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专访】包德宁牧师(中):中国教会的宣教潜力、及需要继续持守和谨慎的方面

作者: 王璐德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01月06日 09:02 |
播放

编者按:

“我是为中国而生。”

“尽管我出生并成长在美国加州的南部,然而我的命定却孕育在地球的另一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虽然把福音带给中国的呼召直到十六岁才临到我,但从我出生的那天起,所有的环境和经历都是为了帮助我完成这一呼召。二十四之前我一直生活在美国的西海岸,那段日子所学到的生命功课,都是为了装备我适应香港的生活。一九六九年,香港成了我的家,直到如今。”

翻开包德宁牧师(Dennis Balcombe)的自传,第一章就如此鲜明地告白着自己的呼召。他引用圣经诗篇139:16“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写在册上了”和箴言书169“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分享说:“在我开始有生命气息之前,神已经为我的人生设定了一个特定的计划,就是为中国而活。”——可以说,“中国”是理解包德宁牧师人生和服事核心的关键词之一。他也的确把自己当成了中国人,所以当他谈到中国和中国教会时,常常会说自然地说到“我们”。

“复兴”,是包德宁牧师人生和服事另外一个核心的关键词。他自述,自己出生于一个传统教会,父母虽然是基督徒,但基本只是维持一种宗教仪式和传统,16岁被朋友邀请去到一个五旬宗教会,非常强调圣灵,并且亲眼目睹了很多神迹奇事后,他才明白完整的福音是什么,并后来感受到上帝对他成为传道人的呼召,决志一生委身。而他到世界各地服事,最强调的也是圣灵的复兴,他尤其希望华人教会可以复兴,其创办的复兴华人福音事工就已经说明了这样的异象。

“我有一个梦想,我们中国教会要变成使徒行传的教会,这个叫做复兴,复兴不是单单很多人,不是单单很多人受洗礼,复兴是我们要恢复到使徒行传那个时代的教会。”在今年秋天于济州岛举行的“中韩联合复兴特会”上,包德宁牧师如此说到。

从1969年定居香港,包德宁牧师首先学习了一口流利的广东话和普通话,1978年经历过文革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包牧师就有幸被邀请到河南一带传讲圣灵和复兴,并且也成为随后农村教会复兴的见证人。这几十年来,包牧师不仅服事中国内地,并常到世界各地向华人传福音,并鼓励华人教会勇于担当世界宣教大使命。

包德宁多次表示自己有信心华人能够成为21世纪宣教主要的力量之一,但他同时也强调宣教的动力在于圣灵,他在各地反复宣讲:复兴的真理和21世纪宣教的动力是圣灵。“世界宣教开始不是来自耶路撒冷教会,乃是一个被圣灵充满的安提阿教会......包德宁希望;每个信耶稣的人都被圣灵充满......这是一个圣灵的时代。

日前,基督时报同工专访了包德宁牧师,邀请他对于中国教会的很多观察和思考。

续:【专访】包德宁牧师(上):过去30年中国教会的复兴路与当下的挑战

【专访】包德宁牧师(中):中国教会的宣教潜力、及需要继续持守和谨慎的方面

基督时报:今天,世界教会非常关注中国教会。您作为一个服事中国教会几十年的人,您认为中国教会对于世界教会可以贡献的是哪些方面?中国教会对于世界基督教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

包德宁牧师:因为中国人现在去国外移民、学习或者定居等等,现在中国人全世界都有了,所以中国教会在中国国内一定要关心那些走出国门的人,这些移民的人当中可以产生一些宣教士。

还有教会跟之前几十年前的情况不一样,现在是中国教会传福音给别的国家的人,以前是别的国家的人给中国传福音的嘛。比如在中东、南亚、东南亚等等,已经有中国的宣教士被打发过去服事那里。我也认识很多地方的教会不懂中国话,但他们给华人传福音,那里很多华人是知识分子、专业人士、打工的、餐厅的。

反而当地的华人教会对于给华人宣教没负担,很可惜。这些海外的教会跟我说:包牧师,我们很想给中国人传福音,但是我们不懂中国话,你国内有没有传道人呢,我们可以跟他们配搭。所以,我觉得中国教会要开始看海外宣教的工作了。当然,中国国内也有少数民族,也需要服事。所以我觉得中国教会很需要宣教。

基督时报:中国教会在预备宣教上还需要做哪些呢?

包德宁牧师:因为中国教会刚开始做宣教,不成熟是很正常的。

中国教会也需要和很多成熟的海外机构配搭,比如东南亚就有很多跨文化宣教的机构,应该和这些机构合作,因为他们有很多丰富的经验、做过很多国家和文化的宣教。所以,这个是中国人应该学习的方面。

因为整个中国教会也是起步的阶段,中国教会也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信徒有信徒人数不少,不过方法、经验、资金都比较缺乏,所以这就需要合作,就好像中国企业和海外企业合作。

还有现在中国人都要去海外读圣经学院,这很好。如果你有一些英文根基,你也学一些法语、德语的等语言的,对你的宣教会很有帮助的。

所以,我觉得中国教会现在这个阶段是需要很重视宣教的生命的。


包德宁牧师早年照片。(图:包牧师提供)

基督时报:中国教会发展到现在,您认为中国教会它的特点是什么呢?现在它面临着一个怎样的阶段和挑战呢?中国教会该如何走好这一段的路呢?它要持守的是什么,要改变的是什么?要谨慎的是什么呢?

包德宁牧师:她要持守祷告、持守渴慕神、持守十字架的信息。今天一些西方布道家的成功神学没有十字架,没有苦难的,这对西方教会几十年来是一个破坏,只是讲成功啊、祝福啊,而且那个祝福和成功还跟奉献有关系,最终让你为传道人奉献多少钱,反而没有讲为主受苦,或者要有一个谦卑的心啊。所以我们要持守我们所有的,启示录说你要恢复到起初的爱心。所以我觉得这方面中国教会有很多要持守的,比如迦南诗选里大部分是委身啊、传福音啊、背起十字架、殉教等等这方面的。

不过这只是一部分,你还有其他要教导的,比如现在教会从农村到城市、从有“无产”到“有产”,从以前不懂多少文化知识的人到现在学生、企业家、知识分子等等都有,这些都很好,本来我们要持守我们本来有的嘛。这个在乎牧师、领导人,牧师不是一个祷告的人,下面的人怎么会重视祷告呢?他不重视宣教,下面的人怎么会重视宣教呢?

之前的祷告会是整晚都祷告,现在的话你一晚上的祷告要加上讲道、敬拜很多,还不是持续整个晚上,这样大家还觉得很难,这是失去了渴慕的心,所以为什么复兴特会中我们很教导这些基本的:祷告、圣灵充满、敬拜赞美神。因为教会不是简简单单一套思想、一套理性,我们是一个基督徒的生命。有时候不是用理性,而是用心灵,比如我强调方言、信心、为病人祷告、听神的声音等等,很重视这方面的。可是现在有些人很强调神学体系等,并且在神学上再加上很多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哲学的话,中国人很喜欢这些东西,反而这些对西方没有大的吸引力,可能我们没有中国人那么聪明,可是只重视理性的教导,最后失去了祷告的火、传福音的火,就损失很多。所以我曾经去过很多地方,他们本来很复兴,都很渴慕圣灵的恩膏,但是接受了这些东西之后慢慢没有祷告,也没有传福音,结果教会12年之后关了门或者信徒很少,本来是很多复兴的,这些都是被海外传过来的很多理性的教导影响的。

要谨慎的是什么?谨慎的是教会要独立,不要受海外的控制,如果他们要奉献一些项目,比如买书办学等都可以,但不要为了你自己教会的拿钱。你一定要好好教导关于弟兄姐妹的十一奉献,信心依靠神,国外教会有钱嘛,所以先请你做同工,然后给你生活费控制你。比起给钱,重要的是给生命、关怀和教导嘛。所以,如果有其他人说要支持你们、支持你们这个那个工作的话,不要。因为这是有条件的,而且你这样是不会独立的,只有依靠自己才会独立。

这是一个危机,因为我知道很多大宗派、小宗派、大团队小团队,在中国都要建立自己的事工,所以我觉得一定要有个中国人的教会、中国人自己的教会,所以无论是管理还是传教,自传自治自养是要保持的,我觉得很好,这个要小心的。不要让海外在中国建立他们自己的事工,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比如帮助我们学习祷告,给我们圣经等等,但是不要勉强做你的同工。

有要改变的,但也有要持守的,持守自己文化的根。韩国人有韩国的文化,美国有美国的文化,福音一定要用自己的文化传开的嘛,不可以用另外一个文化,那就是洋教了,所以有人说多一个基督徒少一个中国人,我现在说多一个基督徒多一个中国人,因为我们中国的教会真的是一个地道的中国教会,不管是管理还是哪方面都是中国的的文化、中国的思想。而且中国特别是中国历史是一神论,看中国历史佛教来之前是一神论的信仰,所以四书五经很多儒家的方面跟圣经很吻合,所以这是我们的文化,当然我们都要讲需要耶稣、需要真理、需要悔改。

还有,不是说要放弃所有海外的东西,我们要很谨慎的。还是要参与世界、大同世界,比如有什么重要的特会啊要出来看看,还有要出来作为中国教会的代表学习啊交流啊,教会应该要有国际性。

反正现在看中国教会,企业家有了嘛、学者有了嘛,各方面也都要有个国际性,教会不能成为井底之蛙。比如李常受、倪柝声是个本地本土的教会,但是排斥海外的,说不需要海外宣教士,的确海外宣教士控制教会这个是不对的,不过不是因为这个就完全拒绝,他们过来服事你啊、办学校啊医院啊,这些需要资金和专业很多东西你当时做不到啊,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传福音帮助你,所以很不容易,要平衡。

西方教会也面临很多的问题和衰落,我年轻时80%的人做礼拜,现在40%都没有了,而且福音派灵恩派的教会可能只有10%左右,所以虽然有很多很大的教会,但看到话因为有些很大的教会讲很舒服的东西,比如讲不用悔改啊,还有大的教会外面也很舒服啊,所以小的教会没有办法发展,因为信徒很容易比较,他的教会有空调什么都有了嘛。所以我们都要很小心,不要盲目接受海外来的。

信仰都很重要的,是不是。最根本要持守纯粹的信仰。你看太平天国洪秀全因为信仰错了嘛,所以造成2000万的人都死了嘛,比一战更多人死了嘛,所以这是很可惜的。全能神也是一个信仰的问题,也是很多危害。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本文为基督时报独家稿件,由笔者根据采访内容整理而成。文中观点仅代表受访者立场,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