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1日
微信

在教会晒粮食,可不可以?

作者: 絮语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11月11日 13:02 |
播放

今年的国庆节天气不是很好,一连几天的阴雨天气,这也给农民的农忙带来一定的难处。玉米在地里不好收,收了也没有好天气晒,就不好卖;不好早些卖掉,接下来的麦子也不好种。为此,大家也是急得团团转,整天看着天气预报,关注着天气的变化。

教会的门卫老陈,家里也有几亩地。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在外地,妻子也在苏南某个教会当门卫,他自己原先也在外面某个教会当门卫,回老家后,仍然想为教会出一份力,就又做起了门卫。为此,他老家的房子也没怎么住,就没有过多修理。因为时间的缘故,老家门口以前修缮用来晒粮食的水泥地已经不成样,今年又遇到阴雨天气,在征得教会相关同工同意后就将粮食弄到教会里晒。数量不是很多,外加教会有崇拜的时候也都聚拢了起来,对大家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但仍有一些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教会就是教会,是给大家聚会的地方,怎么能用来晒粮食呢?这一点都不荣耀主名,也是混乱上帝的教会。有同工听到就为老陈打抱不平,晒粮食和是否荣耀主名能扯上什么关系呢?更提不上混乱上帝的教会了,实在是有些小题大做。

那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对实在有困难(没有地方晒粮食)的弟兄姊妹,可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对老陈来说,他的情况和别人不一样。他在外就一直在教会事奉,回老家以后仍旧是义务做教会门卫,不拿一分钱的工资,平日里教会有什么修补的工作也都是他做。现在,他因为没有地方晒粮食,将不多的粮食放在教会晒,并且不对任何的人和教会造成其他影响,已经是比较注意的了。

作为教会,理应看到老陈长期以来对教会的无私奉献,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信仰的热忱,这种默默付出的精神本身就是对主的荣耀。当他遇到实际困难时,教会伸出援手提供便利,不仅是对弟兄姊妹的关怀,更是彰显了教会大家庭的温暖与包容。这样的帮助并非无原则的纵容,而是基于对具体情况的考量,既解决了老陈的燃眉之急,也不会对教会的正常运作造成干扰,反而能让大家感受到彼此相顾的爱心,这种爱心恰恰是荣耀主名的体现。更何况,老陈也只是暂时地用一下教会外面的水泥地而已,并没有对教会构成任何的损坏。不仅如此,对农村教会来说,平日这地方也确实是空在那里的,并没有使用。如果这地方能够给一个素来爱主的人一些帮助,又何乐而不为呢?

尽量不要对教会的崇拜造成任何影响

老陈向来不愿意给教会添麻烦,但今年实在是因为特殊情况,只能借用。为此,在教会聚会的时候,他都是提前一天就将粮食收了起来,生怕对教会造成影响。聚会结束后,他又会仔细检查场地,确保没有留下任何杂物,甚至会主动打扫干净可能沾染的灰尘。这种细致的考虑和自觉的行动,既体现了他对教会的尊重,也展现了他内心深处不愿因个人事务干扰属灵聚会的敬畏之心。其他弟兄姊妹看在眼里,更增添了对他的理解与认可。

老陈这样做,确实解决了自身的燃眉之急,又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教会崇拜的圣洁与秩序。

与混乱上帝的教会和不荣耀主名没有关联

暂时借用教会的空余之地晒粮食,和混乱上帝的教会、亏损上帝的名都没有什么关系。老陈的行为恰恰是出于对教会的尊重和对信仰的敬畏,他始终以谨慎的态度处理个人需求与教会秩序的关系,既没有占用教会的核心活动空间,也没有在使用过程中做出任何亵渎或不当的举动。相反,他用实际行动维护着教会场地的整洁与庄严,这种对信仰场所的珍视,本身就是对主名的荣耀。

弟兄姊妹们从他的行为中看到的是谦卑与自律,而非混乱或亏损。这样的借用行为,本质上是信徒在生活中践行信仰、彼此体谅的体现,与那些故意扰乱教会秩序、有损信仰见证的行为有着根本的区别。说这些话的人,其实平日里对教会也没有多少的付出。从事实上来说,老陈平日对教会也是忙前忙后,有人来检查了,或是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等等,其他同工没有时间,都是老陈在忙前忙后。他们只看到了老陈这几天在教会晒粮食,却忽略了他回老家几年后一直在教会默默地付出。

我们一般理解混乱上帝的教会,往往是指那些在信仰实践上偏离正道,在教会管理上混乱无序,在信徒关系上充满纷争,在行为举止上违背教义,从而给上帝的荣耀带来损害的团体或现象。而老陈的行为与这些情况完全不沾边,他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合理利用教会场地解决个人难题,且过程中保持了对教会和信仰的敬重,没有引发任何混乱或不荣耀主名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在农村教会可能会出现。当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教会需要妥善处理,既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一切合理需求,也不能毫无原则地纵容可能影响教会圣洁的行为。教会应当以爱心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情况与弟兄姊妹沟通,在明确教会场地使用规范的同时,尽力为有困难的肢体提供帮助,比如协调其他合适的场所,或是在不干扰正常崇拜和聚会的前提下,限定合理地使用时间与范围。这样既彰显了基督的爱,又维护了教会的秩序,让信仰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得到实践和见证,真正做到荣神益人。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疑问、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欢迎通过邮件(jidushibao@gmail.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

反馈时,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

期待与您保持互动,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