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话题】基督徒慈善人士谈:基督徒如何做慈善和服务社会?

作者: 胡艾茜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6年12月09日 19:15 |
播放

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件,由团体或个人自愿地对需要帮助的不幸之人进行援助,不求回报,不计较得失,以无私的心来支持与奉献。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提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以及人之幼;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这就是我国对“慈善”最初的一个定义。

从圣经的角度来看,耶稣基督施慈爱好怜悯,在地上传福音的三年生涯里不断行善,也就是在做“慈善”了。在中国,基督徒常提倡要传福音、完成神的大使命,对慈善事业却很少提及,因而许多基督徒对“慈善”的了解并不深,只是认为,“效仿耶稣去行公义、好怜悯,以基督的爱去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就是在做慈善了。

虽然上述方法也没错,但无论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在做慈善这件事上,除了爱之外,还要讲究方法和智慧。那么基督徒应当如何做慈善?如何做好慈善?如何用这份无私的爱去服务社会?基督时报邀请了几位做慈善公益的基督徒人士来谈一谈他们的看法。

——基督徒做慈善之前要先处理好“个人信仰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云南的任弟兄认为,基督徒在做慈善之前,首先需要处理好“个人信仰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在新约圣经中的邻舍其实就是指涉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无论他是信徒还是外邦人都可能成为你我的邻舍。”任弟兄说,“这样的爱是由基督徒的身份本身所要求的,并非是由爱的对象所决定的。”因此,基督徒爱社会公众必然地应成为其信仰的一种表达。

但有两点需要注意:
其一,爱社会公众和向世俗的罪恶妥协是有别的,“我们不能发挥理性说,如果我们帮助了一个外邦人,就有可能协助他继续犯罪。正如改良监狱福利条件绝不等同于鼓励犯人继续犯罪一样,我们这么做是出于爱,爱是在盼望中期待他与自己一样得到上帝的救赎,而真正的盼望就是永远不放弃盼望。”这既是信仰的坚守,也是基督徒做慈善的动力。

其二,爱邻舍就意味着应该是没有偏颇的。“邻舍是我们在社会中遇到的任何一个人,或者说邻舍是上帝放在我们身边的爱的使命,”任弟兄表示,“因此,邻舍不是由自己挑选的,也更不应该对不同的人有厚此薄彼的态度。正如福音书中耶稣所举的好撒玛利亚人的例子,我们不需要问我们的邻舍在哪里,我们只需用爱来迎接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邻舍。”爱邻舍,不仅是爱,而且还是没有偏爱地去爱。 

一旦偏爱,就有可能出现基督徒做慈善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基督徒做慈善当然无可厚非,但基督徒只做“慈善”,因此忽略了个人性的日常生活,从而导致越来越明显的“偏爱”,就有可能不仅失去基督徒见证的意义,而且还有可能从信仰的靶心上发生偏离。 

任弟兄主张,“教会应该在社会层面的表现和作为上尽可能不要特殊于其它社会组织。就慈善作为而言,教会是被等同于其它慈善组织来管理和规范的。也许有信徒会质疑,这样的话教会该如何传播音、见证神呢?其实,教会若想在慈善中正面的传递出福音的信息,恰恰应当在“慈善”的范围内来实现。也正是由于教会选择了“慈善”这一管道,因而教会应当在这一“管道”内(慈善的管理和规范)发挥自身的见证力量。如果信徒还未在这一“管道”内真正做出好的见证,就急于强调和表明自身的信仰,这一方面意味着基督徒在慈善中行使一种与众不同的特权,另一方面恐怕是借用基督教信仰的名牌来为自己的慈善贴金,甚至有冒“妄称主名”的危险。”耶稣并未要求基督徒可以罔顾世俗的常理,当遵守的社会规范和行业标准仍然是应当履行的。只是,作为每一个基督徒,只有先“将神的归给神”作为必要前提时,世俗层面的各种作为才具有信仰内涵的讨论意义。如果基督徒盲目地“将凯撒的归给神”,恐怕非但不能合宜地表达基督徒的信仰,还会将自己与他人陷入更大的试探之中。 

提到“基督徒如何平衡自我身份与慈善事业”时,任弟兄认为,信仰并非直接就与慈善有关,就慈善的社会公共性而言,无论是基督徒与否都需要遵照的相同的专业和规范。每个基督徒在“地上”都有各自的身份,这各种不同的身份本身而言,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并无二致。“只有当基督徒将个人信仰中的谨守与敬虔作用在每一特定身份的背后时,基督徒在‘地上’的身份才具有讨论的意义。”任弟兄如此总结。

——基督徒做慈善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很多方面都能给与帮助

杭州心连心团契、曾参与过许多公益活动的斯多勇老师认为,基督徒做慈善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很多方面例如物质、信心、祷告上都可以给与有困难的人帮助。“慈善是在生活里的。”斯牧师提到他每天都会抄写毛笔字圣经经文送人,他认为,这也是日常生活中自己做慈善的一种行为,“慈善不体现在行为的大小上,凡存怜悯、帮助人的心去做时,都是在效仿耶稣的公义和良善。

斯老师分享说,基督徒不是信仰后就脱离了社会,基督徒也是社会的一份子,本身就要担当社会的责任。然而很多时候基督徒的能力也有限,不能完全地帮助到每一个有困难的人,因此在做慈善公益之事上,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二要倚靠主的智慧去行。

他还提到,有一些募捐的人,他们的心态一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同情;二是希望能透过这样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难题。例如有的募捐者有车或者有房,当他遇到问题困扰时,选择的是向社会寻求帮助而不是卖掉房子。“我们教会也有一个弟兄得了癌症,虽然他也有房子,家里弟兄姐妹条件也很好,但他好多年都是向别人要要要,自己的房子还留在那里。”斯牧师举例表示,“我就鼓励他卖掉房子,免得被别人看不起。”后来这位弟兄就听从了斯牧师劝告卖掉房子,顺利解决了经济上的压力。“我们了解他家里条件不好后,也会选择我有多少能力多少感动就去帮助。”斯牧师认为,募捐的人有困难时,首先不要想到倚靠医生,或者倚靠社会,要先单单倚靠神——凡事有先后次序,倚靠神的时候,神会来动工通过各样的方式和人来帮助。

——慈善离不开基督的本质和根基,慈善是利他而非利己

上海关艾基金的发起人卞秉彬先生认为,基督徒在做慈善时要清楚这是为谁而做,如果是为自己做,为其他个人来寻求帮助,也可以被理解;但若是发起的慈善组织要影响整个社会,影响慈善界的发展,就必须是为大家,而不是为自己,并且还要做到失丧自己、献上自己。

卞秉彬谈到发起关爱基金的初衷,他说,“我也是癌症患者,我的善款不是为自己发的,我要为那些最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发起。”他提到,迄今为止所帮助的对象没有一个是跟他有关系的,但他还是为此付上所有的时间、精力、资源,甚至是家庭相聚的时光、身体康复的时间,都用来为社会慈善而献上。“所以说,慈善离不开基督的本质和根基。”卞老师肯定到,“因为慈善是利他而不是利己。”如果慈善是走在了以耶稣为根基的相反方向,这样的行为既不鼓励也不赞同,“纵然有千万条理由,但是走在了利已的方向了都不是好的。”

此外,基督徒要做慈善服务社会,看的也不是个人钱多钱少,或是时间够不够、空不空闲之类的问题,而是要思想“我为基督献上的深刻和彻底吗?”他说:“基督徒有义务和责任影响周围的人,这样利他的价值观要影响出去,做美好的见证,基督徒是利他的实践者,所以基督徒要来更新社会当中存在的私利主义横行的历史阶段,要来净化这个社会,通过联合做慈善,要让社会成为以基督为根基的慈善的主流方向。”

最后,卞秉彬谈到募捐方面,他认为个人遇到难题想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得到爱和鼓励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应该有“强求对方一定要来帮助”的想法,“我们信耶稣不是因着信仰让别人来帮我,而是因着信仰来成全别人。”他表示,“身为基督徒是有天职的,这份天职就因神拣选了我们,我们就是有了光和盐的本质,要发挥我们本质当发挥的作用。”因此,并不是信了基督就要求别人都来爱自己,且去要求得到更舒适、更幸运的条件。恰恰相反,身为基督徒应当更乐意把美好的事物奉献给他人,甚至于愿意为最需要的人、最需要的事献上生命的代价。“如何成为一个圣徒,是每一个基督徒不可推卸的方向和目标。圣徒的标志就是‘服事人的人有福了’,正如耶稣所说:‘我来是为了服侍人,不是为要人服事’。”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