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观察】梅尔·吉布森新电影《血战钢锯岭》引中国基督徒关注和热评

作者: 王璐德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6年12月14日 11:20 |

“血战钢锯岭:信仰是证明我活着”
“《血战钢锯岭》:信仰的力量坚不可摧”
好莱坞新作《血战钢锯岭》:一个基督徒的信仰坚守
“血战钢锯岭:你们是世上的盐”

伴随着梅尔吉普森新电影《血战钢锯岭》在中国内地的上映,不少基督徒对于此片的推介语如上所列。

此类风格的推介语在诸多关于《血战钢锯岭》的各种仿佛燃烧着荷尔蒙的商业推介比如“这是至今为止尺度最大的引进电影”、“血战钢锯岭:真正的猛士”、“血战钢锯岭:可能是《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最好的战争片”、“血战钢锯岭:“最好看战争片实至名归”“血战钢锯岭:血+泪谱写冰与火之歌”中可谓独树一帜,显示着梅尔吉普森这部新电影引起的一个现象:《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中关于信仰的探讨引起不少中国基督徒的关注和评论。

而为何此片引起中国基督徒的关注和评论,这背后是有许多综合因素带来的,这些综合因素到底是哪些,又怎样对基督徒起到了影响?这是此社会现象中值得思考和讨论的。

《血战钢锯岭》中吸引基督徒的部分:男主人公坚定的信仰

《血战钢锯岭》是熙颐影业出品的一部战争历史片,影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影片于20161104日在美国上映,20161208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最引起基督徒关注的情节在于片中的主人公道斯的信仰。道斯19192月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徒的家庭,宗教氛围从小熏陶着他。他的童年时代,父亲购买了有关“十诫”的绘画挂在家中,当他看到该隐杀害弟弟亚伯的时候内心受到极大震撼,问:“该隐为什么杀了亚伯?哥哥怎么能做出这种事?”从此,圣经十诫中的“不可杀人”在他脑海里深深种下。

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后4个月,道斯主动加入美国陆军服役,希望为国效力捍卫自由。 但让周围人惊奇的是,他参军之后竟然坚决拒绝携带任何武器,不碰步枪、尖刀,甚至连护身的手枪也不带,同时拒绝参加射击训练。他因此被军方列为“拒服兵役者”。他的战友和军官认为他是白痴、懦夫……他没有朋友,有一个军官甚至以精神病为借口,企图将他驱逐出队伍。但他坚持下来。

面对军队队友们对他的审问,他阐明自己的理念:他并非懦夫和胆小鬼,他想用自己的方式报国,他自愿加入美国陆军因为遵守《圣经》里的十诫,所以他只想担任非战斗人员的职位:军医。他坚持宗教信仰是他的力量之源,坚恪守上帝的准则,任何时候都不可违背,即使在战争中面对要杀死他的仇敌,不可杀人还是不可杀人。

在二战最惨烈的美日作战中的冲绳岛登陆战上,2个多月的战役中日军死亡9万余人被俘7400人,美军伤亡7万余人,其惨烈程度被称为是太平洋战场上的“绞肉机”。但反而道斯不带武器坚持随部队前往冲绳岛,后来上级下达撤退命令,所有战友都离开时,他却独自留下来。他一个人手无寸铁地凭借一己之力在高达约120 公尺的“钢锯岭”攀绳来回穿梭救人,即使他自己也受伤,但借着自创的绳索结法,不顾生命危险地一次又一次带着伤兵爬上钢锯岭,在日军的枪林弹雨中拯救了75 名战友,甚至之后还医治了其他受重伤的日本敌军。

他的表现完全震惊了之前嘲笑他的队友。被救的伤兵说,他从不放弃我们,不论死活。从白天到深夜,道斯整整干了12个小时。晚年的道斯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我心里一直在祈祷,主啊,求你帮帮我吧,让我再多救一个吧;救了一个之后,我又跟上帝祈求说:再让我救一个吧,多一个就好!再多救一个!他的无私、爱心与勇敢,为他赢得了来自战友的尊重和钦佩,并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讲章。

虽然在主流基督徒的观念中,安息日会所秉持的并非正统的基督教教义;同时基督教不同的宗派对于战争中基督徒要不要从军以及参与战争也有不同的神学观点,但在这样的背景下,《血战钢锯岭》影片中道斯在战争中坚持自己信仰和信念的行为与勇气仍旧赢得了不少中国基督徒的赞赏。

此片热映的大背景:本土营销、国人呼唤信仰等

此片并非仅仅引起基督徒的关注,其大背景是《血战钢锯岭》的确不仅在推介上有许多亮点,同时其主人公坚强的信仰和信念也赢得很多非基督徒的观众与赞赏。

出品该影片的熙颐影业是位于中国上海的一家影业公司,属于中国本土影业公司。这是一家2011年成立的年轻公司,迅速以国际化的视野,将“华尔街+好莱坞”的商业模式对接中国电影产业。该公司今年还收购了全球知名的国际版权公司Insiders,和全球商业最成功的独立电影和电视公司的狮门娱乐合作,声名鹊。熙颐影业的商业策略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打造成能够出品全球影视产品的中国公司。从中可以看到,熙颐影比起国外好莱坞的营业公司,其对于中国本土营销的把握上自然首先多了不少先天优势。

今年,熙颐影业在出品梅尔·吉布森执导的战争题材大作《钢锯岭》上,其营销和推广中很多可谓戳中不少国人的点,这在许多微信文章的标题中可以看到,比如“这是至今为止尺度最大的引进电影”、“血战钢锯岭:真正的猛士”等等,这点尤其在“同样是手撕鬼子,《血战钢锯岭》怎么拍出来?”、“《血战钢锯岭》:最过瘾的手撕鬼子不看不是中国人”、《血战钢锯岭是抗日神片?背后的真相更震撼》等此类的文章可以看到。

同时,该片在营销中完全不回避、反而高调强调电影中男主人公的坚强信仰,这在非基督徒群体中也引起明显的共鸣和涟漪。这点可以在《血战钢锯岭:你为信仰,拼过命吗?》、《血战钢锯岭:不催信念》、《血战钢锯岭:心中有信念,处处是道场,无时不修行》、《血战钢锯岭:真正的勇敢在于秉持的信仰》等等众多非基督徒的影评中可以感受到。

近年来,伴随着世俗主义、道德低潮等时代背景,中国国内许多老百姓还有社会各界不少人士都谈到国人需要信仰,尤其在微信朋友圈,诸如《白岩松:人为什么要有信仰》、《如何重塑国人的道德信仰》、《社会三大危机:信仰、信任、道德》此类的文章往往广传。

吸引基督徒的点:谈信仰和上帝、看到神迹和见证.....

而对于基督徒而言,中国引起发行的好莱坞电影中直接谈信仰、谈上帝、谈十诫的电影寥寥无几。《血战钢锯岭》是近年来少有的一个。

另一部、也是今年1010日发行的一部福音电影《宾虚》新版可以和这个做一个对比。《宾虚》改编于美国著名畅销小说《宾虚:基督的故事》,讲述的是罗马时代一位犹太王子历经人生沉浮与耶稣相遇的故事,他与耶稣同年,做过底层的奴隶、也爬上成为政府的高官、甚至得到凯撒的青睐,然而最终却发现最需要的是与耶稣这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的灵魂相遇,得蒙拯救。

在电影史上,1959年的《宾虚》(Ben Hur)也是史诗级别的,它代表着20世纪50年代好莱坞古装史实巨片的巅峰之作。在第32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影片共获得11项大奖,首创奥斯卡奖历史上的最高纪录,这项记录一直保持到1997年才被《泰坦尼克号》追平,后来又有了《指环王3》。

2016年新版《宾虚》之所以拍摄的原因,与美国福音派领袖希望借此影片重新阐述基督教的宽恕与拯救等观念有关。电影营销的过程中,也得到美国当地多位教会牧师和事工领袖的背书和推荐。

但此片在中国市场上并非引起多少反响,无论是非基督徒还是基督徒。中国多位基督徒看完此电影后深表失望和遗憾,其关键原因是大家抱着去看一个有关耶稣的故事进入电影院,但从头到尾未看到耶稣,因为中国版的2016《宾虚》刻意剪掉了电影中的耶稣镜头,而这个是整个电影及原版小说故事中最精华的部分:耶稣对于宾虚一生机遇转折与改变的推动与作用,由此使得剧情显得突兀。

除此之外,不少基督徒认为虽然新版《宾虚》为了照顾这个时代观众的需要,情节进行了调整可以理解,但仍旧认为情节比老版过于单薄。

《血战钢锯岭》一方面对于主人公提及上帝、信仰等部分丝毫未删减,同时着意强调,同时即使是非基督徒不谈信仰,也有不少影评认为电影讲了一个真实的好故事,同时战争片段的展示非常真实和震撼,让人不得不动容。

“就算抛开信仰元素,也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其实宗教题材是最难拍的,因为很容易变成说教式”,“重点是他拍得好啊”,“好看,没有说教的无聊感”,“全片没有刻意的说教,拍得很自然,剧本配乐画面演员表现力都很到位”,杭州一些80后、90后年轻的弟兄姐妹在一个福音沙龙讨论中如此说到,与此同时,也有弟兄姐妹认为电影情节过于单薄、人物性格过度简单,“血战钢锯岭给我的感觉就是前后剧情套不牢”,“应该说有缺点,影片再长一点,再拍点可能会好很多”,也有信徒认为只是按照电影本身看,并不属于优秀电影,之前看到的这个电影可以冲击奥斯卡也认为更多是营销手段而已,因为电影看下来技巧痕迹太明显,反而显得做作。

也有四川一位牧者认为,虽然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赞叹不断,但仔细看各色好评都是建基在影片真实的还原了战争的残酷的基础上。“否则,在那些火眼金睛又执著挑剔的影迷口里:仍有诸多的瑕疵,硬质量上不能和《拯救大兵瑞恩》相比,平铺直叙,结尾不高明,也不过分等。”这段评论也反映了一些观影人士认为之前的营销中说到的“这是《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最好看的战争片”之类的口号还是需要打折来看。

但即使有不同的意见,这部电影的营销仍旧对基督徒有吸引力。此次在营销中着意宣传这是梅尔·吉布森在历经数年丑闻缠身和人生低谷后重新出山在电影上希望打的一场“翻身仗”。对于基督徒而言,梅尔·吉布森意味着是那个曾经拍出过《勇敢的心》的名片的导演,尤其是他还拍过《耶稣受难记》,是可以把宗教与激情结合到极点的少数导演之一。”所以即使此片是分级影片,因为是一部真实战争题材的影片,还原了当时血腥、暴力的战场,但仍旧激发了基督徒的兴趣。有基督徒推介此片时开门见山的就写到:“首先,《血战钢锯岭》的导演正是导演《耶稣受难记》的梅尔吉布森,可想而知,这部电影对于基督徒而言绝对不容错过。”特别是电影中主人公在战火纷飞中平安救助75人的经历被解释为“神迹”,也击中不少基督徒的兴趣点,“这是真事难以相信,感觉跟神迹一样。”

道斯的经历经过梅尔·吉布森电影的转化后,,电影在一些平台推介时亦故意打出“《血战钢锯岭》:一个基督徒的信仰坚守”、“《血战钢锯岭》:名基督徒的真人真事!”、“《血战钢锯岭》:一个基督徒的信仰坚守 再救一人”、“血战钢锯岭:一个基督徒的战争与信仰”“《血战钢锯岭》:为战场上的‘基督’喝彩”等突出信仰和见证的角度,这也吸引了不少基督徒。

也因此,大量基督徒的微信平台转载了这样的文章,亦有基督徒本身在自己的推介和评论中认为这个电影展示的基督徒的见证。比如《血战钢锯岭:基督徒必看的3大理由》直接表示“这是震撼的见证”,“最后的镜头是为救战友而负伤的多斯躺在空中的支架上,镜头直射空中的支架和天空,仿佛暗示着多斯将来在天上所得的极大赏赐,他正是神所喜悦的见证人,见证着这份独一无二的信仰,为天父所喜悦。影片是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所以更让人感觉震撼,绝对值得我们亲身去感受一次这样的见证何等让人感动,那真不是简短言语所能描述的。”

“真是基督徒的榜样”,“愿这部影片为上帝作见证”,“感谢上帝,愿这部电影让更多人认识上帝,啊门!”此类的评论在有关这部电影的文章下面的留言中并不少见。

《血战钢锯岭》引起基督徒有赞有弹:赞其信仰坚守,弹其教义分歧

《血战钢锯岭》在引起基督徒关注之后,其在基督徒群体中的评论也呈现不同的反应。

不少基督徒感慨电影中主人公活出了自己的信仰。有文章写到:“戴斯蒙‧道斯一生得奖无数,不论是因战役或因道德品格得奖,他都努力实践《圣经》所教导的真理,并且效法耶稣活出了基督徒该有的样式,他的事迹后来影响了无数的人,连对他没有好意的战友和敌人都称赞他。”“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受到美国前后二任总统的接见并颁发勋章,成为国家民族的大英雄。更没想到他的故事在死后还拍成了电影,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持守了自己的信仰,坚不可摧,从未动摇!”

许多基督徒也在文章留言评论中说出他们的赞赏我被他深深的感动。在这种恶劣的环境和逼迫下还不忘上帝的十戒。真的太不容易了。感谢主恩典和慈爱拯救他保守他。他的故事很值得我们去深思,我们现在的基督徒在逆境中确常常徘徊,怀疑,抱怨上帝不公平,不仁慈,不良善,不拯救,不医治。无知的人们啊!我们应当好好悔改认罪,预备迎接上帝所赐的晚雨。大大的为主做见证,去打那美好的仗,去跑那当跑的路。甘心乐意的事奉主。阿们。

一位华东二线城市的牧者在看完这部电影后也在朋友圈评论说:观影<血战钢锯岭>,两个字:震撼!一个不持枪最软弱的人,靠着对上帝的信仰,却成为赢得最艰巨之战的整个连队的关键人物。正如保罗所说:"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因基督的能力覆蔽我。导演梅尔吉布森的又一力作,信仰使他拍出如此震撼人心的影片。

与此同时,因为影片中主人公是安息日会的背景,也带来电影中一些教义的分歧和质疑。有基督徒评论说,“主人公道斯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徒,对于正统基督信仰来说,这个教派是异端。错误的教义,自然引出错误的行为,所以,道斯对安息日的理解,对‘’不可杀人’的理解,跟他身边的基督徒截然不同.....一个人的伟大,掩盖不了整个战场的残酷与悲凉;一个人的高尚,无法代替整个人类的罪恶和残忍。站在个人主义和存在主义的立场,我理解道斯,也尊重他的权利(毕竟美国法律允许),但是电影将他作为讴歌的对象,我还是感到惊异与哀伤,甚至有一丝不满——整部电影,基督在哪里?

不过,也有文章《钢锯岭上的神学——你的生命“正统”吗?》点出“不知是安息日会还是他个人经历的原因,道斯把十诫中Thou shall not murder替换成了Thou shall not kill。在军事法庭受审时,法官适时而准确地提醒他对十诫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然而这改变不了道斯,他是那样固执地持守那独特的信念。”但也表示,道斯活出了他的信念,“如果说道斯的信仰并不正统,那么感动我们的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在何种意义上在意正统呢?所谓布道,是传递一种不属于这世界的直击灵魂的信息,这也是梅尔吉布森的电影一直在努力的。撇开星期六安息日不谈,在这一伟大的布道电影中,感动我们的不就是这种直击灵魂的信息吗?而这种信息对于基督徒来说,是多么的熟悉啊。耶稣向来反对教条主义.....放下那一点可怜的正统焦虑感吧,真正正统的生命不会为是否受到别人的冒犯而焦虑不安,而是单纯、固执甚至有些愚蠢地舍弃自己。”

一位基督徒Daniel先生在其影评中写到:“一部分人可能会误认为非常虔诚的主人公 Desmond Doss(戴斯蒙德•道斯) 的信仰是基督教,其实并不是。Doss 的信仰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Seventh-day Adventist Church)」,并非正统的基督信仰。非信徒们不要看到一个教会前面带有「基督」两个字,就认为是基督教.....正统的基督信仰,对教派的认知是非常严肃和对教义的宣告是格外严谨的。”但他表示,“对于非宗教信仰的群体,无须知道各宗教以及教派之间教义的差异性,只需知道电影里的这个信仰背景即可。任何信仰都值得尊重,我们需要用宽广的胸怀去看待世间万物。即使信仰立场不同,并不妨碍大家观看电影,以及给人带去的思考和启迪。”他分享说,这部电影让他看到一个活出上帝之爱的人,“有真实基督信仰的人便会知道,一个‘爱上帝’超过‘爱人’的人,内心一定深藏着更崇高和伟大的爱。值得信靠和托付。因为人的爱非常有限,上帝的爱却是无限。”

在主流基督徒对于《血战钢锯岭》的探讨中,不乏对男主人公所属的安息日会的教义的不认同,不过与此同时还有的一个现象是,即使不认同安息日会的教义,不少基督徒仍旧分享自己被男主人公活出了他的信仰而震撼到,以此让不少中国基督徒开始反思信仰的真谛和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活出信仰的生命。

对于《血战钢锯岭》在基督徒中引起的反响和不同的回应,浙江一位80后的基督徒傅弟兄弟兄也谈了他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的确这部电影的热映跟最初的商业宣传有关,但不仅仅于此,毕竟商业宣传只是为了票房造势,但之所以能够赢得基督徒的关注与讨论,他认为最重要的是两个因素造成的,一个是电影本身有信仰背景,“不信主的只看场面,导演和人性光辉”,但基督徒还是最看重主人公的信仰经历;第二个是和中国工商社会下逐渐成熟起来的基督徒群体有关,“这个群体愿意看,愿意思考,同时愿意在新媒体微信上等进行评论和转发。”

他认为,“这部影片从导演到演员信仰背景充满争议和看点,这是基督徒群里非常关注的。”

傅弟兄解释说,梅尔吉布森本人是天主教徒,影片中的主人公道森是安息日会信徒,而安息日会不被主流教会接纳为正统,但广大正统基督徒又被血战钢锯岭的宗教含义激励。“这还真有点魔幻啊,”他说,“复杂感就在于,安息日背景的主角做出这样厌恶虐杀,救助同袍的壮举,所谓正统的基督徒们在讨论甚至否定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绕不开主角人性的光辉。”

他认为,所谓不同派系的基督教分支对不可杀人等各种理解不同,现代人思维也容易标签化派系推导出彼此不同支派之间的矛盾,但其实更多应该看到融合相通的那部分,就是神和爱。“当然导演没有刻意用宗教作为电影的一个票房捆绑,他只是对信仰有了电影化的艺术手段的表现能力,所以就有了钢锯岭。即使是非基督徒看完了,也会因为电影本身带来的冲击而形成对宗教和信仰的思考,这样的电影本身就证明了其巨大的影响力。”

傅弟兄认为,而这次基督徒对于《血战钢锯岭》“这个关注的根源和本身是欣喜和客观的”,他认为这反映了工商社会下的中国特别是城市的基督徒逐渐成长起来,形成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在思考,在关注和拥抱现实,在讨论和批判,尽管很稚嫩,但仍然在思考,“这就是和信仰有关的电影在中国大火的原因,而且很多评论解读以某位有影响力的牧者、前辈,或者某公众号的形式展示出来,往往理性有深度,超越电影杰出表现手法、感染力和个人意义上的乐趣和情怀。”


 (本文为基督时报独家稿件,文中观点仅代表发言者立场,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