽然我们嘴上的信仰可以直冲云霄,祷告上也时常表示要做被神喜悦的人,但行为上的信仰却依然踏步在原罪的土壤中。

保罗说的那种一个是要得那能坏的冠冕,一个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现象,在当下教会还是依然存在的。一个是罪性膨胀,总是在张扬自我,追求人脉,总想着能在教会里呼风唤雨;一个是爱人如己谦卑在神的脚下,潜心默默做事,追求真理,不断改变自己的灵性生命。这样两种人,能够被神喜悦的自然是后一种人。

其实,人脉的本质不过是一种交换罢了。交换的前提是必须有一定的资本,比如金钱、地位、名誉、能力、才华、知识与经验等,缺少这样的资本形成的人脉,都不过是一种泡沫,风一吹就散了,都是不靠谱的人脉。因为我们没有与人交换的资本。若想形成自己的人脉,唯一重要的是自己必须拥有资本,否则,都是空洞和虚拟的人脉。如果不信,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三十天在微信上不给任何人发信息,三十天后一定会有很多人不再与我们联系。

反过来,我们如果是个有地位和权势的人,就是一年不发给任何人信息,别人发过来的信息依然是数量可观的。与其说这是人脉上的本质,莫不如说这就是人性的本质。

所以,在教会中追求人脉没有丝毫意义。只有追求被神的喜悦,才是我们立足的根本。在教会中那些真正有人脉的人,不是牧师,不是领袖,而是那些遵行神的旨意而行的人,那些充满爱心和谦卑的人。从表象看,教会里牧师和领袖的人脉是最高的,但当他们调离别处或者犯错的时候,他的人脉自会陡然下降。因为,人的眼光都是现实和短视的。

在现实的信仰实际中做一个被神喜悦的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路加福音》中伯大尼的马大和马利亚姐妹俩,都同样在事奉主。马大为主端茶倒水,烧水做饭付出很大的辛苦,这种爱主的表现自然值得称道。但主耶稣却说她的妹妹马利亚选择了上好的,是不能夺去的福分。马利亚不过是把贵重的哪哒香膏浇在了耶稣的头上,再一个就是认真听了耶稣的讲道而已,论辛苦和劳累远不如马大付出的多。对此,耶稣的理由是:“她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可14:8)”按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人死后全身要涂抹香膏的,涂抹后身体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主耶稣之所以喜悦这件事,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受难日要到了,正希望有人来为他做这件事,马利亚恰好为他做到了。

从这件事来看,类似马大那般爱主的人很多,但像马利亚这样爱主的人却是极少的。因此,我们不能自认为自己所作的就是被神喜悦的。为主作工不是凭感觉凭热心,而是凭信心凭我们对神话语在认识上的深度。这样,或许会成为一个被神喜悦的人。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