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读者随笔:神领我与祂相遇,走上一条荣耀的道路

作者: 读者来稿 郑喆 | | 2020年04月07日 07:19 |

缘分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当我们与一段文字、一部电影、一本书相遇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它们会引领我们去哪,又或者,会在生命的某个时刻重逢。但是在相遇的最初,命运就暗暗埋下了种子,让它在泥土之下默默地生长,渐渐破土而出,使我们再见面。

与神的缘分,仿佛就是如此。

可能是来自很久以前读到的《约伯记》中文采飞扬的经文:“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树若被砍下,还可指望发芽,嫩枝生长不息;其根虽然衰老在地里,干也死在土中,及至得了水气,还要发芽,又长枝条,像新栽的树一样。但人死亡而消灭;他气绝,竟在何处呢?”

也可能是来自大学时看到的电影《宋家皇朝》,其中孙中山默念《传道书》的经文:“凡事都有定期,世上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痛有时,跳舞有时。抛弃石头有时,堆积石头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而宋庆龄坐在他对面,随着悠扬的音乐睁开双眼,与他四目相对、情意拳拳。

还可能是毕业了以后,偶然看到的木心《文学回忆录》里的那段评述:“该隐以为在世上即罪孽,一切困苦他一人承担算了。耶和华将该隐逐到旷野,要他永远受人诅咒。该隐就把儿子也杀了,不想让儿子长大也受罪。其实我们在大陆,都是曲曲折折的该隐。”

这些零散的文字、画面和音乐的碎片,自从相遇的那刻开始,就保存在我的记忆里,随着时间推移,时不时地冒出来,推着我向神靠近。

其实,最早认识上帝,或者说有一些模糊的印象,都是从很多耳熟能详的圣经小故事开始的,比如亚当与夏娃、摩西十诫、诺亚方舟、巴别塔等等。但是真正让我对《圣经》产生兴趣,对神产生兴趣的,可能是从《约伯记》开始。

《约伯记》的这段文字实在是精妙,既是经文,又是诗文。“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短短16个字,写尽人生的短促、美好的易逝,让人联想起中国古典诗词名句:“彩云易散琉璃脆”。可能正是因为文字本身的魅力,让我对《圣经》的兴趣更浓了一些。

回到《约伯记》的故事本身,其实和约伯一样,我也不能理解上帝创造世界、创造人类的奥义。既然“神爱世人”,为什么人的生命如此短暂,还不如一根树苗,可以冬去春来,循环往复?而既然约伯始终坚定信仰,为什么上帝还要屡屡考验他的忠诚?还是说,约伯所经受的苦难总有一天会临到每个人的头上,只有熬过了它们的人才能得到救赎?有很多很多的疑问,使我一时之间无法领会神的用意。

后来,我看了电影《宋家皇朝》。熟悉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宋家是基督教家庭,宋家三姐妹、她们的夫婿也都是基督徒。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孙中山和一群他的革命伙伴围坐在一起,大家都闭着眼睛听孙中山读经,宋庆龄坐在他对面。伴随着悠扬的钢琴,《传道书》的经文缓缓流淌:“凡事都有定期,世上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声音里透露着温柔与力量,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两人睁开双眼,四目相对,在神的话语中心意相通。

往后再听《宋家皇朝》的原声带,那悠扬婉转的曲调,总能让人回想起他们二人对望的温暖一幕,也总能把我带回到《传道书》的这段经文里。对于约伯的叩问,上帝好像在这里做出了隐隐的回答:哭有时,笑有时,哀痛有时,跳舞有时……无论是出来如花,还是飞去如影,可能都是神的旨意。相信神的带领,相信他智慧的安排,也许可以让我们在挫折之时,多一些耐心、多一份宁静,更从容地面对未来。

工作之后,偶然翻看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有一篇是他评述拜伦的剧作《该隐》,里面那段话又把我拉回对于人和神关系的思考。木心复述了《圣经》里该隐的故事,并说“其实我们在大陆,都是曲曲折折的该隐”。读圣经的时候,觉得该隐所犯的罪行离我们很遥远,在日常的生活中,似乎不应该为了一件小事对自己的亲兄弟起歹念。可是看到木心说:“都是曲曲折折的该隐”,似乎突然意识到,我们所背负的原罪并不总是躲在暗处。它很有可能时不时地就要跑出来试炼我们,而上帝看到了一切,祂会看我们如何思考、如何抉择。

其实人与神的关系,本身就不简单。我们聆听神的教导,服侍祂、跟从祂,却也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保持一份清醒与独立,为属灵的生命增添光彩。

而此刻,还是很庆幸,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常常遇到神的话语,回过头来看,可能都是神对我的祝福和启迪。感谢祂来到我的生命中,并带给我思考与鼓励,不时地阅读《圣经》,或者默默祷告,都使我们的距离不断靠近。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