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9日
微信

基督徒如何看待童身的恩赐?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1年05月21日 13:56 |
播放

使徒保罗曾说:“论到童身的人,我没有主的命令,但我既蒙主怜恤,能作忠心的人,就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你们。”保罗在后面的经文也解释了关于童身的原因,乃是为了更好的传扬基督的福音、完成神的托付。

因为没有结婚的人可以专心的以福音的事情为念,专心讨神的喜欢,但一旦进入婚姻中就会思想取悦丈夫或妻子,照顾家庭和孩子等等,就会将精力从福音事工上有分散,因此保罗说他自己的意见乃是“人不如素守安常才好”。但保罗并没有否认婚姻的意义,他也谈到未婚女子、未婚男子、丧偶之人,结婚或者再婚并不属于罪,乃是属于正常之事,在情理与真理之中。

圣经也记载耶稣说:“因为有生来是阉人,也有被人阉的,并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这话谁能领受,就可以领受。”无论从耶稣还是保罗的叙述中,都可以清楚的看出,童身的呼召乃是一种特殊的恩赐和恩典,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如此,因为婚姻同样是神所创造的,人也有在婚姻中学习功课、养育敬虔后裔的使命。

我见过一些拥有童身呼召的同工们,和他们沟通和相处的过程中,的确可以看见特殊恩典的陪伴。他们全时间生活在教会中,忠于上帝的所托,将自己的梦想、人生、目标与神的旨意完全融合在一起,在他们的身上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不同的心志。

然而关于童身,并不是个人的选择,乃是上帝恩典的选召。

同是在福音行列中,有人看到童身服事所带来的好处,于是就立定心志想要进入童身的行列中,但是却不自觉的进入到了婚姻中,有些人未曾想要童身,但是却不自觉的走了一生,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基督的拣选,神拣选一些特殊的人去完成一些特殊的事情。也有些人因为看到婚姻里面的艰难,于是就想要逃避现实,然后在教会中过一个单身生活,这也都是不健全的思想。

童身固然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随随便便的使用,其中乃在于基督的恩典和选召。在教会历史的初期,我们可以看见教会中有很多童身的人参与到福音的开拓、事工的建立、禾场的奔波中,但是随着教会初步被建立,教会服事的人员模式就出现了变更,童身人员就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已婚的人。原因则是因为在教会开拓初期,需要有人更专注于福音工作,所以有童身恩赐的人则更能持守其中,当根基工作已经立定,则需要有成家的人员持守教会的基业。

所以在教会的发展进程中,可以看见不同的时期上帝会兴起不同的人,参与到教会的工作中,其目的乃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上帝的托付。

关于童身我们也必须客观的看待,童身是一种恩赐,但并不意味着这个恩赐就如同上帝所赐的“黄马褂”,如上帝亲临人间一般。这恩赐的本身乃是为了更好的建立教会、完成神的心意,虽然拥有童身恩赐的人不多,也不能过分看重某些恩赐而将人过度推崇。

因为有些教会就出现了类似偶像方式的崇拜,讲道人说:“......为什么我们要尊重他们,因为哪怕他们什么都不做,就凭他们为基督没有结婚,我们就要尊重他们”。这实在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当人尊重人过于尊重上帝、当然将上帝给的恩赐看做自己骄傲的资本时,这也正是人迷失在自我中的开始。

保罗曾说:“因现今的艰难,据我看来,人不如守素安常才好。”其实这里的艰难,指的则是为了福音的大环境,就像昔日抗战时期不结婚是为了更好的征战一样。保罗在这里并不是指着现在的高房价、高物价、高教育经费等等,然后劝勉人不要结婚,现在教会中也有些人好像想要童身、想要在教会中做服事。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因为逃避现实环境而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因为结婚需要养育儿女、需要面对亲子关系、需要背负家庭负担等等,与其面对这样的困难,不如在教会中安心服事,虽然教会的供应不会很多,但是可以保证衣食无忧。所以有些人也就顺理成章的进入到了所谓“童身”的行列中。

童身是一种恩赐,也是上帝的选召。并不意味着只有童身的人才能服侍神,也不意味着只有童身的人才能完成大使命,只是对于不同的人神有不同的带领!因此我们更需要谨慎自己的童身选择,不人云亦云,也不盲目选择,而是要真实的在上帝面前祷告、祈求,看上帝如何带领前面的路程。

常有人将童身和婚姻做对比,也有人认为童身恩赐的人要比进入婚姻的人更坚强。因为有些人说:“我们放弃了男女的情爱,然后专心的跟随上帝,而你们享受这男女的情爱,所以不如我们对主专一。”其实我认为,爱主本身不分结婚和不结婚,也许因为是否进入婚姻服侍上帝的时间会受到影响,但是一个人在婚姻中能完全的舍己、能培养敬虔的后裔、能学习属灵的功课,这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情。

对于离婚率高升不下的现在,能在婚姻中见证上帝的美,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呼召。

童身也好、进入婚姻也罢,无论怎样都不是为了自己的好处,乃是为了荣耀上帝的名。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