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康晓蓉:访5•12地震震区有感

作者: 康晓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2年03月28日 10:10 |

 2012年3月22日,本是作为工作到彭州市委,蒙神眷念,所做的顺利,中午就办完了。吃碗面条后乘上乡村公车向龙门山里进发,沿途一路感谢神!2008年地震时这里大山摇动,小山挪移,完全的被撕裂,但如今重建得之美丽,非眼见不可置信。政府官员对我说,重建让震区的发展提前了30年,本来要用30年以上的,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发展了。    

几经辗转才到了位于红山村的山脚往上处的“和谐新福利院”,这是一个全由基督徒建立和负担的照顾残疾人、孤寡老人的福利院。靠着教会的奉献,从设计到施工、建设,全是众弟兄姊妹一手一砖地做出来的。地震后相继有一千多个弟兄姊妹来到这里服侍,如今常年在这里侍奉的有20多个弟兄姊妹,有农民、教师、工人、记者、老板、科学研究者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会并不同的宗派。神让他们在事工中奇妙地合一,没有为不同的教义领受去争吵,也没有为怎样分组差遣而不悦。透过他们和他们的工作才能看清神的作为:绝不仅是带来外在的重建,更紧要的是生命的复兴。

先来接待我们的是福利院的院长高弟兄,一个来自陕北农民,5•12地震后带着妻子来到这里救灾扶助并就此常,2011年在此地得了个儿子。我们到时他刚接待了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领导,正和从浙江杭州、萧山教会来看望的弟兄们灵修。说话不到十五分钟,从北京、香港来的三个弟兄姊妹也到了。他们远道而来看望“家人”,并看看怎么搭配起来工作,他们主要做留守儿童的帮助,有一整套的服侍模式和工作。福利院的董事长金弟兄也参入了交流,分享了在广西等地对学校和孩子的服侍。金弟兄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基督世家,到他这辈已是第五代了。

两小时后我搭他们的车下山,他们到通济中学找校长谈暑假夏令营的活动,组织大学生过来帮助和交流。然后他们又赶到一百公里之外的安县,另一个地震重灾区的扶助点。福利院的和浙江杭州萧山教会的弟兄姊妹向我们送别时,彼此祝福并盼望,各自都有事工,因着相互搭配而暂聚,再见时是新的进展,新的带领。尤其看到其间几张二十多岁的弟兄的脸,似乎看到了下一代的希望,他们如此年轻,就开始了不与世界为友的全然摆上。

 基督徒真有爱心,有传道热情,如果是这样理解,恐怕还在表层不了解实际。实际情况是根本不能公开传福音,在党国之下,明确规定在灾区传福音的马上赶逐出去,绝不留情。弟兄姊妹们是这样“潜伏”下来的:修建福利院、养老院,开个小小的商店,理发店、图书室;或在当地打工、种地;或以NGO组织、开发公司的名和政府接洽工作。就像两百年前基督新教的宣教士马礼逊等人要进来,得要有身份的遮盖。

  当时马礼逊面临着四大困难:一、清廷禁教令不准传教士进入内地。二、华人不得信教,且不能教洋人习中文,违者处以极刑。三、受到东印度公司的敌视,他不敢暴露英国人的身份,只能冒充美国人。四、马礼逊也遭到罗马天主教的嫉妒,以前还没有基督新教进入中国。1809年2月,马礼逊接受东印度公司的聘请,担任其译员,时间长达25年。接受这份工作是通过这份身份的遮盖而居留中国,有助于学习中文,所得薪酬可减轻差会的财务负担,也或许还能改变东印度公司敌视宣教工作的态度。在华25年间,马礼逊和同工在许多方面开先河。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使圣经得以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成为以后汉英字典编撰之圭臬;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为第一份中文月刊;开办“英华书院”,创办教会学校;和东印度公司的医生在澳门开设眼科医馆,首创医药传教的方式。

以后的宣教士都是在这个模式上继续发展的,译经、编字典、办刊、设学校、开医馆、建公益性的公司或机构、印刷出版等,不仅传道宣教,也开展广泛的中西文化交流。正如德国哲学家、科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在他的书信中所说:“我以为(在中国的)布道运动是我们这个期间最宏伟的壮举。它不但有利于上帝的光荣,基督的宣扬,亦大地面促进人类的广大进步,以及科学与艺术在欧洲与中国的同时成长。这是光亮的开始,一下子就可完成数千年的劳动。将他们(中国)的知识带到这儿,将我们的引见给他们,两方的知识就会成倍的增长。这是人们所能想像的最宏伟的事件。”(李文潮、H•波塞尔编:《莱布尼茨与中国》)龙门山之行让我看到宣教士的工作和意义不仅是文化的交流促进,更重要的是打下了信心的根基,播下了生命的种子。

    原来生命是这样传承的:

    在离“和谐新家园”不远的彭州白鹿镇有著名的白鹿上书院,建于一百多年前,为法国天主教的宣教士所建。一般人都以为是教堂,实际上这动用工人近千人,历时13年修建的是天主教修院,建成于1908年,俗称“上书院”,石做的门檐上刻着“SEMINARIUM ANNUNTIATIONIS 1908”,直译为“苗圃1908”,一座专为培养和训练宣教士的大学。当年的上书院盛极一时,曾有不少法、英等国的学生和信徒在此学习。解放后白鹿上书院渐废,2008年地震时全部坍塌。2012年5月12日将向世界重现修旧如旧的部分景貌。只要生命的种子撒下去,神国的扩张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常想福音究竟是什么呢?福音实乃生命本身,生命本身的盼望、智慧和力量,祂让人成为人,让人活得像个人,活出本来的神的形象和样式。

 沿着马礼逊开辟的传播模式,大批的宣教士深入中国内地。至今仍然道路艰险,条件凶恶之地都刻印上了他们的脚印。从怒江到雅鲁藏布江,从大渡河到青藏高原,从贵州石门坎到苗、彝、藏、纳西、僳僳、怒族等少数民族。他们简直是天才,为苗族、僳僳族等连文字都没有的民族创立文字,谱写赞美音乐,并教会大家认读书写。他们还开办学校,修建运动场、游泳池,做农业开发,研究培育新的植物等。这些传教士中不乏人类学者、科学家、考古学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等,其中加拿大的传教士林则在成都的华西医科大学首开口腔科,对中国近代牙医学教育创立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英国的传教士威尔逊的中国西部的植物研究资料如今更显珍贵……

现在生活在世界第二大峡谷地带的僳僳族仍90%以上信主,礼拜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打着火把走上百里的山路,走到下午才能走到教堂礼拜,结束后再打着火把回家。那时去到僳僳族的宣教士富能仁以高尚的心灵、神圣使命感,感动了朴素的僳僳族兄弟姐妹。在他的感召之下,美国人斯特劳,德国人汉森,也先后来到险峻的大峡谷……生命就这样经历着改变与翻转。

“剑桥七杰”只是这些宣教士中的一个缩影,王怡写道:“19世纪末的七位剑桥大学的高材生,有的光芒四射,有的家世显赫,但他们却甘心情愿地投向中国,其中有三位被上帝射向了四川。这七位宣教士中,有五位的母亲是寡妇。其中一位寡母含辛茹苦养育了七个儿子,六个都离开了英国外出。第七个儿子盖士利是圣公会的牧师,当他决定远赴中国四川宣教时,他妈妈多么舍不得,鼓起勇气去找戴德生,恳求内地会拒绝她儿子的申请。但几天后,这位母亲却得着圣灵的安慰,她写了一封信给戴德生,信上说:“这条路已够艰难,如果我再加以阻挠,那我不就成了神的好儿子的坏母亲?”随后,她又写了一封临别信给儿子:“愿神不轻看我将你献上的那点信心,也愿我们不觉得从此隔离,而是常在施恩的宝座前相遇。”据说盖士利牧师终生都携带着这封信,直到埋骨在四川阆中”。

 盖士利的妻子李美丽师母据说是基督新教第一位来华的女性,她协助丈夫创办了阆中的仁济医院和护士学校。近30年的服侍工作之后,盖士利在开县施洗时染病身亡,几个月后李美丽追随丈夫而去,两人同葬在四川阆中的圣约翰大教堂后面右侧。长眠这里的还有其他同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以毕生精力侍奉传道的仁人志士,从部分残存的碑文中仍可见的有牧师章悟道、牧师司道衡、传教士佛•基•斯诺、传教士阿塞尔•劳伦斯等。现在位于成都市中心的上翔堂也是盖士利牧师所建,原名圣约翰堂,他为纪念在英国的母校圣约翰学院。

 到1921年,四川的从大学到中学、小学的各类学校70%由教会所建,大批的人才从这里输出。比如全球著名的“布衣教诲之父”晏阳初,曾任悉尼大主教的莫如德,原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之父鲁季璋等人都是从盖士利的教会学校辗转上海而走向世界舞台的。国民党、共产党高层领导人的相当一部分都就读过教会学校。到1949年12月止,先后进入四川的宣教士共计1808人,布道士人数在世界排名第四位,此间来自英、美、加三国的宣教士占全体的93%。这些人相当部分没有记载,没有显名,但他们把一切都献给了这片土地。

 直到今天才明白为什么中国福音的复兴从农村开始的。1949年12月,所有的外国宣教士被驱逐出境。1950后更严峻的考验临到,妥协的归为三自,不妥协的转入地下敬拜,坚持信仰的被投进监狱。76年后这些坐监的传道人从监狱出来,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回家,没有去看看经过二三十年后家里还有没有剩下什么人,就到乡下村里开起了布道会。存留的福音的火种一下子就复苏四燃,凡圣经里有过的神迹奇事到处兴起。这一波的复兴以河南最盛,素来基础深厚的浙江温州、福建厦门等紧随其后,蔓延至全国各地。

 老一代的传道人知道自己时间不多,勤奋做工。年轻的一代迅速起来,以更大的热情继往开来。当时的热情高涨的程度是现在的城市教会、欧美教会根本无法想象的。河南的一个弟兄是其中的代表,他8岁悔改信主,18岁就开始出来传道,每天奔走几十里地,从这村到那村,这地到那地。在车站、在晒场、在集市、在乡村传福音,有感动的就给吃顿饭,晚上就睡桥洞、码头或旷野。被抓起来打一顿是家常便饭,轻伤不下火线,重伤到百姓家养一下又出来。后来不仅暴打,而且严严关押,从十来天到几个月不等。有一次被关了近一年,受尽折磨,除了酷刑之外,就是常赤脚扔在雪地里,一个冬天下来涌流弟兄的骨头都变形了,监狱长怕死在里面给自己麻烦才放出来。出来之后就等着主来接走,奇妙的是主没来接走,差了一个曾为福音坐牢20年又是医生的弟兄来医治了他。但比身体的伤痛更心痛的是创立的教会因纷争而四散,和弟兄们一起跪在地上祷告: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打工潮狂涌向城市,城市教会又神奇地复兴,越来越多的白领、知识分子归主。教会面临的各种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各派、主义”高举。在教义性的知识性的争论前,神籍着地震和震后的服侍说话:福音不是神学知识或宗教,是真实的活出来的生命。圣灵感动弟兄姊妹去了震区,又根本不能公开传福音,却得在一片废墟上站立并要帮助废墟中的人们站立,怎么办?很多人都认为基督徒和佛教徒、爱心人士一样,高尚、善良、乐意帮助,是一些好人。但真正的基督徒知道好人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自己的起点是无知的罪人,自己的终点是属神的人。
 
大地震近四年来,借着灾难从中获利的假弟兄、经不起试炼的、或神有另外的服侍带领的,大多被“淘”走了,能长年留下来的弟兄姊妹懂得更需要帮助的、更需要悔改的是自己。为此他们自己活出光彩,活出敬虔,毫不声张地读经、祷告、聚会,更谦卑地工作,更喜乐地生活,直到被服侍的人主动提问,你们离乡背井却能活得这么好是为什么?为什么不计回报地待我们?为什么在面对误解、欺负能如此坦然……从村长到乡镇书记,从学生到农户,福音如此简单地传开的。
 
是的,路从来都只有一条路,在任何处境下都活出基督的荣美的生命,让爱传递爱,让生命感动生命。

                                                                                                                                                                   写于2012-3-23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