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电视婚恋节目收视率高,深入到各个层次的观众群中,其所传递出来的婚恋价值观也很现实,这些婚恋节目在婚恋专家眼中是怎样的?婚恋专家又对这些节目有怎样的期待?日前,有媒体记者就婚恋类电视节目相关话题采访了济南市社会学学会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李玉。
李玉表示,由于工作需要,她平常很关注电视婚恋节目。她说,总体感觉这类节目所传递出来的物质气息比较浓厚,这些节目更关注年轻人交友相亲的物质条件。
“但是这也得看观众是持什么样的态度来看,想从中学到什么。有人看热闹,有人通过节目了解婚恋,有人就是想通过节目找爱人,需求不一样获益就不一样。”作为婚姻心理咨询专家,李玉更希望电视节目在增加年轻人婚恋渠道的同时,能传递更多的实用的婚恋认知。“年轻人谈恋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其实婚前的需求和婚后的需求明显不同,电视婚恋节目不能仅仅将个别元素,比如物质、金钱放在过于靠前的位置,这样的引导应该少一些。”
李玉称,通过多年的心理咨询她了解到,现在社会年轻人的婚前教育还是太少,婚后往往出现一些问题。电视节目如果能在婚恋辅导上多做些努力,让年轻人知道在交友之后婚姻生活其实更需要精神的交流和双方的责任,而不仅仅是外表长相和附加物等东西。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