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谁来为孩子心灵的走失负责?

作者: 志献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8月06日 09:07 |
播放

总以为孩子不会迷路,却曾不知道他并不知道归途。

黄渤饰演的《亲爱的》这一部影片中,讲述那些丢失了孩子而走向绝望的家庭,父母从此踏上了漫漫的寻子之路,尽管经历欺诈、欺骗的处境,但是那一份对孩子的责任感促使他们依旧执着的寻找。

这部电影我不知道看了多少次,看到了人性的无助,也看见了人性中的无奈,但更重要的是凸现出来那种父母对对孩子的爱。

有过丢失孩子的经历,家长便会更知道要保护孩子,就像电影中所表述的田文军在找到孩子以后,尽管晚上上厕所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因为经历过失去的痛,所以更懂得保护。

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被拐卖的几率并不大,但是我们就能因此疏忽对孩子的保护么?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开展亲子教育的辅导,我们深深地有一种体会。很多家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另外很多家长的最多的态度就是,只希望我们的辅导可以给他们提供改变孩子的方法,但是自己却不想改变。

其实如果做家长的真的明白“丢失”的这个道理,或许父母就会为孩子付出更多。

很多人认为的孩子走丢了,就是单纯的孩子的身体不在,但是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灵的丢失。

因为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就会导致孩子结交很多不良同伴。其实在留守儿童居多的农村,或者城市中单亲家庭的孩子中很容易发现这一个现象,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同时也缺乏父母的直接管理导致的就是孩子任意而为,没有正确的行为准则,就会在行为不良的孩子中相互影响导致心灵的迷失。

因为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或者是因为父母离异孩子缺乏关爱,直接导致的就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和扭曲。在辅导的过程中发现,越是缺乏关爱的孩子在青春期早恋的现象越明显,甚至到青年进入婚姻之后,不幸福的概率也非常的高。为什么?因为他们缺乏父母的爱,就想在异性的身上索取到爱,但因为不懂什么是爱,最后导致的就是伤害。

同时因为父母的陪伴不够,所给予孩子的教育也不够。当孩子在成长中出现迷茫或者疑惑的时候没有人给予解答。而今天网络的泛滥,很多孩子就会直接从网上获取信息,但是网上的信息很多是错误的,甚至会对孩子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很多网络游戏、黄色影片、恐怖组织,都在借助网络对孩子进行侵蚀,如果父母不及时的陪伴孩子,最后受伤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曾经有人说,穆斯林家庭的孩子都是小穆斯林,但是基督教家庭的孩子却不一定是基督徒,为什么这样呢?因为父母对孩子信仰的传承不够重视。父母缺乏对孩子的陪伴,孩子就看不见信仰在父母身上的影响,直接导致的就是孩子的不信。

我接触过一些家长,他们认为教导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情、是教会的事情,他们的事情就是赚钱。我不否认这些事情与学校和教会有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本身,因为圣经中说:“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祂所给的赏赐”。

上帝将这样一个宝贵的产业交给父母管理,目的是为人父母的人将孩子培养成敬虔、敬畏、尊神为大的人。但是如果没有经营好,有一天上帝是要向父母讨债的。圣经中耶稣讲的关于分配银钱的比喻,有的人分给了5000两,有人的分给了2000两,有的人分给了1000两,等家主回来的时候,要按照自己工作得赏赐或是受惩罚。而今天上帝将一个孩子交在我们手中,但是我们却没有教导好,我们又怎么能不受责罚呢?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者就是父母。很多人花最多的钱将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但是学校依然不能面面俱到的管理孩子,并且现在的学校里面的灰色地带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亲自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完全的交给学校,实际上就是一种愚昧的表现。

而教会作为培养圣徒成长的地方,有百分之百的责任去教导孩子。但是教会中的辅导老师却不能完全的了解每一个孩子,更不能24小时陪伴的在孩子的左右,虽然有爱心,但是却依然受着很多的限制,更可况有很多地方还没有儿童、青少年的辅导老师……

所以只有父母能主动的但教育子女的责任,并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子女进行教育,这才能产生对孩子的实际帮助。当我们对孩子一对一沟通的时候,很多孩子对我们说:“我爸爸从来都不看书,到家就玩手机,为什么还要求我看书?”

今天越来越多父母都严格的要求孩子,但是对于自己却没有什么要求,这样的情况怎么能让孩子服气呢?

只有一个不断成长的父母才能激励孩子不断地成长,因为孩子可以亲自感受到父母所说的一切。

父母要用自己的实际行为教导孩子,用自己对真理的认识与践行,影响孩子对上帝的认识。

无论今天在承担多少工作,无论今天有多忙,也要将培养孩子的事情放在心中。以利留下的警戒到现在依然在说话,撒母耳的儿子留下的教训也没有过去,当历史的见证人一位一位在眼前浮现的时候,我们又怎么能不受提醒呢?

我们不仅仅需要保护孩子肉体不受到伤害,更要保护孩子的心灵不被玷污,引导他们敬虔敬畏的对待生活。

倘若有一天孩子熟悉的面庞在我们面前,但是心灵却与我们形同陌路,那将是怎样一种悲哀呢?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