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微信

面对死亡的惧怕:谁来关心临终关怀?教会须挺身而出

作者: 施迦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3年04月01日 00:52 |
播放

由于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临终关怀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面对死亡,老人们都有惧怕,很希望有家人亲友相伴,安宁淡然离去。但是真正能给灵魂带来安慰的,是救主耶稣,所以面对临终关怀的需求,教会当挺身而出。

现在许多医院里面可以看到,在人们的疾病已无法治愈、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情况下,临终关怀主张放弃积极治疗,注重病人尊严和心灵各方面的需要,减轻病人痛苦,提升病人的生存品质,并延伸到给病人家属以支持。

惠州的临终关怀服务刚刚起步,正处在从宗教仪式向心理学治疗的发展过程中,过去一两年,有100多名志愿者参与了这项工作。大多数市民并不知道如何照顾临终病患或老人,临终病患和老人常难以得到适当陪伴与安慰,走得痛苦。

在国外,临终关怀的出现,与过度治疗有密切关系。英国护士桑德斯在晚期肿瘤医院工作,目睹无数垂危病人的痛苦。桑德斯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于1967年创办了世界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她认为,应尊重病人的选择和自然生命的规律,不依靠生命支持系统,安然等待生命的结束。

参与临终关怀的志愿者们希望从服务中学会面对死亡。董大姐是惠州市老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自2005年开始做志愿服务。一年多以前,她开始做临终关怀的服务,还发动了二三十个老姐妹一起做。董大姐曾经得过重病,那段时间她内心满是恐惧与忧虑。

“我本来就是老人,对于疾病和死亡,有很多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身边的亲友在逐渐离去,就是那些个和你一起唱歌跳舞、做志愿服务的姐妹,也有突然去世的。这时候,家人不舍,大哭;病人老人也放不下,难受,走得不安宁。你就会去想,如何能够走得更安乐些,如何让亲友深沉地追思、快乐地生活,而不是恐惧、愧疚。”董大姐说。

中国式的临终关怀,是人伦孝道的再一次倡导。让家属陪伴着临终者,回忆他的喜好,讲述他的一生,减轻他的恐惧,让他们在这个世间的最后时刻里,干净整齐,安定淡然。

许多临终关怀志愿者都有一定的信仰,敬畏生命,才参与其中。在普通市民眼中,临终关怀还是一个如此陌生的词语,人们并不愿意去谈论死亡的事情。

对于临终关怀,有些教会也在着手做,但是力度还不够,没有形成专门的服事团队。笔者曾经在河北走访时认识一位103岁的老姐妹,她告白说神让她活一天,就感恩上帝一天。她万全没有对死亡的惧怕。

因此,教会对于临终关怀这一方面,是与社会服务很好的接洽点。把福音传给那些濒临死亡的老人,带给他们灵魂真正的安慰。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