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人的爱,不能以为获得道德资本为目的!

作者: 申羔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10月14日 19:17 |

电影《无问西东》里有一段故事:刘淑芬和许伯常是一对恋人,刘淑芬省吃俭用供许伯常读完了大学,可是大学毕业以后许伯常要悔婚。刘淑芬一怒之下拿刀到许伯常单位去闹,以死相逼许伯常才娶了她。俩人的婚姻无疑是痛苦的,就连吃饭喝水的杯子都是分开用的。刘淑芬谴责许伯常,“当初是谁说娶我的,是谁说要对我好一辈子的?”

而许伯常的情绪更加激动,他万分痛苦地看着刘淑芬的眼睛说:“当初……,人就不能变吗?为什么所有的东西都能变,而这个事情就不能变?为什么?”

刘淑芬摔掉了手中的碗,歇斯底里的说:“不能”!

许伯常和刘淑芬的这段对白,是整部影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因为它牵涉到一个问题:爱情里所有的海誓山盟,到底能不能变?

违背自己的爱情誓言,违背不违背道德?

也许这是个非常深远的问题,再接着这个问题追问下去,就得问爱情是什么?爱是什么?

问到此处,好像就有些难以说得明白了。

当一个人在感情里付出了很多,而另一个人想要放弃这段感情时,那这个人是不是一个欠债者?所有的始乱终弃、负心汉、负心女等等这些道德谴责的帽子,该不该都给他戴上?

再假如说,两个人之间只是纯粹的感情,没有什么经济、金钱、物质和其它的付出,其中一个人要放弃这段感情,辜负另一方的情感付出,他算不算是一个负心者?人的感情,到底能不能变?到底是人的感情不能变,还是人的付出不能被背叛?

我想是后者。

如果喜欢一个人却得不到,我想那没什么。但如果喜欢他、还为他付出了很多很多最后还是没得到,那我们肯定就有些不乐意了。

换而言之,如果有人最开始就不接受我们的感情,那也没什么。但如果有人在我们付出很多之后抛弃了我们,我们可能就会生出恨来。这是不是说,有时候我们恨的不是不被对方爱,而是恨对方浪费了我们的付出?

再牵涉到婚姻,如果两人经过爱情里的海誓山盟,可进入婚姻十年或多少年以后,其中有一人发现爱情已死,移情别恋,算不算是违背了婚礼上的誓言?在婚姻里的誓言和婚前恋爱里的誓言难道不是一样的吗?就像许伯常一样:为什么感情就不能变呢?

感情能不能变或许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而就许伯常和刘淑芬来说,许伯常能不能变心、能不能悔婚?还是说是不是因为刘淑芬付出的太多,所以许伯常就失去了悔婚的资格?

刘淑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省吃俭用供他读完了大学,可是迎来的却是他对刘淑芬的悔婚,许伯常是不是一个渣男,负心汉?

假如刘淑芬没有为许伯常付出什么,俩人只是单纯的谈恋爱,她还有没有拿着刀去许伯常德单位去闹事,逼着许伯常娶自己的资本?

恐怕没有了吧,就算谈了几年的恋爱,刘淑芬又有什么资本逼着许伯常娶自己呢?

她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她觉得自己为许伯常付出的足够多。而旁人之所以不说刘淑芬的不是,也是因为她为许伯常付出了很多,所以觉得面对许伯常的悔婚,刘淑芬的反应也是应该的。刘淑芬为许伯常的付出变成了她逼着许伯常娶自己的资本,在旁人的眼中,这样也是正常的。

笔者曾经试想,假如我是许伯常,有一个女人对我说:我供你读大学,供你吃供你喝,你以后一定要娶我,而且下半辈子只能和我在一起,我愿意还是不愿意?假如这个女人是我喜欢的人,娶了她,和她在一起一辈子,我当然愿意。但如果我知道以后我会变,我会变得不再喜欢她,那我肯定会拒绝的。因为她不能用她的付出来买断我,买断我的自由和一生,付出多少都不行。

假如是一个女性,一个男人对她说,我供你读大学,供你吃,供你喝,你以后只能嫁给我,一生只能和我在一起,我不知道有多少女性会同意。因为传统里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古代女子嫁人就图个穿衣吃饭。但就如今比较独立的女性来说,我想谁也不会想进入到一个牢笼,无论对方付出多少,也不会让对方把自己的心灵和精神囚禁。

可在许伯常和刘淑芬两人的关系中却是这样的:刘淑芬在爱情中的付出,在他和许伯常恋爱期间是甜蜜的,她收获了爱情。而在许伯常不爱她之后,她获得了一种资本,通过这种资本她可以用“死亡”迫使许伯常娶自己而不被人谴责,因为她付出的足够多。

而对许伯常来说,刘淑芬的“付出”是恐怖的,在他们恋爱期间的付出被称为“爱”,在他不爱刘淑芬之后,那些付出就变成了强迫性的交易,“我为你付出了,你就得娶我”,无论他同不同意这种交易,因为他无法拒绝刘淑芬。刘淑芬通过“付出”而拥有的某种资本,使他自觉理亏,也使所有旁人觉得他理亏,而使他不得不娶她。

而刘淑芬当然觉得,她为许伯常付出那么多,她就有资格逼许伯常娶了自己。她用付出赚取了足够多的道德资本,她的付出,变成了对许伯常的道德绑架。而许伯常面对她的“付出”无奈地被她绑架。

当一个人的付出,变成对另一个人的绑架,这种付出还是爱吗?

这种因付出而积攒的“道德资本”有时真是太恐怖了,接受它将被绑架;不接受它将被世人唾骂。

这种说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比如说离了婚的女人会说:“呃……,我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他竟然不要我了……”,被离婚的男人会说:“我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养她,她竟然跟别人跑了……”。就算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人说,在中国很多的家庭里是不存在感情和爱的,中国家庭里拥有的只有对道德资本的积攒,拥有足够多的道德资本,就在家庭中有领导权和话语权。

就算在如今的很多年轻人心里,情感也是匮乏的可怕,拥有的只有对道德资本崇尚。

笔者曾和一个女生聊天,因为她的家中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而重男轻女对女性的伤害也不是可以简单说得清楚的,比如现今依然会有女生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男人的附属品,也已然有女生接受着传统社给她们的定位。于是当时和她闲聊时,就想着批判一下传统的孝道以及重男轻女的这种恶毒传统,谁知这位女孩说:“重男轻女怎么了?你知道男人在家庭里多累吗?家里挣钱不是主要靠男人吗?重男轻女有错吗?”

虽然我也是一个男性,但她的话驳得我竟然是哑口无言。

在这位女孩的心里,付出的多就是有优越感,就是有领导和话语权,这几乎是很多传统家庭的一种相处模式。

人与人之间情感匮乏的可怜,只有道德资本。这就是不良的传统对年轻人内心的毒害,人与人之间付出不再是单纯为了爱,而是为积攒获得道德资本,付出了,在两个人的关系中才有价值。

当这样的年轻人结婚成家,进入家庭之后会怎么样呢?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积攒道德资本,俩人之间就没有感情可言了。在我认识交谈过的女性当中,多数女人通常都会有一个概念,就是女人在婚姻里很苦,生孩子很苦,做家务很苦,因此所有和女人离婚的男人都没良心,这是一种“道德资本”之下的强压,所有的付出都变成了她们讲道理的筹码。

也许男人在婚姻里真的是更容易一些,对此抱怨的好像比较少,但一个从传统家庭里成长起来的男人也是如此,在恋人和夫妻关系中,不存在的爱与被爱,只有道德资本的积累和比较,几乎没有感情可言。

心理工作者李雪,在她的《走出剧情》一书中说:付出感,是婚姻的大忌!

因为当两个人都算计着自己付出了多少的时候,说明已经没有感情了,爱里是没有付出感的,或者说是很少有的。但当一个人要积累道德资本时,他就必须让自己有付出感,他必须算计着自己的付出。如此,他才能在对方面前有优越感和话语权。因此,付出感和道德资本的积累也必将破坏掉夫妻两人之间的感情。

而道德资本的积累,几乎是我们在家庭中养成的潜移默化的人际交往习惯,因为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就是这样的。

我们不能说“因为我爱你了,所以我为你付出,因为我为你付出了,所以你就欠我”,无论是父母对儿女,还是妻子对丈夫,或者是丈夫对妻子,都不能如此。因为在亲密关系当中道德资本是不应该存在的,付出是因为心甘情愿的爱。

但爱,不是为了获得道德资本才去爱。

基督教的信仰是什么?基督教的信仰就是对爱的信仰,当我们的思想价值被道德资本搅乱,就太难明白爱为何物了。

在这个人类嘲笑人类自身单纯情感的世界,失去对爱的信仰,人们就只能流浪。

而当有东西阻扰人们对爱的理解,基督教徒必须拆掉它,这是整篇文字,笔者自己所想要表达的。很多人的情感和婚姻出现问题,不过是因为把道德资本和付出感,把两者和爱混为一谈。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