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华人神学研究教授余达心牧师:神学是生命的学问 如何做好时代洪流下的神学教育

作者: 胡艾茜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6年08月04日 13:53 |
播放

在当代思想潮流的冲击下,人失去了内在生命,人就成为了主体。在这个世俗主义化的时代,人如何回应当代极度的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而人格生命空洞不堪的生命?如何重建人的道德生命,以基督舍己为基础的伦理?面对这一系列问题,资深华人神学研究教授余达心牧师受邀于江苏神学院举办的首届神学院校教师退修会上,以《时代洪流下的神学教育》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余牧师提到,福音不仅仅要面对中国本土的情况,还要面对“全球化”的形式下西方一些世俗主义化所带来的无神主义泛滥的挑战。2010年加拿大的某个广告将一群天主教儿童和无神论儿童放在一起,并说:“不要标签我们,不要说我们是天主教的儿童,或是无神论的儿童。”这个广告意在警告家长不要一早就定型小孩子的宗教信仰,要由他自己去选择。

被称为无神论现代使徒Richard Dawkins写了一本书名叫《上帝的幻象》,告诉人们上帝只是个幻象,而非真实的存在。这本书卖出几百万本,被翻成了30多本语言。一位专栏作家阅读了这本书后在英国卫报上赞扬此书为时代的先锋,并试图告诉人们:宗教使人活在恐惧当中,但这本书叫人无需再害怕。

余牧师认为,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鼓动“人要重新夺回定义我们价值的权力”。而这价值的背后就是世俗主义。“世俗”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ecular,出自拉丁词汇Saeculum,它指当下、此刻。人活在“当下”、“此刻”就是意义的全部。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当下这一刻的感觉就是人意义的全部。

在过去50年里面,改变得最厉害的是“自由”。1958年,牛津大学的一个教授写了一篇论“自由”的文:自古以来,自由有2个定义。一:从负面的角度来说,没有限制,没有规范,这就是真的自由。二,人的本性可以自由的发挥到最美最好时,就是自由。

余牧师指出,纵观人类历史,对人类伤害最大的自由观是第二种。“不要告诉我人应该怎么生活”,“人性到底是怎样的”,人所关心的是“我受到了什么约束和规范”,认为当这些约束规范都除掉了,才是真正的自由。

1975年,一位大学教授写了一本名为《公义》的书,他认为任何人不受到任何规范,这就是自由,唯一要受到的束缚就是公平和公义。公平是什么?按照我们自己设定的游戏规定来进行,这就是公平。

伦理道德也是,并非从客观角度来定义,而是从个人的感觉来判断:“我感觉好,这件事就很好;我说不好,这件事就是坏的。”20年前,牛津有一个思想家和学生探索善恶伦理的客观的事实,到底好与坏善与恶有没有客观的标准?那位基督徒思想家认为有,但这遭到了反对,他们认为善恶反映的只是个人感觉的好与坏。

这个时代很多时候讲理性,但是理性越来越成为个人的理性,用人的理性来得到最高的效益。人作为一个主体,成了确立真理的基础,这时,真理就变得个人化,理性是用来将个人高举的真理进行自圆其说,论述上也变得感受化。“我感觉什么是对的,什么是真的”,也就是说,相对主义在这个世界非常流行,否定了客观、普遍的真理,个人觉得什么是真的,那就是真的。到了教会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对一段经文的解答,我认为这段经文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意思。有一个教授曾说:经文客观的意义有吗?没有。有多少读者这段经文就有多少个意义。

现在的相对主义已经到了什么地步?我们现在活在一个自由市场的文化领域里,为了保障这个市场绝对自由,只要有人买,就可以卖,哪怕是性爱、儿童……自由主义就成为自由市场的打手。

很多年轻人沉迷于物欲、情欲当中,觉得自己选择了自由,其实却被市场的设定所支配。道德基础逐步塌陷,人的人格主体也正在逐步瓦解,人的焦点在自立、成功上,却失去了生命的内在性、中心和信念。

基督教的伦理越来越模糊,在这样的文化激流底下,我们需要怎样的神学和神学教育?需要去思考。

什么是神学?余牧师提到神学家卡尔·巴特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神学是一门科学,是批判性的科学,批判教会的宣讲到底是不是合乎神的启示,是不是切合世界的需要。

教会的宣讲是否合乎神的启示?我们讲的是基督的福音还是迎合社会潮流的人生哲理?教会宣讲的是不是基督?是不是转化生命的福音?“神学就是教会宣讲的自省。”一定要以圣经作为基础,世界无论怎样改变,我们也要立于神的话语上。

神的道是道成肉身的道,这个道必须要进到罪里面,以人的罪为焦点,要回应世界心灵的死症。然而,怎样回应呢?余牧师指出,神学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回应这个时代的极度的个人主义,因此,神学院要想何为今天神学教育的重心,思考如何重建人格生命和重塑社会伦理。

“神学是生命的学问,传道乃铸人之作,铸人必铸己以道。”余牧师勉励神学院校的老师们,要将道写在人的生命中,信得深,活得真;活得真,影响大。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