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思考】中国教会离真正的复兴有多远(一):真正的复兴是宗教狂热运动吗?

作者: 施迦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5年01月19日 13:44 |

近些年来,人心的空虚迷茫,对生命意义的不断思考,让很多人开始寻找信仰,由此中国基督徒在不断增多。许多华人牧者称中国将迎来大复兴,大收割,这也成为不少教会牧者和基督徒的盼望和为之奋斗的远景异象。但走在这复兴的路上,在迎接大复兴之前,中国教会不得不冷静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复兴”?

因为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我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目标包含哪些内容时,我们才能走在正路上,不偏左右。其中,尤其有几个问题首先值得思索:“复兴是情绪化吗?”、“复兴是人为操作的吗?”、“复兴是可以复制的吗?”

日前,当笔者再次默想《真正的复兴》这本书中关于复兴的解释时,内心很受启发。作者伊恩·默里(Lain H.Murray)收集整理并分析了1750年到1858年在美国大部分宗派中出现的复兴运动,用大量历史事实推论出“复兴”与“奋兴”之间的差别,帮助读者去伪存真,认识真正的复兴。

伊恩对“复兴”的含义总结道,“真正的复兴必定会带来生命的改变和美德的增加。因此,真正的复兴来自圣灵大能的降下,使人真正认罪、悔改,使周围的世界出现“整体性变革”。

笔者在此仅摘录整理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期,美国第二次大觉醒中关于“真正的复兴”重要的理解和认识。

伊恩认为19世纪初期是基督教历史上的一段非同寻常的时期:1800至1810年的10年间,长老会教会的信徒人数从7万增长到10万,同一时期,浸信会信徒的人数增长更为迅猛,从1800年的9.5万人增长至1810年的16万人;循道宗圣公会的信徒人数增长数据更为具体,从1801至1809的9年间,每年信徒增长总数依次为:7980名,13860名,17336名,9064名,6811名,10625名,14020名,7405名和11043名。

复兴只在乎圣灵的工作

从第二次大觉醒中,不禁让人想问:这些复兴究竟是通过什么特殊方法推动的呢?伊恩给出的答案是:并不存在什么特殊的方法。但这并不代表当时的属灵领袖不作任何事,让福音自行传播,他藉着当时一些属灵领袖的观点说道,“上帝已经命定,人要通过祷告和讲道的方法传播福音,教会要忠心地使用这两种方法,无论何时,人都不可能通过采用更好的方法来保证获得更好的效果。”

“许多人在第二次大觉醒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所宣讲的信息,与他们在复兴期间所宣讲的信息完全相同,但带来的结果迥然不同。同一批人,拥有同样的能力,做着同样的事情,结果却如此天差地别,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798至1800的复兴开始之后,教会中所发生的改变,并不能够从‘方法’的角度加以解释;见证了这一切的人都很清楚,至高的上帝以这种方式祝福人的工作,证明了一切工作的成功都单单仰赖祂。”伊恩如此写道。

许多牧师将自己在复兴期间所看到的事情记载下来,其中康涅狄格州的教会领袖杰里迈亚·哈洛克(Jeremiah Hallock)写道:“这场复兴不是因为采用了某些方法而开始的,因此也不需要某些方法来维持。这是圣灵的工作,彰显了上帝的至高主权。”

因此,导致复兴的,并不是什么与众不同的、特殊的方法——方法还是普通的蒙恩之道,只不过得到了上帝更大的祝福。

如何辨别复兴和上帝的同在?

伊恩指出,哭泣的会众、无尽的喧闹和狂热的情绪,并非复兴开始的特征。上帝的同在和祂工作的规模,并不会表现在此类事情上,我们应当关注,是“上帝真理的能力”给信徒们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传道人不应有意地煽动信徒的情绪,兴奋过度、大喊大叫,而是应该更多强调“灵性上的热情”。

爱德华·格里芬1832年回顾整个复兴时期时写道:“在复兴期间,传道人所采用的方法不外乎两种:清楚地讲解上帝的真理和祷告。”

最后,伊恩总结说,通过第二次大觉醒看到“复兴不是一场宗教狂热运动”,因为复兴带来的改变如:恢复对圣经的信仰、阻止不信思潮的蔓延、改变后代的道德状况、使年轻人成为上帝的仆人,这些绝非一时狂热之举,而是因着上帝的怜悯,带来了一场荣耀的、存到永远的丰收。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