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基督徒画家岛子推出数幅圣水墨新作: “我愿你来”

作者: 王新毅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6年07月26日 10:16 |

“圣水墨”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导、基督徒艺术家岛子近10多年结合信仰和中国传统水墨进行的艺术创作。过去几年,他推出的“苦竹”、“上帝与黄金”等数幅作品都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好评。

7月30日下午3点,“我愿你来——岛子圣水墨新作展”将于京成蹊当代艺术中心一号馆开幕,4点将开始1个半小时的艺术学术探讨。

岛子本名王敏,是著名基督徒艺术家,他还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诗人、艺术批评家。他的“圣水墨”是以基督信仰为根基,将基督精神融入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其旨归是以基督精神预言、唤起并建构世界属灵的存在。

“圣水墨”是作为广义的基督教艺术和一种精神艺术被提出来的。基督教艺术在历史上讲“圣”,从拜占庭时代的圣像到俄罗斯东正教的圣像画,还有专为教会创作的壁画、雕塑等等,这一切都称为“圣艺术”(Saint Art)。岛子说,“水墨其实是国画,中国的书画艺术两千多年历史,水墨作为代表,体现着文人艺术的精神,一直到今天。”过去,水墨没有这种叫法,由此岛子提出了“圣水墨”(The Saintism Art)。

此次展览的学术支持、艺术评论人士郝青松以《“见证圣迹,我愿祢来”——岛子“圣水墨”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持续启示》作为开展的前言。他说:“论及当代水墨,不止于水墨问题,更在于当代艺术之困境——现实关怀以至终极关怀的匮乏。近代以来水墨的现代转型,经历了写实主义改造的新中国画、传统主义回光返照的新文人画、现代艺术影响的实验水墨,以及莫名所以的新水墨.....诸家纷争,却独缺最重要的神圣维度,当代艺术、当代水墨最根本的困境在此。岛子之‘圣水墨’,仿佛在历史的缝隙中适时插入了一根光楔,对当代艺术颇具启示。岛子以基督精神注入水墨艺术,名之为‘圣水墨’,深入世界本源,彰显了水墨作为精神性艺术的神圣意义。‘圣水墨’强调灵性之于人性的根本,唤醒和激发了笔墨在终极意义上的的生命能量和精神潜力,并以此观照当代生存处境,推动水墨的现代转型,构建当代精神世界的完整性。”

之后他谈到圣水墨中的基督信仰带来的意义,“‘道成肉身’是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既有绝对超越意义上的终极关怀,又有舍身殉难的现实关怀,有效弥补了中国思想史匮乏神性的中庸和避世症候。就此而论,岛子“圣水墨”带给中国艺术界的启示是超越性的,为文人画、新中国画、新文人画、实验水墨以及新水墨所未见。”

而论到岛子此次最新的作品之一《圣迹》,它在艺术上重现了都灵裹尸布。对此,郝青松评论说:”
《圣迹》所述都灵裹尸布,乃藏于意大利都灵的耶稣殉难遗迹,被认为可能是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后所用的裹尸布,印有耶稣脸部面容及全身正反两面痕迹。这不仅是耶稣殉难的见证,更是‘道成肉身’的见证,是基督信仰的纪念碑。如今,祂通过岛子的‘圣水墨’创作来到中国,画中带来的生命与救赎观念相对于中国来说都是特别启示的世界观,观念的更新也必然带来艺术更新。”

郝青松还谈到此次展览的主题“我愿你来”,他说:“‘圣水墨’除以基督殉难‘圣迹’之躯见证我们的真实处境之外,更以复活的异象给我们盼望的启示。‘看哪!我必快来’(启示录22:7)。上帝之城充满恩典、爱意与宽容,等待着每一个获救灵魂的到来。岛子惊异于圣灵的启示,在水墨中无尽赞美新天新地的异象,众多天使欢呼雀跃,‘城门白昼总不关闭,在那里原没有黑夜’(启示录21:25)。上帝之城,我愿祢来。一个人与神交好的世界,是中国的未来,也是艺术的未来。见证圣迹,我愿祢来。岛子的‘圣水墨’创作不仅为水墨历史带来前所未见的异象,而且为喧哗—失语的当代艺术带来先知的声音。祢来,带来救赎与启示!”


圣迹 纸本水墨设色 卷轴 280x87cm 2016


解经:十童女的比喻 纸本水墨设色 84x62cm


我愿来之二 卷轴 纸本水墨 108x78cm 2016


我愿来之一 卷轴 纸本水墨设色 140x70cm 2016



harvest

收割 纸本水墨设色 70x140cm 2013


Elegy For Linzhao圣女挽歌 纸本水墨设色 90x80cm 2011


God and gold 13上帝与黄金系列之十三-纸本水墨设色 140x70cm 2015


火舌方言 纸本水墨设色 78x54cm 2016


没有一个义人 纸本水墨设色 88x88cm 2016


黑天鹅 纸本水墨设色 92x92cm 2016 


the descension of holy spirit 2圣灵降临 纸本水墨设色 70x140cm 2013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