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祷文中有这样的话,“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那么是谁在试探我们呢?是上帝?魔鬼还是我们自己?
耶稣在旷野中,接受魔鬼的试探,约伯也接受魔鬼的试探。这些试探都是魔鬼来做的吗?在我们外面,真的有一个魔鬼专拣我们的软弱之处,用体贴我们欲望的方式给我们挖陷阱吗?
耶稣面对魔鬼的试探,这种试探在魔鬼看来是试探,是因为牠看到了耶稣的软弱之处——四十天没有吃东西,身体虚弱,此时祂最需要的在魔鬼看来是物质的满足,是欲望的沟壑。但是这些只是魔鬼眼里看到的。
在耶稣呢?祂自己也觉得自己此时是最脆弱、最软弱的吗?也许在身体上,饥饿会让人有点虚弱,但是在耶稣的人性中,却是无比坚强的。所以,魔鬼抛出的几个炮弹都打在棉花上。耶稣内心对上帝、对真理的坚定,让这些在魔鬼看来是试探的攻击,在耶稣这里却变了性质,它们再也不是试探。
上帝会试探我们吗?我们首先要看什么是试探。试探就是利用人的软弱挖陷阱,然后让我们自己心甘情愿地跳下去。就像耶稣遇到的试探,你如果自愿拜魔鬼,把自己的尊严和独立交给牠,那么就能成为世上的王。成为有权力的人上人谁不愿意呢?因此人们会心甘情愿,感觉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一样跳进陷阱。换句话说,试探就是就是我们要犯罪时,那个递刀子的人。
耶稣说:“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求饼,反给他石头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吗?”上帝是爱我们的上帝,像父母一样。我们的父母会在我们犯罪的时候,给我们递刀子吗?既然父母都不会,那么爱我们的上帝又怎么会为我们设置陷阱呢?祂甚至将祂的独生子,为我们钉上十字架,下到死亡的幽谷,又怎么会为我们设置圈套呢?
上帝不会试探我们,因为祂没有这个必要。试探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的人性。
一个大教会的牧者,面对每周几万的奉献款,他心里起了痒,这些钱如果能给他多好。于是他开始动起了歪心思,想方设法虚开发票,贪污奉献款。请问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拿刀子逼着他贪污犯罪了吗?还是求着他犯罪呢?显然都没有,是他自己想了,是他的人性深处没有住着上帝,而是住着贪欲。试探他的是他自己,魔鬼可不能背这个黑锅。
一个因为儿子的婚姻问题,而焦虑失眠的老基督徒,偷偷地去找算命先生算算儿子的婚姻什么时候能解决,也偷偷地跑到寺院去烧香拜佛,但求一线姻缘。是她不信上帝了吗?还是她不相信上帝对她的带领呢?是那个算命先生跑到她家,花言巧语哄她算命吗?还是那个寺院住持跑到她身边,说上香求姻缘有巨额返利?显然都不是。没有人诱骗,没有人强迫,也没有人怂恿,她就是自己想去了,是她自己的人性想去了。因此,这里如果是试探,那么是谁在试探我们呢?是魔鬼吗?魔鬼在哪里?是她自己在试探自己,是她自己为自己挖了一个深坑罢了。
在主祷文中,耶稣告诉我们“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或译:脱离恶者)”。怎样才能不遇见试探呢?我们还是从耶稣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耶稣怎么面对这些诱惑的呢?魔鬼并未强迫耶稣服从自己,但是耶稣自己胜过了。显然耶稣生命深处居住着上帝。祂面对魔鬼抛来的每一颗子弹,都能用上帝的话来抵挡。这不仅是祂对上帝的话很熟悉,更在于祂把上帝的话融进生命里,成为坚固人性的力量,成为生命的营养。我们很多人与耶稣不同,我们把圣书读了很多遍,也耳熟能详,别人问起来也如数家珍,但是上帝的话却没有走进我们的生命,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生命坚固的力量,以至于我们虽然信奉上帝多年,但是人性依然没有被信仰和上帝的话语支撑起来。
耶稣面对魔鬼说把石头变成食物的时候,祂没有把魔鬼的试探当作试探,而是拿出上帝的话——人活着不单单靠食物,乃是靠着上帝的话语。耶稣并未否定食物的价值,而是说人有肉体,也有灵魂,肉体需要食物,但是不能为了肉体而出卖灵魂。魔鬼的意思就是想用物质的方式来收买灵魂,但在耶稣这里不起效用。所以一个用信仰加固生命的基督徒,是不会遇到魔鬼的试探的,因为那些在魔鬼看来的试探,在他这里根本就不是试探。
人们常常遇到的试探不是外面的魔鬼抛来的,因此我们不要处处防着魔鬼,有时候魔鬼会被我们当成人性的替罪羊,替自己的软弱背锅。
试探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学习上帝的话语,让话语成为我们生命的加固力量,才能让我们远离试探、远离凶恶。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