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思考】中国教会离真正的复兴有多远?(五):复兴能靠新措施推动吗?

作者: 施迦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2月22日 08:17 |
播放

当大家都在高喊复兴口号时,难免出现狂热情绪,这时需要有人冷静思考真正的复兴是什么,复兴完全是神的工作,还是可以靠人为的一些新措施推动?相信这也是中国教会当下需思考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复兴,很可能会偏离复兴轨道,造成混乱或分裂。就如1827年,在美国纽约州教会出现的第一次分歧,那是宣教历史以来,教会领袖之间头一次对于复兴的意义产生不同见解,而且两派教会领袖都宣称自己相信圣灵的工作,是复兴的拥护者。

当笔者在阅读《真正的复兴》这本书关于这段分歧历史的记载时,也激发了自己对复兴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复兴是完全靠神的主权,人不能做什么事促使复兴的发生,还是说复兴能够靠一些新措施推动呢?笔者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该书的作者伊恩·默里将这两个不同派别的观点通过当时领袖的争辩呈现出来。在此,笔者也将这个分歧争论的一些焦点编辑整理,与读者共享,激发大家一同思考“何为真正的复兴”。

这两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反对采取新措施推动复兴的阿萨赫尔·内特尔顿,另一派是支持采取新措施(如慕道友聚会、悔改者之座、煽动会众狂热情绪等)推动复兴的查尔斯·格雷迪森·芬尼。二人对复兴所持的不同观点导致长老会出现分裂。

刚开始,内特尔顿写信提醒芬尼需警惕复兴期间许多新措施的做法,要除去这些谬误的东西,因为复兴是完全掌握在上帝手中,人无法谋划和预测,警惕狂热主义的危险性。

然而,芬尼认为,内特尔顿等人提醒人们加以小心的东西,也是那些属世的人反对的东西,提出这些警告的人,其心肠必定和那些顽固的罪人一样冰冷,所以芬尼毫不在意内特尔顿的建议,由此分歧逐渐恶化。

对于这两种观点的分歧,有一些正统教会的牧师发表小册子《奥奈达县联会的牧师致各教会的信》(简称:《牧师的信》)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过分谴责或过分赞同;过分追求外在表现;对伪信者不加防备;夸耀和喧哗;匆忙认定人们已经信主;感情用事;太多地谈论反对者;指责忠心服事教会的成员冷酷、愚蠢,甚至说他们是未曾信主的死人;滥用提名祷告的方式;将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看作复兴的敌人,谴责他们;任何措施,只要能够带来成功,就被看作正确的、被上帝许可的。

其实,作为属灵前辈,内特尔顿曾多次肯定芬尼的才干和热心,他希望芬尼能除去一些狂野的气质,这被他称为“反叛精神”,他认为芬尼信主不到三年,没有时间思考后果,而是具有初信主之人的热情,却缺少一位朋友监督和引导,所以他希望芬尼明白自己的心意,也希望能做些事帮助芬尼纠正错谬。

但是,芬尼坚持将新措施作为复兴的根本加以捍卫,如果这些措施等同于圣灵的工作,那么反对这些措施的人或其倡导者,就是在反对复兴,换句话说,就是违逆上帝。芬尼对这一点坚信不疑。他在40年后写的《芬尼回忆录》中,把自己的事工与复兴等同起来。

有些人可能认为,通过平静讨论各种不同措施之间的优劣,分裂是可以避免的,但这样的希望最终破灭,正如内特尔顿预见的那样,两派之间有着根本性的分歧。

分歧核心:关于悔改归信的教义不同

关于复兴中的正常感受与情绪狂热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引起大家讨论,有人认为问题的焦点不在于会众是否应当在听到讲道之后产生激动的情绪,而在于传道人是否应当采用除讲道与祷告以外的其他方式来煽动会众的情绪:例如,为引起听众注意而说一些危言耸听的话,公开评论某些特别的人、提名为一些尚未信主的人祷告,及使用慕道友聚会方式迫使个别人祷告或“顺服”等。

关于此次分歧核心,关键在于对悔改归信的教义不同的理解,芬尼宣称,任何人要悔改归信,只需要做出意志上的决定,而不需要发生本性的转变,他认为控制人行为的,是人的“意志”而非人的本性。芬尼认为悔改归信的过程并没有上帝的作为,这并不是一个再造的过程。芬尼说,要让人悔改归信,“狂热的气氛是必不可少的”。他承认,“忧伤者之座”等措施对传福音至关重要,这些做法是为了让人迅速地悔改归信。

并且芬尼在《演讲》中宣扬的新原则也是非常骇人的:复兴就如个别人的悔改归信一样,可以通过适当的“手段”来“推动”,实际上,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不过,一些年长的教会领袖明白,教会顺服《圣经》的教导是理所当然的,至于祝福是否随之而来,则完全由上帝决定。“复兴”是属灵上的重大进展,它不可能从“方法”的角度加以解释,因为从始至终,教会一直忠心地践行这些方法。因此,福音派认为,复兴的来临是不可预期的,是突然发生的,是拥有绝对主权的上帝所决定的。

然而,芬尼反对这样的看法,他认为,如果基督徒能够同心合意、满有信心地为复兴祷告,那么复兴立刻就会发生。

而反对芬尼的人认为他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即认为人只要在意志上降服就可以重生,这让他成为一名伯拉纠主义者。对芬尼来说,引起“公众注意”已经成为传福音的基本组成部分,他认为,成为基督徒只是一个决定,人可以通过站起身来、跪倒在地或是走到众人之前来表明自己的决心。

芬尼相信,讲道应该立刻让罪人悔改,应该取得立时的果效,传道人也应该期待马上看到效果,但反对他的人说,主耶稣的讲道都没有这样的效果,上帝也没有这样的要求,传道人的责任只是忠心传道,只有上帝能决定最后的结果······

这场分歧,虽然没有最终的定论,但从中看到曾经发生过的如今教会同样在发生。

对于悔改归信,决志祷告等行为,在中国教会的一些布道会上也相当盛行,一般当牧者讲道完便开始呼召,会邀请现场有感动信耶稣的新朋友到前台一起做决志祷告,并欢迎他们成为基督徒,成为神家里的一员。

但有一位山东牧者称他所带领的教会不采用这种方法,他不认为一个人做了决志祷告就成为重生的基督徒,而是强调要有生命的更新和改变,通过他们的举止行为以及道德层面是否发生改变来判断其是否重生得救。

如今中国教会遍地开花,每个地方教会的特点各不相同,对于复兴的理解肯定也有所不同,但需记住的一个原则就是:上帝的心意永远都是合一而非分裂。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