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微信

我该隐藏自己的情绪吗?如何处理好情绪的波澜?

作者: 温良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4年04月16日 09:24 |

相信每个人都曾经历过极度的痛苦和艰难,但痛苦和艰难的本身并不是上帝的旨意,经历过环境之后所产生成熟的生命,这才是上帝原本的计划。所以对于每一个在痛苦中的弟兄姐妹,不沉浸再悲伤中,而积极的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功课。

如果我们想要得到医治,首先要学习的就是诚实地面对自己。正如圣经中曾说:“有病的人在需要医生”,而“有病”并不是单纯意义上身体的有病,同时也指当事人意识到自己“有病”。只是可悲的是,一些已经出现情绪障碍、心理障碍的人,努力装作一副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因此也就没有办法得到医治和帮助。

记得有位弟兄曾说:“活在虚假中人的,得不到真正的自由”。这话一点不假,因为这样的人仅仅活在自我构建的世界中,并没有面对真实的自己。

但是反过来说,隐藏自己、掩盖自己,这又仿佛是这个社会的一个通病。尤其是一些在工作、职场中的年轻人,好像变得越来越“成熟”,但是这种“成熟”的背后则是不断掩盖真实的自己。就像一些年轻人曾说:“直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感觉到那一刻的自己才是真实的。”

人在虚假中生活、又在迷失在虚假中,但是自己内心中真实的痛苦、悲伤却还在。

或许,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无法百分之百将自己向他人敞开。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当知道我们的软弱之后,会如何对待我们。但是,我们却可以将自己的真实的光景敞开在耶稣的面前。

就像昔日的大卫一样,虽然大卫曾在乌利亚之妻的事情上得罪了耶和华上帝,但是大卫的悔改同样是真实的,正如诗篇中所记载的一样,他没有隐藏自己的悲伤,同时也没有隐藏自己的罪恶,完完全全坦白在上帝的面前。

对于基督徒而言,我们必须要单纯而又坚定地信任我们的上帝,因为这就是信仰的核心。当我们将自己情绪的痛苦、心理的痛苦、工作职场、生活家庭等等的事情完全的敞开在他的面前,并且邀请他来负责的时候,这将会得到最大的医治。

当然,除了我们可以将痛苦和上帝分享获得医治之外,我们还可以将痛苦分享给对的人听,这样也会获得智慧的帮助。

但是这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分享给对的人去听。对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喜欢和一些年长的上帝的仆人沟通一些个人艰难的事情,并且寻求他们的意见。客观地讲,对于这些有生命经历上帝的仆人而言,他们的建议会非常有效果。

因为他们说的并不是某一种理论、一种属灵的格调,相反他们用一生的时间服事他所信的那一位上帝,他们深深的认识这位上帝,并且了解祂。正如一位属灵的前辈说:“我所信的上帝在我的人生中,从没有做错过事,从没有误过事。”

“不做错事,不误事”这是上帝的仆人用一生的时间认识的上帝。当我们和这样的前辈沟通的时候就很容易得到帮助。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有些弟兄姐妹好像也找人沟通了、也找人分享了,但是越分享越软弱、越分享越灰心,甚至他还发现自己分享的软弱、痛苦,却成了别人的谈资,以至于对上帝都产生了质疑。

这样情况并不少见,但核心的原因乃在于选择错了对象。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成为我们倾诉、沟通的对象,或许他站在某一个服的岗位,但是也并不意味着他有属灵的承担。如果我们想要在沟通中获得帮助,必然要寻找有属灵经历、成熟的基督徒才可以。

很多人在痛苦的光景时,就非常容易有病乱投医,就像有些已经蒙恩得救的基督徒,还会学习佛教的形式敲木鱼静心一样,这就是一种错谬的行为。我们面对情绪需要医治的时候,需要知道自己需要真理的引导才行,而不是单纯的追求情绪的恢复。

举个事例,我有一个朋友,当她得救之后,在社会上她参加了一个所谓“先验冥想”的活动,想要去寻求内心平安,于是她向任何可能有利于她找到平安的事物敞开她的心。

当她深入到这个活动的里面,才明白这是一种东方式的冥想,它要求人不断地重复:一个词语。当她和其他参与者坐着冥想的时候,他们嘴里不断地重复那个咒语,开始进入一种恍惚的状态。

这样的事情,在现在越来越多,瑜伽、通灵术等等好像在让人得到医治。作为基督徒,要把耶稣放在我们所行的任何事的第一位,而不是任何想象出来的神秘人物。

所以面对这些行为,我们需要谨慎。切记,需要追随真理的灵,才能进入真实的得救。

上帝希望我们获得生命的平安喜乐,但是这种平安喜乐的本源却在上帝那里。当我们愿意向上帝敞开自己,原意借着上帝的话更好的认识祂,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实的满足。

 

图片来源(Image Credit)Raychan via unsplash.com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