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思考丨农村教会的出路在哪里?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9年07月12日 09:35 |

今天农村教会的主要危机来自于城市化带来农村空心化,致使农村教会在代际传承、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上,更重要的是经济奉献上出现严重的危机,导致农村教会不断缩小,甚至无以为继的局面。

中国有句古话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说事物在困境的时候,也会包含很多机遇,在兴盛的时候,也包含着许多危机因子。那么中国农村教会也不例外。

农村教会的辉煌时期大致在八九十年代,其信徒的主要发展顶峰就是这个二十年的时间,综其原因,与其说是教会的成就,不如说是社会的产物。在二十年时间中,农村要以剪刀差的模式承担支持城市工业发展的任务,因此农村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在医疗和教育上,负担沉重,致使农民对未来充满消极的心态,那个二十年不仅是基督教会兴旺的年代,也是其它宗教兴旺的年代,甚至包括基督教各种异端和邪教酝酿并成长的时代。究其原因,就是宗教为那个时代带来了一种不同于现世的盼望,以解读和安慰现世中农民身上的重担。

农村教会断崖式衰落,则是入世之后的城市化带来的农民工大潮,农村经济迅速上升,农民生活状况迅速改变,尤其近几年农村的医疗和教育成本下降带来的冲击,这改变了农民的重担,也改变过去农民对未来的消极盼望和心态。

城市化带来的进程务工潮固然是农村空巢化的主要原因,但这并不是教会的危机和衰落的主要原因,只能说是原因之一。

今天对农村教会衰落的反思中,城市化是被大家提及的主要原因,但极少有人提及过去二十年教会兴旺的原因。大家对教会兴旺原因的回避,显然说明这种反思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而没有更深入福音中进行反思。

在过去二十年的教会兴旺中,教会回应了农村社会的对于安全的需要,为重担之下的他们带来安慰和盼望,这是教会积极作为的结果。但是,这二十年教会并没有随之建立与教会兴旺等比的社会影响,这又可以说是教会的对福音见证消极的结果。

但是今天对教会的危机评价依然建立在与过去二十年对比的基础上,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过去二十年,教会的兴旺是信徒的加入,而不是对社会价值观的输出,表面看来教会积极主动回应社会需要,但是从教会之外的社会来看,教会并没有做什么社会公益的活动,也鲜有社会的良性影响。这也就造成了,至今人们对过去八九十年代的教会印象,除了人多之外,没有别的概念。

换句直白的话说,就是教会缺少福音的内容,却只有宗教的拯救。因此八九十年代的复兴,同样也是宗教复兴,并不能代表耶稣福音的兴旺。

那么在宗教的基础上,也就不难理解,今天农村教会的衰落性质,只是宗教的衰落,而不代表福音的危机。

那么我们就必须区分福音型教会与宗教型教会。

宗教型教会的基础是宗教,而福音型教会的基础是福音。在福音书里我们看到祭司和法利赛人与耶稣的冲突点就是宗教与福音的冲突。

简单说,宗教的特点就是以下几点:宗教祭司注重现世的利益,但是却教导信徒视钱财如粪土;强调赎罪与奉献,因此圣殿才变成兑换银钱的大市场,这是耶稣掀翻兑换银钱商铺的原因所在;宗教强调与世界的对立,也就是祭司和法利赛人强调的圣洁,在世界和圣洁的二元对立中,让信徒与世界划清界限,专注于彼岸的拯救,这就是为什么八九十年代基督教会规模大影响小的原因所在。正是在这两个原因之下,让过去教会在兴旺的时候看不到社会问题,在农村重担之下,只能被动地以宗教的方式回应社会需要,却无法积极主动地回应社会需要。

与宗教型教会相反,福音型教会以福音为核心,以实践耶稣教导为目的,它的特点是:对世界的超越,因为耶稣说天国不在这个世界上,而是在人心里,因此福音强调对世界的超越,但和世界又不对立,因此福音强调在世界上做光做盐,因此不以现世利益为导向,也不以彼岸救赎利益为目的,福音更强调个人的成长与对上帝的诚实敬拜;不强调对世界的征服,也不强调信徒的人数,而看中个人的福音见证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效应。因此福音型教会不会注重教会的人员规模、奉献多少,而是他们承认自己就是少数,承认福音在社会中的压力,也认识到福音通过见证而被社会认可的方式,正如耶稣所说,灯要放在高处。

与宗教型教会相比,福音型教会对世界和对未来、对自身都保持自信与平和,因此对他们来说,世界永远存在着福音见证的机会,也永远需要福音,福音是永恒的,也是世界永远需要的。

那么从福音型教会的角度来看农村教会,可能不是危机,而是机遇。正是农村的空巢化,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其庞大的数量所产生的服务需求,正是福音见证自己的机会。这些留守老人不仅需要生活的照顾,还需要感情上的慰藉,而基督教自身的服务精神恰好成为回应这种需要的资源。

福音型教会关心自身的福音见证和福音使命,信徒的人数和规模不是他们关心的核心,那么也就不存在当下农村教会的危机问题。一旦福音型教会,在农村有良好的见证,产生福音的社会认同,那么这些留守儿童长大之后,不论将来是到城市还是留在农村,他们就是未来教会的后备力量,从而不会产生代际问题。这样就进入教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转变思维,回到耶稣,才是化解农村教会危机的出路。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