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一90后基督徒观《血战钢锯岭》有感:如何听见上帝的声音?

作者: 读者来稿 新思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7年01月07日 11:00 |

编者按:本文为一位90后基督徒姊妹的来稿,与读者共享。

2016年的最后一天,小伙伴兴致勃勃地拉着我去看梅尔·吉布森的回归之作《血战钢锯岭》。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因为听说主角戴斯蒙德·道斯是属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但是看完这部True-Story-Movie,作为一个自认为信仰正统的基督徒,我被主角——被我下意识的定位异端教徒——所体现的信仰的伟大力量震撼到了,用我们90后基督徒常常说的一句话,叫作“我觉得我受到了审判”。

关于“正统不正统”神学等方面的问题,我自己本身一度迷惑,到底正统的神学一定会活出活跃的生命吗?这次的《血战钢锯岭》本身也是体现多重角度:梅尔·吉布森自己本身是天主教徒,但是他拍了这部以“安息日会”一位信徒的故事为背景的电影;二战时期的美国作为一个基督信仰氛围浓厚的国家,当年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照样为他佩戴上了美军最高荣誉的象征——荣誉勋章,使得道斯成为二战期间第一个拒服兵役,没有杀死任何敌人记录却获得最高荣誉的士兵。我又有什么资格论断别人的信仰呢?又有多少基督徒(包括笔者自己)号称自己所信的是正统基督徒,实际上却并非活出来真正信仰的模样?道斯至少让我看到他是一个真正活出基督的爱的人,他敬畏和顺服上帝,跟从了主耶稣基督走了舍己爱他人的道路,他爱神爱人,这也是耶稣所说的最大的诫命,因为出于神的爱心和能力在地狱一样的战场上行出了神迹,彰显了神的荣耀。这些,是无论信仰什么的人都无法否认的。

早在二战开始时,美国还没参战,道斯就已经知道,他们这一代年轻人会被拉到战场上去。他因此去参加了医疗培训,这样上战场时,他就能当军医救死扶伤,不用拿枪杀人。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道斯应征入伍,参加训练。但道斯训练时拒绝带枪,被分到步兵队的他不想杀人,想当军医,道斯为此吃尽了苦头。那些一起训练的士兵看道哥连枪都不拿,都笑话他,骂他是孬种,丢尽了美国男人的脸。他们打他,在他晚上祷告时往他身上扔鞋,还威胁说要杀死他。有个军人警告道哥,只要你上了战场,我保证你不会活着回来。

说实话当我看到那些受伤的美国兵都要靠着曾经被他们欺辱的道斯来救的时候,我心里爽极了:“昨天你对我爱理不理,今天我让你高攀不起。”但是道斯显然没有这样的想法,他对上帝的爱和顺服显然超越了一切,包括他曾经无辜遭受的欺辱。我在道哥高尚的情操面前跪了,显然我跟道哥在信仰上的道行远不在一个层次,我看着道哥看着战友那温柔关爱的眼神默默地咋心里做了个“失意体前屈”。

道斯真的是孬种?是孬种就不敢等上钢锯岭,就算上去了,也得给自己个防身的武器。他只是不想杀人。他看着自己的同胞们为了国家安全冲向前线,他不能忍受自己在后方白白地享受用弟兄的生命换来的和平。他选择上战场,却不想杀人,于是坚决不拿枪。但是在我看来,他上战场和不拿枪并不是矛盾的,因为道斯上战场是合神心意的,不拿枪杀人也是合神心意的,两者都处于道斯对世人纯粹的爱。

道哥因为他信仰的虔诚,坚信第六诫不可杀人,他本身认为所有杀戮都是错的。同时由于自身经历而认为枪是邪恶的东西,宁死也不愿意碰一下。先不论神的那条诫命是“不可谋杀”还是“不可杀人”,电影里的上尉说:我们都清楚,文明世界的法则在战场上是失效的,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不带枪就上去,那不是脑子有病、自寻死路吗?但是道斯所坚持的拒绝杀人是正确的,因为他不是无作为,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人的生命。若是他只是坚持不杀人,别人只会认为他是个固执的傻子,但是当他孤身一人在炮火中拯救战友的生命的时候,相信无论是他的战友,还是电影的观众,对他的印象都一下子改变了。

我佩服电影所刻画出的主角对于自己信仰的坚定持守,但是导演并没有因此抹杀主角刹那间对于软弱迷茫。道斯和他的战友们遭遇日本兵的奇袭,面对鬼魅一般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敌人,他们只能撤退。道斯奔到一个受伤的战友身前对其做急救,可是这个战友(抱歉我脸盲,真的记不得这个战士是哪一个)用充满留恋和惧怕的眼神看着道斯,说:“我害怕,我害怕……”道斯鼓励他,然后一把背起他奔向崖边,却被另一位战友告知他已经死了(我想这个战友的死真的给道斯留下了深深的遗憾)。道斯看看死不瞑目的战友,又抬头看看不断撤退的战友,回头看看硝烟弥漫的战场——那里还有因为受伤无法撤退的战友。撤,还是留下救人?他想救人,他不希望还有下一个战友怀着惧怕孤独地死去。但是道斯不是超凡蜘蛛侠,只是没有超能力的血肉之躯,他也胆小,会受伤,一不小心也会中弹身亡。就算这样,我还要去救人吗?我还是不能拿枪杀敌吗?我所要救的,不正是敌人所要杀的吗?!他流着眼泪,迷茫地求问:“你要我怎么做?我不明白!我听不见你的声音!”

道斯渴望听到神的声音,好知道自己如何去做。感谢的是道斯立刻就听到了神的声音——而那个声音其实是来自于不远处一个受伤的战士的呼救声:“救救我!救救我!”道斯无法看见求救的人,只看到炮火,他依然在哭,他说:“好的。”好的,我明白了,你依然希望我做的,就是继续救人,那我就去做。道斯站起身来,带上头盔,两手空空坚定地走向硝烟中,我在影院里看着他身材消瘦的背影(正如教练给他起的外号“玉米杆”一样),真的被震撼到了。

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立刻想起《德兰修女传》里的一段描述:

“1946年9月10曰早晨,德兰姆姆在卡培拉修女的陪同下,来到了加尔各答火车站,火车站里乱哄哄的,到处都是乞丐。姆姆穿过人群向那辆开往大吉岭的客运火车走去。刚走到一等车厢的门口,姆姆就突然听到一个声音,仿佛发自一个不可知的地方,又分明就在近旁,‘我很渴,我很渴。’那个声音说着。

姆姆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她循声望去,只见人群中有一个身形悲苦的老人,光着枯瘦的上身,正向她伸着一只手,虚弱地喊着‘我很渴,我很渴。’凄楚得令人心碎。

姆姆一下子怔住了,仿佛突然当胸挨了重重的一击,她痛苦地站在那里,像失去了知觉一样。直到卡培拉修女来催她上车,她才清醒过来。火车就要开了,姆姆急忙掏出一个铜板扔到老人脚下。老人弯下身子,手还没摸到铜板,有个男孩突然跑过来把铜板抢走了。

火车开了,姆姆站在车门口,看到老人还在不停地向她喊着:‘我很渴,我很渴。’并且艰难地向着火车前行的方向挪动了几下双脚。”

“‘我很渴’的呼求声带着一种强大的无与伦比的内在力量,充满了她的整个生命,使她倍感沉重,更无法释然。

就在这种深深的难过之中,在某个瞬间,一个启示突然像明月一样,倏地从她心里升起,她蓦地明白了:原来这就是上帝对她的召唤。”

电影里的“救救我”和《德兰修女传》里的“我很渴”是相似的,也都给了我极大的触动。神的声音在哪里呢?有的时候就是在受伤痛苦的人那里。犹如圣经中记载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我相信当那个撒玛利亚人看到受重伤倒在路边的犹太弟兄的时候,他是听到了神的声音的,神使这个撒玛利亚人看到这个犹太弟兄,难道是要他视而不见吗?电影中的道斯做了类似的事情,他在地道里再次被一个受伤无法动弹的日本兵吓到,此前已经受到日本兵(无论是死的还是活的)一连串惊吓的道斯也没有对他视而不见(我以为道斯或许会因为惊吓甚至是恼怒赶紧走开),而是拿出珍贵的药品对他进行救治,温柔地安慰同样被吓坏的日本兵:“别怕,这是吗啡,是好东西。”我要是那个日本兵,我估计会觉得自己见到了天使。

上帝的声音在哪里呢?在哪里听到上帝的声音呢?

或许有人热衷于那种属灵的神秘体验,渴望听见直接来自于上帝的声音,好像只要自己听到了这个声音,就可以为此赴汤蹈火一样。

可是上帝早已就给了我们 “爱神爱人”的诫命了吗?神的旨意是让我们活出爱,而不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神秘体验。神的声音在哪里呢?当你在新闻上看到非洲饥荒、中东内战、南方暴雨的新闻的时候,当你认识的人遭遇不幸的时候,当你看到房间脏乱的时候……神的声音在那里。保罗在大马士革亲耳听到主耶稣对他说话,难道从此以后神都没有再跟他说话了吗?他听说加拉太教会受到假弟兄的迷惑,他听说哥林多教会出现纷争,他看到使徒彼得选择不跟外邦人同席,难道他没有从这些上面听到神的声音吗?他听到了,并且按着神的心意做了正确的事。

还有近代蒙召来中国宣教的外国宣教士们,我相信他们从中国当时的落后贫穷中听到了神的声音,他们看到中国教育、医疗、思想、经济等方面的一系列缺乏,神说:“你来爱中国人吧!”

神对主耶稣说:“你来爱这些罪人吧!”

圣经中说:“【罗2:15】 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神也借着人的良心说话。并不是人人都要像道斯一样上战场上拯救75个士兵,凡事凭着信心做就可以了,哪怕只是给老人让个座呢?努力实践“爱人如己”的诫命就可以了。 但是渴望如同道斯一样,乃至如同主耶稣一样丰盛的生命是应当的。

还是想说,道斯想听见神的声音,并且持守神所说的是真实的,因为他面临好似无法克服的困境依然没有放弃。他因此付上了巨大的代价。先不论在军队里所受的欺辱和恐吓,真实的道斯为了钢锯岭这场战役遭受了巨大的身体创伤。他后来被认定为90%残疾,5年多时间接受治疗,后来又聋了,并且失去了劳动能力。

道斯耳聋后的照片,是一个略带坏男孩儿气质的帅气大叔,不知道的会以为他在带着耳机听音乐(图:资料图片)

道斯为了信仰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到底傻不傻?或许只有真正信仰的人才能明白吧,正如圣经所说:“【林前1:18】 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