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我不会感激一个只为我祷告的人......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1月18日 11:33 |

每次去教会,最让我感动的不是牧师的讲道,不是一句句“我为你祷告”、“愿上帝祝福你”的问候,而是每一次去教会看到的一张张对着我微笑的脸庞,我觉得他们的微笑,对于我的内心来说犹如早晨驱散黑暗的阳光。而那一句句“祷告”、“祝福”之类的话,和这些发自内心的微笑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我依然清晰记得,我平生第一次过生日吃蛋糕的情景。那是大概十五年前的光景,我大学刚毕业,考研失利,感情也受挫了。也许那是我人生中不多的灰暗时刻。而这个灰暗会时刻中,却也难能有段灿烂的回忆直到今天还在安慰着我。

那段时间,我在温州一家教会集训,与我一同集训队友们知道了我的情况,也恰逢我的生日来临。他们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为我筹备的生日聚会。当我一脸茫然地走进二楼的房间,我首先看到的不是蛋糕,而是每个人的笑脸,每个人给我的拥抱。我不得不说,那一刻,我的心融化了,我眼里流下了泪水。因为那一刻是我最无助的时候,正是他们的拥抱给我带来的温暖。

那是一个没有多少祝福的语言,没有多少多余的动作的生日聚会,当然,也没有祷告,没有宗教的祝福,没有任何的宗教相关的内容。今天,我不记得了那时我们说了什么,只记得那些温暖的拥抱。

直到今天,我对那场集训的神学和教义内容早已忘记,但是我还清晰记得那里每个人的微笑,每个人给我的那无声的拥抱和支持。

有很多真诚的祝福,是不需要什么宗教的标记的,因为这样的祝福,不是来自哪个宗教的神灵,而是来自心灵的诚实,他不需要仪式。

我依然记得,当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谈了一个不信耶稣的女朋友,正是那些经常为我祷告、为我求上帝祝福的信徒,出面阻止我与一个非信徒恋爱,而不会问我幸不幸福,喜欢不喜欢。

来到教会,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那些“为你祷告”、“上帝祝福你”之类的客套话。与其说这些客套话,不如真诚地交个朋友,真诚地微笑和鼓励。这让我想起了耶稣在好邻舍故事中所说的话。

祭司走过的时候,面对这个奄奄一息的人,没有任何反应,正如我们聚会结束,牧师走过一脸愁容的你没有反应一样;祭司的支派利未人同样如此;也许后来又来了文士、法利赛人,他们跪下来为这位受伤的人祷告,然后也离开了。而唯有一位被犹太人排斥的撒玛利亚人,没有祷告,没有祝福,只是行动了,把他带到了旅店,拿出钱来给了店员,央求他照顾这位伤者。

耶稣说,在这几人中谁是你的邻舍呢?这样的邻舍,他不是犹太人,却同样得到了耶稣的赞赏。因此,一个真诚祝福他人的人,必然是在行动上,而不是仅仅在礼节一样的宗教祷告上。

每每听到“为你祷告”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想起这样的情景,大街上有很多人脖子上挂着十字架,甚至胳膊上纹着耶稣受难像,在刚信耶稣那会,我还天真地去问他们的是不是信耶稣,还以为他们是虔诚的信徒,结果没有人承认自己是基督徒,因为十字架也罢,耶稣受难像也罢,不过是个流行的符号、时尚的标记罢了。而那些随意说出口的“为你祷告”的口头禅,也如同那些挂在脖子上的十字架、纹在胳膊上的耶稣像一样,成为一种时尚的标记。正如这些时尚装饰的背后不是指向耶稣,那么这些祷告背后同样不是指向福音。

我想说,如果你真的关心我,请你和我聊聊家常,请你和我交个朋友,请你了解我的感受。说真的,我不需要你的祷告,也不需要你的祝福,因为这些上帝比你更清楚我需要什么,上帝也比你更清楚怎样安慰我。

耶稣说,我们要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因为耶稣更清楚人心,怎样敬拜上帝,同样也会怎样对待别人。

祭司以为自己就是上帝的代言人、在地上是最神圣的,因此他们享受着人们的膜拜,他们以为人们这些膜拜都是敬拜他们的,他们忘记了身后的上帝。他们对上帝的敬拜不过是狐假虎威的一种工具罢了。因此,祭司对上帝性工具性,同样对邻舍也是工具性的,他们内心对上帝没有诚实,对别人也没有诚实,因此他们路过那个遍体鳞伤的人时,冷漠地走了过去。那些为了天堂的入场券而虔诚敬拜上帝的信徒,显然功利性超越了内心的诚实,他们忘记了上帝是观察人心的上帝。这样的信徒对待身边的人也同样是功利的。

因此,那些貌似热心的“为你祷告”之类的话,其实不过一种客套,是一种在信徒面前虔诚的装饰而已,他们除了祷告之外,没有什么进一步的动作。这些祷告的背后,不过是他们例行公事一般的形象标记而已。

一个用心灵和诚实敬拜上帝的人,也会用心灵和诚实对待社会。因此,耶稣说拜上帝不是这个山头也不是那个山头,而是用我们的内心和生命。而今天的我们不过是把山头换成了宗教仪式。

因此,我不会感激一个只会为我祷告人。因为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出于内心的拥抱,所带给我的,就远超过千万遍的祷告。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