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7日
微信

面对人工智能的进化,人何去何从?

作者: 李道南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5年04月06日 07:42 |
播放

在我们登录一些购物网站,或者邮箱等需要验证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个图案,需要你用鼠标拖拽到相应的地方,与水印重合,这一操作的目的是防止电脑设置的程序自动登录,有效保护你的账户安全,和恶意登陆的行为。那么这登录方式所使用的原理就是电脑比人聪明。因为电脑自动登录的话,可能瞬间就能完成,但是人和电脑相比,就相当于火箭与蜗牛了。正是人没有电脑聪明这一特点,成为区分电脑和人的准则。

的确,人没电脑聪明。今天的电脑可以几小时内解决人需要数十年才能测定的蛋白质序列,能在短时间内测定癌细胞的基因,并设计出相关的疫苗或者特效药,能在几分钟内根据人的要求,设定火箭从制造到升空的全部过程。然而人呢?他只能比蜗牛还慢地慢慢爬。

人是有限的,这个有限还不是一般的有限,而是在整个生物序列中,排名也不靠前的有限。论飞翔的高度,人没有苍鹰的翅膀,能在万米高空翱翔;论奔跑的速度,人赶不上金钱豹;论力量呢,人又没有大象那样仅依靠鼻子就能搬动几百斤的木材。所以人在自然界,实在是一个一般的存在。只是和蚂蚁相比,我们先进一些,和家畜相比,我们驯化了它们,比他们自由一些。

这一自然的状态直到今天从未改变。当然,我们说人类超越自然,能傲视自然世界的时候,不过是借助了其它工具而已。如果其他动物能像我们一样借助工具,老鹰也能飞到火星。但是人没有因为自己的有限而谦卑下来,而是因为自己借助工具的能力,而以为自己成为世界的主人。这是今天的人类面对人工智能的焦虑根源。如今出现的后来者居上的人工智能带来的效应就是如此。

的确人工智能相较于自然界其他动物来说,它不过是一堆无机物的组合,不同的无机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组装,但是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整体大于部分,在人工智能这一现象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组装成整体的人工智能,它的智商和反应速度,远高于这个曾经创造它们并傲视世界的人类自身。

今天的人工智能不仅已超越人类的速度和灵敏度思考,还大有代替人类各种复杂工作的趋势。也许以前他只是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就像老鹰的飞翔和豹子的速度一样,它们毕竟不能代替人类,人类可以通过借助汽车和飞机的工具超越它们。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工智能本身就超越人类,还能代替人类甚至更胜任很多人类才能做的工作。

人工智能越来越快的进化速度,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现在不是人在改进人工智能,而是人工智能在自我进化,他们已经到达了这样一个可以自我提高和改进的程度。这种状态的发展,让人类产生了焦虑,一方面担心自己工作被取代,将来没事可做,另一方面会担心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最终统治乃至驱赶人类。

笔者觉得,这个问题我们再向前看的同时,也要向后看。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片段性的,而是连续性的。回顾历史,人类自身始终处在有限性中。

正如文章开头的部分所言,与其他动物相比,人没有他们的优势,这一状态一只持续到今天。甚至和几亿年之前的恐龙相比,仍然如此。这是人一直的状态。那么今天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同样只是在某一方面,他们不是全能的,他们也有自己的有限性。因此,我们此时不应该过分焦虑,在焦虑中失去了自我定位。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焦虑,和我们把自己看做世界的主人有关。我们是主人,不能允许一个比我们还厉害的存在物出现,我们担心他们会替代我们,改变今天只有人才具备的在自然界的特权和优越感。就像一个一向在家里说了算的强势婆婆,面对一个独立女性的儿媳妇一样,怎么看都不顺眼。人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应该理性而又冷静地看到人工智能的出现。

人工智能会取代我们的工作吗?当然,这一点自工业革命以来,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在纺纱机器没有被发明之前,纺纱和织布都是手工进行的,在拖拉机没有发明出来之前,耕田都是牛或者人自己动手完成的。这些机器发明之后呢,那些在家里纺纱的人都失业了,那些牛也都进了屠宰场了,以前一个农民只能种五亩田,现在一个农民可以种几百亩田了。因此任何一场技术革命的代价都是相关职业的消失。手机普及之后,BP机话务员失业了,内燃机兴起之后呢,火车锅炉工失业了。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技术都在不断进步,职业也在不断更替。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我们整个历史,只是工业革命之后,这种职业更替的过程加快了而已。

与人工智能给我们的焦虑相比,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人生的意义。人工智能逐渐代替许多复杂的工作,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在这种便利之下意味着我们需要自己动手的内容减少了。直白一点说,我们懒惰的理由又增加了。这样我们是否可以躺平,是否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如果真是如此,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与人工智能的进化相比,我们应该怎样防止自己的退化。

在一些科幻电影中,我们看到几万年之后的人已经不会走路,他们变成了一个只会吃饭晒太阳的动物。人工智能的进化,让我们产生危机意识,这是我们才具备的特点,动物和机器都不曾具备危机意识。那么在这种危机意识之下应该怎样应对,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人生的意义和终极价值应该建立在哪里?如果在物理世界寻找,那么我们面对崛起的人工智能,当然焦虑,因为在世界上它比我们聪明,我们会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焦虑感。我们会觉得自己的价值被威胁了。但是建立在世界上的人生终极价值,显然并不终极,它会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人生没有超越自我。

因此,我们的人生和价值不应该建立在世界之上,而是应该建立在世界之外,独立于世界而存在。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位置。因此在这样一个时代,所产生的危机面前,更能显出信仰的独特性来。

诗篇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因此我们这短暂的生命,除了劳苦愁烦之外应该还更有价值和意义!人真正超越世界的,是我们的价值和道德,这些是我们仅有而其他存在没有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