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特写】约书亚乐团团长周巽光牧师深圳教会分享:如何打造敬拜文化的教会?

作者: 施迦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8月06日 11:03 |
约书亚敬拜团创办者周巽光牧师资料图片。(图:Asia for JESUS 亚洲青年志官网图片) +

“若没有敬拜,我们只不过是一群尽责做事工的宗教人士而已。”8月4日,约书亚乐团团长周巽光牧师在深圳美年堂讲座时如此说道。他对敬拜深入的剖析和分享令在座牧者同工更新了对敬拜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周神助牧师的大儿子,周巽光牧师从小就在基督徒家庭长大,深爱敬拜的他立志要将最好的敬拜献给神,因为神配得我们最高的敬拜。如今他已有26年带领敬拜的经验,从高中开始到带领约书亚乐团,他非常愿意将自己从神领受的对敬拜的理解传递给大陆更多教会牧者同工,希望他们也能重视打造敬拜文化的教会。

周牧师在讲座过程中充满了热情活力,声情并茂的分享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他首先强调,敬拜是让我们把每件事工转变为向神表达爱的一个动力。

接着他从教会历史帮助大家梳理了一遍教会在敬拜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路西弗的计划

仇敌撒旦透过早期教会领袖(神职人员)鼓吹一个思想:保护圣洁之物(圣经、敬拜、祭司的职分)免于世俗大众(百姓)沾染的思想。这样的结果导致教会创造了一个敬拜的“消费型”文化,神原本呼召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祭司,然而,神的百姓却成为了旁观者。

早期教会,神的百姓只能坐在教会,看着神的仆人带领他们敬拜,等着牧师讲道给他们听,排着队等牧师为他们祷告,他们什么都不用作,就只是来教会消费的。因为那个时期教会里面,基督徒无法亲自读圣经,因为《圣经》只能用拉丁文翻译,而只有祭司才懂拉丁文。所以,营造的教会文化是只能特定的神职人员才能读圣经、祷告、敬拜赞美,平民百姓不能读经、祷告,甚至不能唱赞美诗。

直到十六世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之后,提出人人皆祭司,每个基督徒都可以读经、祷告、赞美神。但改革也有不完全的地方,改革运动所创作的圣乐并不是用来帮助“敬拜”,而是用来讲道和教导。当时改革者将酒吧的流行歌曲改写成教会赞美诗,将圣经的内容填充进去,方便大家用熟悉的音调传唱,以此来熟悉圣经话语,这就是传统教会圣诗的起源。对于改革者而言,敬拜只是为了通过诗歌来预备听道者的心,因此很多教会看重讲道胜过敬拜。

然而,周牧师不断强调的一点是,“敬拜是为了神,神才是我们聚集敬拜的主角,单单为了敬拜神,不是为了乐手,也不是为了会众,更不是为了讲道者而敬拜。”宗教改革是以我们能懂的语言,将《圣经》归还给我们,也还给我们祷告的权利,因为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与神说话,更归还了我们唱圣歌的权利,但它没有做到恢复教会的敬拜。

敬拜的文化

敬拜是基督徒最重要的文化,对于从小就在教会的人来说,真实的敬拜可以帮助我们脱离宗教的灵和律法主义,真正的去经历这位爱我们的天父。周牧师解释说,在敬拜里面,我们可以感受到神的真实同在,基督教不是宗教,而是为了遇见神,敬拜也不是局限于唱诗歌的时刻,而是将敬拜延伸到教会、生活、工作、家庭每一个领域。教会不应该只是观察神,不应该只是学习一些关于神的事实,而应该要经历神。

同时,周牧师进一步指出,若我们认为敬拜是一个能够吸引,并且抓住人们来到教会的表演,我们就有大问题了。敬拜并不是关乎表演,而是关乎神的同在,没有神同在的卓越还是不会有生命的。教会不是要展示神,而是要遇见和经历神。“因为没有神的同在和引导,我们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定,这是很危险的。”周牧师解释说。

建立敬拜事工的五个根基价值观

对于敬拜,周牧师一直认为我们一定要给神献上最好的,因为祂是全地的大君王,配得我们最崇高的敬拜赞美,所以最好的音乐人应该是在神的家里。世上的人为了赚钱,拼命把音乐做到最好,难道我们的神不配得我们的尽心尽意尽力吗?

周牧师还分享了在敬拜的事工中,我们需要从一开始就专注在五个根基性的价值观:

1、核心:我们对敬拜的了解与关于敬拜的神学。

2、品格:我们与耶稣的关系,使我们越来越像祂。

3、技艺:我们的恩赐、才干与技巧。

4、群体:团员们彼此之间是家人的关系。

5、化学反应:我们与神,还有与所要带领会众之间的连结与默契。

周牧师鼓励在座牧者同工能够在教会兴起敬拜神的大军,好好建立敬拜事工,这些都需要传承、操练才能完成。

最后,他坦言,“作为牧者,最希望看到的是,每个人生命都能遇见神,敬拜者能够做的,就是把人带到神面前,不是来听牧师多会讲道,看乐手多会弹奏,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亲自遇见神,这是最宝贵的,也是我内心最大的渴望。”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