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管理学鼻祖彼得·德鲁克:真正的老师教会学生学习

作者: 姚颂恕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10月23日 09:51 |
播放

管理学鼻祖彼得·德鲁克在其亲笔所著自传《旁观者》中提到自己寻找“真正的老师”的经历。他的结论是,真正的老师都有一个相同点:他们都非常负责,并且对他们而言,没有所谓的坏学生、笨学生,或是懒学生之别,只有好老师和差劲的老师之分。

德鲁克指出,学生总是可以辨认出老师的好坏,如果学生谈到上某位老师的课:“我们学到很多。”这样的话可以信赖,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样才是好老师。不过另一方面,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都不同,使一个老师成为第一流的方法,似乎对另一个老师来说完全没用,而另一个老师或许也不会采用这种方式。

德鲁克举例说,有的老师比较会教高深的课程,有的老师则较适合教初学者。有些老师则比较会上大班课,在众多学生的面前讲课。教给我们基督教传统的老师圣保罗,也是最伟大的老师,他是以书信教导后人的。

因此,德鲁克总结第一类老师为天赋型老师:没有一定的种类,也没有完全正确的教学法——教学就像一种天赋,像贝多芬、卢本斯和爱因斯坦等那些与生俱来的奇才;对于他们来说,教学是个人特质,和技巧和练习无关。

而另一种老师是以方法为主的,更正确的说法该是,他们会激发学生学习。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并非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天赋,而是凭借着一种方法来导引学生学习。

德鲁克列举了第二种“真正的老师”的特点:

1、这样的老师发掘每个学生的长处,并为他们立下近期与远程的目标,让他们更上一层楼,再针对每个学生的弱点下对策,使他们在发挥自己长处时,不至于受到弱处的牵制。

2、这些老师使学生从自己的表现中得到相当的回馈,进而培养自律、自我引导的能力。这样的老师多半会鼓励学生,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但是他们也不会滥用赞美的言辞,以不至失去刺激的效果。他们认为该给学生的主要奖励就是满足和成就感。

3、他们并没有“教”学生,而是为学生设计出学习的方法。因为总是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这种教学法几乎适用于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学并不是指某个学科的知识,或是所谓“沟通技巧”。

德鲁克总结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老师:一是天赋型的,另一种则是为学生设计学习课程,以方法为主的。对于前者而言,教书和人格特质有关;对于后者,教学则是一种方法。

而事实上,天生的老师再运用一点教学法,就可以成为伟大的老师,也可成为无所不能的名师,不管是在大讲堂上课、小组教学、教初学者或是指点已相当精进的学生都能愉快胜任。

德鲁克将天赋型与方法型老师做细节上的对比:前者有天生老师的魅力,而后者则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前者让学生豁然开悟,后者则教给我们技能;前者把梦想传达给我们,而后者导引我们学习——前者是教师,而后者则是利用教学法的人。

在这里,德鲁克列举了古希腊的先哲苏格拉底的例子。传统上,苏格拉底亦被称为伟大的老师。对此称呼,他本人应该不以为忤,但是,他从来就没有说过自己是个老师,事实上他也是一个利用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的人。

德鲁克解释,苏格拉底的方法并不是“教的方法”,而是“学的方式”,一种特别设计的学习法。苏格拉底对诡辩学派的批评就是因为他们太强调教的一方,并认为老师教的是“学科”。苏格拉底则觉得这种看法没有意义,他以为:老师教的不是“学科”,而是“学习方法”,学生从而学到该学科的知识;“学”是有成果的,“教”则是虚假的。这种看法使他成为阿波罗神话中“希腊最有智慧的人”。

但在西方传统中,我们却把教书视为一种技巧而忘却苏格拉底的话:“教书”是天赋,“学习”则为一种技巧。德鲁克强调“学”的概念,指出人们终于开始比以前更认真地研究“学习”这个课题,所以才能重新体认苏格拉底的话。显然,苏格拉底是真正的老师,是有热情的老师(天生的老师一开始便满怀热情,而善于利用教学法的老师在学生有所领悟时,而获致热情),这样的老师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