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赵晓看《一九四二》泣不成声:该片应列入2012影响基督徒的文化事件之一

作者: 任希文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3年01月03日 04:00 |
赵晓评《一九四二》(图:赵晓微博) 赵晓评《一九四二》(图:赵晓微博)

近日,随着《一九四二》在影院中下线,该片中的“救赎”意义又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经济学家,基督徒赵晓博士近日制作了谈话短片节目《大天下,晓视界》,在节目中他畅谈自己对冯导影片的感想,并说自己看完这部片子泣不成声。

赵晓博士认为虽然《一九四二》票房惨淡,在大灾面前中国人的劣根性与罪性的描述,冯导似乎不能让观众满足。但是在回顾即将过去的2012时候,赵晓博士仍然坚持把该片列入影响基督徒的文化事件。

今年夏天《一九四二》宣传造势之初,所拼凑出来的宗教因素引起了很多基督徒的兴趣。影片中天主教教会、神父、传道人,在中日交战,内外交困,大饥荒中目睹人间惨剧,经历信心的考验与信仰的疑问。信仰、灾难,成为基督徒和普通观众的两大悬疑。

11月在宣传中,影片上映。但上映后,不止在影片的口碑上败给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票房上成为冯小刚拍片近十年第一个赔钱的电影。看完电影后,很多基督徒认为电影在信仰问题上的探讨犹如隔靴搔痒,因此褒贬不一。那赵晓对此的评价是什么呢?

在《大天下,晓视界》中赵晓博士说自己跟主内的一些牧者领袖专门去看了此片。看完之后,大家都嚎啕大哭、泣不成声。饥荒造成的死亡人数是整个河南省人口的十分之一。

赵晓博士认为,“这是一个苦难。但是导演没有停留在苦难中,如果只是诉说、展现这个苦难,那没有太大意思。苦难只会像一个黑洞一样,把人的生命吞噬。”

“冯小刚导演在苦难中思索生命,而生命在地上你是没有办法想清楚的。所以最后他在探究救赎。这里面出现了大量的基督徒的言词,如传道人,神父,教堂,还有特别重要的在他的片中末尾,出现了一首歌,那首歌曲是生命的河。基督徒都知道这是小敏写的诗歌。”

赵晓博士见证了小敏的诗歌。小敏是一名中国农村的传道人,她只上过初中一年级,但迄今为止,却是全球华人写赞美诗最多的人。这是上帝临到中国的证明。小敏写了1000多首赞美诗,这些歌曲被修订为《迦南诗选》。歌曲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赵晓认为《一九四二》片子前面很苦闷,偶尔有的就是基督教的话语。所有人都在寻求生存的时候,那个传道人却在传播信仰。当蒋介石听到300万人饿死,他得知真相后,自己跑到教堂去。一个人在教堂里跪下,眼泪从眼眶里夺眶而出。赵晓总结该片中唯一明亮的因素都和救赎有关系。

而影片最亮的亮点,是这首片尾曲。导演请人把小敏的《生命的河》修改了曲调,从美、流畅改成了悲伤的曲调。为何没有修改词呢?冯小刚曾经在微博上提到,他很喜欢这个歌词。

冯小刚在探求终极的意义、救赎

赵晓说他看到了冯小刚是一个严肃的导演。他在拍《非诚勿扰2》时就用玩世不恭、调侃的方式在思考信仰。但在这个片子中,他是真正在寻找。这也许是他真正想拍的。他以前可能是想拍商业片,因为赚钱。但当真正赚到钱后,他想去思考苦难。《唐山大地震》中更多的是困难的展现,对苦难的诉说。

《一九四二》这个片子从苦难的诉说上升到了对生命的诉说,然后开始触摸救赎。赵晓认为冯小刚在使劲的触摸,但还没有捅开。这首歌曲放在最后,其实他已经开始触摸到永恒,触摸到救赎。他知道他寻找的答案不能在地上,只能在天上。他知道困难会像黑洞一样吞噬我们,如果生命不能给永恒的救赎连在一起,我们就没有希望。

还有些问题冯小刚不太懂,他还不真正认识上帝,但他已经在触摸。比如说他在电影中展现的困难。

“难道我们的苦难结束了吗,我们刚吃了两顿饱饭,我们就结束了苦难吗?没有。我们历史上也吃过饱饭,但过几天,困难会再来。”赵晓说。

赵晓总结人如何告别苦难

第一,我们要有公义的姿态;第二我们的心要摆脱罪恶,有博爱、圣洁的人性。公义的制度与圣洁的人性,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摆脱苦难。

在视频最后,小敏版本的《生命的河》响起,“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流金我的心窝……”这个版本让人的心看到,当人愿意承认上帝的公义与圣洁时,生命的喜乐会流入心中。

赵晓用了一句话概括了他对《一九四二》的看法:

虽然《一九四二》是一部赔钱的电影,但是《一九四二》注定会是一部在中国电影史上,在中国国家、民族的心灵记忆中留下印记的电影。

关于《大天下,晓视界》

这是赵晓博士的一个评论平台,每次节目短小,节目主题是“亮度铸就高度”、“人性关怀”、“理性思考”、“神性探求”。

观看视频请点击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