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的文字载体中,几乎看不到古代普通人的生活,更不要提他们生活中的饥寒交迫。因为历史的记载着是掌握文字话语权的士大夫阶层,他们基本解决了自己的温饱,因此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冬天无法忍受的寒冷,而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这是解决了温饱,登上了权力位置的精英人士,他们的笔下当然没有饥寒交迫,生死存亡的凛冬。
精英人士的话语权塑造了我们对古代的印象,诗情画意,总是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是质朴清新的画面,男耕女织的浪漫和温馨。然而事实可能与此相反。精英们的生活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间相差的是天壤之别。普通百姓一年到头可能吃不上几次白米或者白面,生病了也请得起郎中抓不起药,冬天缺乏御寒的棉衣,只能用纸做的衣服填充树叶或者芦苇,烧不起柴,只能喝冷水,因此冬天一到,就是一个极其难过的鬼门关。看一组数据就知道古代的生活多艰难了。热水瓶的普及,在我国大概是七十年前的事情,也就是说在五六十年代,我们还是喝生水,满肚子蛔虫的生活状态。只有来了客人才舍得烧一杯热水。
在《儒林外传》范进中举的片段中,我们看到中了举人的范进是多么窘迫,“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连庆祝的米都拿不出来,更别提肉类了。因此普通人因为缺乏高热量的食品摄入,这让他们在冬天十分难熬,死亡率也就相当高了。
正是这样的贫穷状况,塑造了人们的宗教理想。尽管每个宗教有不同的天堂,但是却出奇地一致,那就是无病无灾,吃饱穿暖,长寿不死。宗教是对现实的反应,是人们对现实缺乏的投射,因此古代的宗教是一个满足人生存期望的宗教。正是这些期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十分稀缺,因此才成为他们加入宗教的动力。
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百姓那么热衷于科举考试,热衷于当官,因为只有通过了科举这一个独木桥,你才能跻身于官员行列,只有你进入官员行列,你才能解决温饱问题,获得冬天免于饥寒交迫的生活。这也许就是我们官本位和权力本位的真正来源。
五千年的历史,我们都生活在这种生死存亡的边缘,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也只有在宗教中才能实现。正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决定了对宗教的关注视角。加入宗教的目的都有着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或者是出于身患疾病的痛楚,来宗教里寻找医治的神力,或者出于饥寒交迫的生活困境,来宗教里寻找物质丰盈的理想。
今天的时代,已经与古代不同了。在我们借助于先进的技术,成功解锁了自然对我们的控制之后,以前在宗教中才能实现的理想,在今天的当下已经进入我们的现实。现代医学克服了寄生虫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冲击,驱赶了瘟疫病毒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现代农业技术改变过去亩产的数量,而家畜的养殖,更是解决了我们对高热量肉食的需求,纺织业的发展,让御寒衣物物美价廉,在保温的同时,还能以不同的颜色和样式展现我们的个性。因此,今天的时代,不再是一个生存危机的时代。
当我们解决了身体的需要,生存的危机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之后,此时的我们可能陷入空虚之中。因此传统的宗教变成了无处安放的气球,他们几乎脱离了这个社会的,而成为一个特定年龄群体的代表。
物质和身体的所需得以满足之后,我们要追求生命的意义了。我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分成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身体的,我们为了温饱这些身体的本能而活着,第二个层面是精神的,我们为了真理,为了终极至善而活着。前者是传统社会的危机,后者是现代社会的生命阐释。
耶稣在两千年之前就告诉我们“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衣食、身体和生命,这三者的排序,在耶稣这里已经排好了。衣食、身体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我们就应该为生命忧虑了。“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或译:使身量多加一肘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飞鸟和野花,他们不会为了饮食忧虑,他们翱翔天空,能绽放最美的自己。
今天,我们在基督里,要超越物质的欲望,超越五千年来的传统宗教理想,而回到生命的意义上来,我们怎样在这样一个世界上展现自我,怎样活让自己获得更加有意义的生命,像飞鸟和野花一样,绽放自己的同时,为世界添加一抹美丽的色彩,让邻舍感受到你的温暖。
欢迎透过邮箱联系作者交流:lidaonansir@163.com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