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华人学者新作《分裂:后宗派的中国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于网上召开新书发布会

作者: Hannah翻译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11月08日 09:50 |
图源:新书发布会视频截图 +
+

《分裂:后教派中国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Schism: Seventh-day Adventism in post - denomination China)图书发行网上活动于10月15日举行,这是第一本记录中国基督复临派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10年代的生活的专著。

本书的发行活动由刘氏亚洲研究所、圣母大学和圣母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了复临安息日会作为少数宗派如何设法在所谓的后宗派中国保持其宗派身份的。

作者周翠珊博士(Dr. Christie Chui-Shan Chow)是世界基督教和中国宗教的独立研究员,她本人也是一位来自香港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成员。她观察到,拥有超过40万名成员的中国复临安息日会是中国新教和全球教会的主要贡献者,但迄今为止却少有对这一新教少数宗派的研究工作。周博士说,中国复临安息日会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基督教在1970年代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发展。

在普林斯顿神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周博士认为,虽然1949年以来,由于没有受到外国传教士的影响,基督教在中国大陆经常被视为“后宗派”或“无宗派”,但对中国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会的仔细研究可能会挑战这种说法。“(如果是这样,)我们如何解释,在中国,美国的基督复临派教义和实践继续定义这群信徒的身份和神学? ......如果你‘在暗中’观察他们(中国的新教基督徒),观察他们的信仰是如何实践的,在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中,一些信徒强烈地认为他们是一个独特的宗派。”

周博士的书采用了民族志和档案学的方法,研究了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温州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这是一个探索资本主义、法治和城市化的革新时代。温州这个以基督徒人口众多而闻名的华东沿海城市,正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分裂的发源地,周博士发现,在外界的压力环境下,当地的基督徒会坚持自己的信仰,这种对信仰的坚持,有时甚至会强烈到通过分裂一个教会来推广他们认为是正统的信仰。

普渡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助理主任,克里斯托弗·怀特教授(Professor Christopher White)同意“后宗派”的中国教会比听起来更复杂。 他补充说,这本书“揭示了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不仅是中国基督教的一个独特群体,而且该宗派本身也分派系。事实上,正是通过分裂,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得以保留独特的信仰和实践。”

怀特教授特别评论了周博士书中一些鼓舞人心的发现,对此他呼吁进一步的研究关注。首先,三自教会和家庭教会之间存在重叠的灰色区域,有些复临派教会在国家进行了注册,有些则没有,并且都在寻求保留宗派特征。他还说到,这本书罕见地揭示了基督教如何在文大期间不仅幸存下来,甚至还得到了扩展。“1949 年大约有 100 万新教基督徒,而到了1980 年代初大约有 300万。周博士的书阐明了这种增长是如何发生的”。他呼吁对个人和教会在这几十年中是如何应对的进行更多研究。

在接下来的问答环节中,周博士回答了中国基督复临会教徒如何看待分裂,一些中国基督复临会教徒从分裂中看到了积极的影响,这使基督徒可以在和平中以不同的、分别的方式进行敬拜。当被问及为什么中国人接受这个少数宗派时,她指出末世论是吸引中国信徒的突出特征。

《分裂:后宗派中国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是刘氏中国基督教丛书的第一本。该系列的编辑、爱丁堡大学神学与世界基督教高级讲师曹荣锦博士(Dr. Alexander Chow)介绍,该系列旨在提供比中国大陆新教更广泛的“中国性和基督教”图景。据刘氏研究所称,预计将有9本书陆续出版,大约每年出版一本。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