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一位基督徒的盼望:让城市文化馆成为灵修的地方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7月02日 18:08 |

2011年,国家出台政策,支持所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这些文化馆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至今免费开放已经八个年头。在八年间,国家财政累计支出资金458亿之多。2018年国家财政下达51.85亿元专项资金。据2017年的资料显示,全国共有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有3393家,年参观6.78亿人次;图书馆3153个藏书量9亿册,年借阅量6.6亿人次(据人民日报2018年06月12日报道数据)。

在开放的图书馆中,市民保持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杭州图书馆更是免费向所有人开放,吸引了农民工、流浪汉、拾荒者等读者,以及被广为传播的最美读者拾荒老人韦思浩,认真洗手、认真读书的画面。正是公共文化场馆的免费开放,让市民在获取文化资源上更加方面,提升了市民文化层次的同时,也让社会获得成长。

四月份全国读书调查数据显示,民众的阅读指数稳步提升,对纸质书籍的阅读兴趣,在纸质造价升高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上升的态势,这不得不说在经济条件不断提高,生活不断改善的情况下,人们对文化的追求,力求提升自己,获得更好的精神体验。

然而基督徒人数在不断增长的背后,恐怕阅读的兴趣并未随之提升。在走进图书馆的众多读者中,有多少基督徒?虽然我们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是根据传统教会的光景,也不难猜出基督徒读者的比例少之又少的结果。

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结果按道理,基督教徒应该是最喜欢读书的人,因为他们传福音的时候,对著名科学家基督徒,音乐家基督徒如数家珍,对于基督教对历史的影响和贡献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但是基督徒过于功利的读书目的和态度,又恰是影响基督徒阅读的一个负面要素。

一方面,基督徒在属灵书籍上的巨大兴趣,以及与之相应的巨大图书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图书销售码洋;而另一方面,却是基督教教会书店的纷纷倒闭,甚至书店的存活必须靠工艺品来维持,而书店的主营图书却当成经营的陪衬。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不是基督徒不爱读书,而是基督徒热衷于购买属灵盗版书籍。而这种不顾遵守法律和教义教导的属灵盗版热背后,是宗教的功利目的。

在图书馆免费开放的近八个年头里,市民们争相带领孩子进图书馆体验阅读的兴趣,而基督教徒们却把自己限定在教会的方寸之间,而对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的免费开放和读者蜂拥而至的现象视而不见。据官方统计,中国在册登记的基督徒有两千多万,近三千万的样子,加上没有登记的信徒,数字可能不止三千万。但是教会在社会中的影响,却与他的信徒规模不成比例。与社会组织的社会公益相比,声音几乎听不到。

基督教在整个发展史,从耶稣到今天都有者非凡的影响,对于西方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都做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清末西方传教士更是把欧洲的现代文明直接归功于基督教,归功于上帝的引导。刨去传教士的宗教夸大成分,平心而论正是基督教的诞生,才有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基督教不论在文化,政治,法律等不同的领域,都提供了全新的导向现代文明的维度,可以说现代文明,即是基督教提供的普世文明的实践。

纵观中国的基督教会,仿佛把基督教对历史的影响,限定在教义中,限定在对人传福音的说辞中,而极少把自己定位于整个文明进程的参与者。究其原因,除了宗教救赎的功利目的之外,信徒文化素养之低也是基督教影响下降的核心原因之一。

文化素养是个综合的概念,简单说主要指人们通过对人类创造并积累的文化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在观念、视野、以及行为等方面的相应表现。包括科学素养,简单说就是公民掌握一套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自然然物理、化学以及社会文化现象的理解和解释能力;道德素养,在社会人际交往和生活中,判断美丑、是非的能力;人文素养,包括人的涵养、品质和价值观,重要的是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这其中包括文学素养、美术素养、音乐素养等等。不难看出,文化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文化的积累,这里的积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的文化创造成果的累积,另一方面是人们对文化累积的学习和认知。

正是人类辛苦的文化创造积累,才有人类不断进步的可能,这些文化以文字书籍等方式不断累积。人们通过对文化的学习,让自己成为历史发展中的文化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参与者。文化不仅包括宗教神学,还包括自然科学、哲学、法学、美术、文学等,而图书馆、作为书籍的汇集地,博物馆作为历史文物的展现地,美术馆作为美术作品的展示地无疑是文化学习的好地方。

基督徒对文化的误区,在于把文化限制在宗教之内,甚至进一步把文化限制在圣经之内,认为只要熟读圣经,就能掌握所有文化的奥秘。正是这种观念,与中世纪掌握文化重镇的基督教修道院相比,当下中国基督教所表现的则更像底层民间宗教。这和基督教宣传的社会良心、做光做盐教义精神相去甚远。

笔者并不反对基督徒对圣经和神学教义的学习,而是反对那种把文化和视野局限在宗教内的态度。基督教要证明自己的优越性,不是只以信徒人数规模就能完成的,还要在文化素养上提升自己,超越市民的平均水平。

在此笔者不妨提出自己的建议。

首先,当下图书价格的昂贵,对于购买图书来说,可能是不不小的负担,同时个人购买图书的数量有限,这个时候图书馆就成为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一方面图书馆的藏书与任何一个普通市民相比都要丰富,而且品种更加齐全,这为基督徒读书可以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图书馆的免费开放和免费的图书借阅,在满足阅读需求的同时,免去购买图书带来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图书馆窗明几净,环境优雅,可以使你暂时摆脱烦扰、嘈杂的环境,而能集中精神高阅读效率;第三,图书馆的的藏书除了基督教福音书籍之外,也包括历史和考古,以及圣经的其他研究图书,所以在满足你其它人文学科的阅读之外,也能满足阅读圣经的资料供给,并且非基督徒提供的圣经图书,也会为你提供另一个角度,让你关于圣经的视野更加开阔。

其次博物馆是一个城市历史的展现地,在博物馆,城市的历史和文明累积以实物的方式展现在你面前,让你能体验到在图书馆的书本上体验不到的视觉冲击,历史可以以更真实的方式呈现在你面前。让你感叹上帝创造的奇妙。

第三,美术馆的艺术创造,让我们在颜色和线条之间了解里一个世界视角,为我们提供另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

第四,把教会变成除了敬拜上帝之外的文化交流之地,分享彼此的读书心得,介绍自己读过的好书。把教会变成读书会,从基本的文化普及图书开始,提升教会信徒的文化素养,是教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把基督徒的灵修,由你的教会、你的房间搬到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让我们在书籍面前,在历史面前,在颜色和线条面前默想上帝的伟大创造。而不是把上帝的伟大仅仅局限在圣经当中。这样才能建构一个完整而伟大的上帝。

试想你在图书馆向人传福音,对历史文化能颇有见地地论述;在博物馆能生动讲述城市历史;在美术馆能表现出很好的美术修养,提供不同于常人的圣经视角,我想你一定能在那些听你传福音者惊讶或者赞许的眼神中,看到基督信仰的优越性。这样的基督信仰,怎么能不征服人心呢?!

我期待着看到,有一天基督徒们礼拜结束后,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门口排队等候进入的场景,也希望基督徒不仅能够在信仰上拥有自己的精神高度,更能成为社会中的精神高度。

基督徒和教会,在文化提升方面,任重道远,求上帝加添我们力量,让我们有能力和信心,有一天让我们的教会信徒坐满图书馆,让文化素养成为彰显上帝荣耀的重要方式之一。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